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大大勸年輕人不要熬夜,記者邕城調查發現,八成受訪者有熬夜習慣
夜已深,南寧人為什麼還不想睡
核心提示
1月1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同中央黨校第一期縣委書記研修班學員座談時,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建議年輕人不要熬夜。這個新聞在微信上廣泛轉發,不少網友直呼習大大是“暖男”的同時,也引發了對熬夜的熱議。
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熬夜已不是稀罕事。那麼南寧人喜歡熬夜嗎?他們熬夜都喜歡做什麼?熬夜前後可以採取什麼方法,減輕熬夜的傷害?“晚睡強迫症”要怎樣扭轉?1月17日,本報記者對此展開了採訪調查。
記者調查
男的熬夜愛網遊 女的忙社交
為了解大家的睡眠習慣和熬夜情況,記者製作了一份調查問卷,線上上和線下進行走訪調查。在受訪的87名南寧市民當中,有69人明確表示有常常熬夜的習慣,所佔比例近八成。看來熬夜已經成為許多人共有的“癖好”。
記者注意到,在69名常常熬夜的受訪者中,男性有38名,女性有31名。在問及為啥熬夜時,男性受訪者和女性受訪者卻有不同的答案。
“通常是打遊戲,打著打著時間就過去了。”小唐是廣西民族大學一名大二學生,由於大學晚上的時間比較充裕自由,只要是沒有課的晚上,小唐幾乎都是宅在宿舍打網遊,一打就是好幾個小時,偶爾還會出現通宵的情況。與小唐的習慣一樣,在調查問卷中,38名常熬夜的男性受訪者最喜歡熬夜上網玩遊戲,這一比例佔據了50%。
相比之下,女性受訪者中常熬夜則多是為聊Q刷微網志微信。在31名常熬夜的女性受訪者中,就有一半人是熬夜用手機聊Q刷屏。受訪者劉琳琳就是其中一位,“喜歡看看朋友的動態,和大家聊聊八卦。”劉琳琳説,睡覺前如果不用手機看看Q,刷刷微網志微信,自己就感覺睡不著。
人群對比
上班族、學生黨、中老年人熬夜喜好各不同
熬夜習慣除了男女不相同,不同的人群在上床睡覺前,也有不同的喜好。在本次調查問卷中,記者將常熬夜的受訪者年齡分為3類人群,其中學生黨(22歲以下)18人,上班族(22歲至40歲)38人,中老年人(40歲以上)13人。
經過調查發現,學生黨普遍上床睡覺的時間為22時至23時,睡覺前喜歡看書、玩手機、上網。對於還在念中學的學生來説,看書做作業是他們睡覺前做得最多的事情;而一些剛上大學的大學生睡覺前則玩手機或上網淘寶。同時,由於大學生多住集體宿舍,室友相互影響而導致晚睡的現象也比較普遍,時間一長,整個宿舍集體陷入“晚睡強迫症”——明明已有困意,卻一定要拖到很晚才肯睡覺。
與學生黨相比,上班族也許沒有太多的學業壓力,但工作任務也不少。在調查中上班族上床睡覺的時間多為23時至淩晨1時,他們睡覺前多還在處理與工作有關的事情,即使有時候沒有工作要忙,他們也會用熬夜的時間來玩玩手機上上網。“好不容易不用幹活,怎樣也要玩一會兒放鬆一下。”某建築公司建築施工員黃金説。
還有一種熬夜,喜歡通宵追劇,這個習慣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在調查中記者發現,中老年人愛熬夜多是因為在追喜歡的電視劇。這些中老年人熬夜呈現不規律性,有時會按時睡覺,但如果要熬夜就會連續熬上好幾天,通常一熬就是熬到半夜。“我爸喜歡看諜戰片,有時候看到半夜兩三點都不睡覺。”市民黃小姐無奈地説。此外,不少中老年人睡覺前還喜歡閱讀書籍,看累了才漸漸入眠。
熬夜故事
銷售:應酬太多形成晚睡規律
在南寧市一家鋼材銷售企業上班的鄧華堅是一名典型的“夜貓子”。他説,自己剛畢業的時候,在一家科研所從事行政工作,過著朝九晚五的生活,非常有規律。但自從跳槽到現在的公司,當了一名行銷人員,生活規律便被徹底打破了。
“接待客戶得吃飯,如果客戶興致高漲,想唱個K,或者打牌什麼的,你總要作陪吧。”他説,按照1個月15場接待計算,1個月至少有一半的夜晚都是處於熬夜、喝酒、吸煙的狀態中,如果某一天能夠正常下班早睡,他也久久無法入眠。“我也知道熬夜不好,可又有什麼辦法呢?”鄧華堅苦笑道,為了工作,他也只能將錯就錯。
