讓良種穿越國界結碩果
編者按:
近日,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北京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目前,東盟國家對中國的先進技術需求最大的仍是農業和能源兩方面,廣西在這兩方面與東盟的合作優勢十分明顯。
近幾年來,廣西農業科學院在與東盟國家合作和交流中有哪些亮點?廣西農業科技人員在走向東盟國家的過程中,有哪些感受和收穫?在“一帶一路”新形勢下,與東盟國家的交流合作,廣西農業科技推出了哪些新舉措?6月下旬,記者走訪了廣西農科院,採訪了該院相關負責人及與越南、柬埔寨等合作項目的援外技術人員,聽他們講述與東盟科技合作背後的故事。
肩負國家項目重任
上世紀90年代起,廣西農業科學院就邁出了與越南合作的步伐。2000年,呂榮華博士被廣西農業科學院選派到越南,從事“中越農業綜合技術示範研究推廣基地”項目。利用這個機會,呂榮華在越南河內農業大學完成了碩士和博士的課程。如今,負責東盟農業科技研究的呂榮華,幾乎每個月都穿梭在東盟各國尤其是越南,與同事們一起為中國與東盟各國的農業合作架起交流溝通的橋梁。
“在國外從事項目合作,與國內不一樣。在國外做不好,別人説的就不只是我個人,而是説廣西的技術不行,中國專家不好,那可影響大了。”呂榮華坦言,在越南負責項目的那段時間擔子重,常常睡不好,遇到不懂的問題就看書,或者打電話回國內請教專家。
“有一次,越南太平省的一個農民拿了我們的品種回去種植,發現該品種表現極好,但由於記不清品種的名字,就包了一些種子,讓在越南農大讀書的學生專程找到我,詳細了解情況。”呂榮華告訴記者令他印象最深刻的事。他參與的“中越農業綜合技術示範研究推廣基地”項目,是中越兩國政府間科技國際合作項目,也是我國在越南成功建立的首個農業綜合技術示範基地。
通過該項目,廣西農業科學院成功將我國的農作物新品種、新技術在越南進行示範推廣,對我國農業科技“走出去”戰略進行了積極探索,目前已成為我國研究越南及東盟各國農産品市場需求資訊,推介我國農作物新品種與新技術的重要平臺之一。
2009年至2012年,呂榮華還參與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我國水稻‘兩遷’害蟲遷飛、爆發與越南蟲源的關係及可持續防控策略”在越南的實施,經過三年研究,掌握了中越兩國褐飛虱、白背飛虱生物型的組成結構及我國廣西與越南褐飛虱、白背飛虱生物型的變異動態和變異的趨勢,明確了我國水稻“兩遷”害蟲遷飛、爆發與越南蟲源具有顯著的相關性;提出了以異地測報為基礎的“兩遷”害蟲抗性可持續治理的防控策略,為中越兩國遷飛性害蟲綜合防控提供依據。這兩個項目在2007和2013年均獲得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二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