老師:朝九晚五,生活規律,睡眠好
趙女士是南寧市大嶺路上一所中專的老師。22時30分睡覺,7時起床,就連週末和寒暑假,她也基本保持了這樣的作息規律。“一天8個小時的睡眠,以前想都不敢想。”她説,以前上學的時候,喜歡追電視劇,常常抱著電腦一盯就是幾個小時。如果第二天沒課,不熬到淩晨三四點鐘,絕對不躺下睡覺。而且,女生看電視劇時,總喜歡吃零食。因此在一兩年間,她的體重嚴重增加,“最胖時達到了150斤”。自從工作後,生活變得規律了,飲食也正常了,體重才逐漸減下來。
廣告公關:夜間才是“上班”時間
早睡的人都差不多,而熬夜的人卻各有各的苦衷。對於在東葛路一家廣告策劃公司上班的張先生來説,他的苦衷就是“不熬夜沒靈感”。“寫廣告文案,就是要靈光一現,可只有夜深人靜,你才會有靈感。”他説,已不記得何時養成的習慣,只有過了零時,一台電腦、一杯咖啡,才能幫助他更快地思考,久而久之,熬夜便成為了他無法拋棄的習慣。
專家看法
不規律作息才是身體健康“殺手”
醫學上對熬夜到底有無具體界限?自治區人民醫院認知睡眠中心主治醫師劉海潤表示,理論上最佳的作息時間隨日落日出的規律:晚10時-11時睡覺,早6時-7時起床。但這並非一成不變的,因為人體機能會隨著生活習慣而自動適應,形成新的規律。因此,對身體傷害最大的並不是“熬夜”,而是不規律的作息習慣。所以,只要你作息習慣是規律的,睡眠時間充足,哪怕不是最佳的“晚10早6”,也不算熬夜。
“熬夜”無法避免 怎麼補救
如果熬夜已經無法避免,可以採取什麼樣的補救措施,減少對身體的傷害呢?
劉海潤醫師説,熬夜切忌通宵,哪怕休息幾個小時都好,並要做好補眠。另外,熬夜過程中,煙酒是應該避免的,同時晚飯後忌食高脂肪、高熱量、高糖以及碳酸飲料,因為夜間人體新陳代謝減慢,“三高”食品會加劇肥胖,這點尤其要提醒女性。早上起床後,可以做一些輕度的有氧運動等。
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神經科羅醫生則建議,熬夜後,飲食中多補充富含維生素B的食物,例如全麥製品、花生、核桃、綠葉蔬菜、牛奶、肝臟、牛肉、豬肉、蛋類等。富含豐富的類胡蘿蔔素的橙黃色系食材是也是很好的選擇,如胡蘿蔔、南瓜、橘子、橙子等。
“晚睡強迫症”如何扭轉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熬夜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屬於“晚睡強迫症”。心理專家指出,“晚睡強迫症”不僅傷害身體,同時也會産生“拖延”的行為習慣,長期存在也會構成亞健康的人格特徵。
廣西萬聰心理諮詢服務中心的心理諮詢師楊勤認為,擁有“晚睡強迫症”的人進入晚上後,精神會比較亢奮,因此設法讓心理進入放鬆狀態,是矯正的第一步。例如,晚飯過後,就要避免使用電腦、玩遊戲、看電視劇等容易産生興奮的事情,而最好能選擇一些有益的書籍、能夠放鬆心情的輕音樂等,儘量保證睡覺前1個小時處於這種放鬆狀態。睡下以後手機調至飛行模式,不要在被窩裏玩手機。戒除“晚睡強迫症”並非一朝一夕可以做到,而是一個比較長的心理調節過程,需要堅持。(記者李家健實習生黃婧 褚瑞懿)
相關連結
這些行業“熬得長”
●IT從業人員
平均睡眠時間:7.2小時
每年通宵加班次數:10.1次
分析:寫代碼黑眼圈一環環,IT男典型特徵
●媒體人
平均睡眠時間:6.8小時
每年通宵加班次數:17.5次
分析:拿屌絲的錢,操土豪的心
●銷售:
平均睡眠時間:7.5小時
每年通宵加班次數:6.4次
分析:壓力大,應酬多,酒後難入眠
●醫務人員
平均睡眠時間:7.2小時
每年通宵加班次數:15.1次
分析:常熬夜,致力他人健康卻讓自己 “不健康”
這些行業“睡得香”
●公務員
平均睡眠時間:7.4小時
每年通宵加班次數:8.7次
分析:不求升遷,不去應酬,可天天睡好
●教師
平均睡眠時間:7.3小時
每年通宵加班次數:7次
分析:光是寒暑假就夠令人羨慕了
●金融從業者
平均睡眠時間:7.4小時
每年通宵加班次數:4次
分析:帥美要多睡、富貴要多金,怪不得高富帥、白富美都來自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