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香港兩地交易所同時敲響開市鑼聲,宣告滬港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試點正式“起跑”。滬港通為亞太地區兩大金融中心注入新的發展動力,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也隨之邁入了新紀元。
1 滬港通首日“北上”熱情“南下”冷淡
作為內地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力度的開放舉措,滬港通獲得了滬港兩地市場高度關注。繼首單“花落”伊利股份和長江實業之後,“滬股通”額度當日14時前用罄,顯示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股市興趣濃厚。
在香港中環的一間證券行,有股民已迫不及待,趁滬港通開通首日即嘗試通過“滬股通”買A股,更表示會慢慢增持:“未來會一直增加對內地股市的投資,最終投放在內地股市的資金可能會佔到整體的七成。”
相比之下,“南下”買港股的“港股通”反應則相對冷淡,105億元人民幣額度僅用了近17億元,不到全日額度兩成。
據了解,滬港通試點初期,對人民幣跨境投資額度實行總量管理,並設置每日額度;其中滬股通總額度為3000億元人民幣,每日額度為130億元;港股通總額為2500億元,每日額度105億元。
對“北熱南冷”現象,香港京華山一研究部主管彭偉新表示:“這都在預期之內。”他説,A股估價較港股便宜,變相來説買A股較為有利。而且,“南下”買港股的資金較青睞低價股,因而對港股指數沒有太大推升作用。
竤策投資顧問財富管理董事陳寶明表示,由於港股通方面,內地機構和大客戶基本上已在香港開戶,因此“南下”資金較少可以理解。
2 滬港通有望增強中國資本市場整體實力
從今年4月10日滬港兩地證券監管機構發佈《聯合公告》至今,滬港通歷經了7個多月的緊張籌備。
當日在上海參加開通儀式的中國證監會主席肖鋼表示,滬港通豐富了交易品種,優化了市場結構,為境內外投資者投資A股和港股提供了便利和機會,有利於投資者共用兩地經濟發展成果,增強中國資本市場整體實力,有利於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
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推動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有序提高跨境資本和金融交易可兌換程度。“在這一背景下應運而生的滬港通,以其獨特的制度設計鋪開了‘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畫卷’。”上交所總經理黃紅元説。
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教授表示,內地與香港市場具備很強的互補性。香港市場相對成熟,開放程度高,法制和監管經驗豐富;內地經濟體量大,企業依靠資本市場進行融資的需求,以及居民的投資理財需求也很旺盛。
劉紀鵬視滬港通為“兩地市場之間架起的一座橋梁”。“彼此之間互通有無、協同發展,有望體現出‘1+1大於2’的優勢。”劉紀鵬説。
在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名譽院長華生看來,滬港通啟動帶來的資本雙向流動,有助於降低A股市場估值體系的不合理性。投資理念的對接、投資者結構的優化,以及港股做空機制的影響,也有助於一定程度遏制投機行為,促進A股市場趨向理性。
3 滬港通為兩大國際金融中心注入新動力
在業界人士看來,滬港通將為兩大國際金融中心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表示,按照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目標,到2015年將基本確立全球性人民幣産品創新、交易、定價和清算中心地位。但受到市場機制、創新能力和開放度等因素的制約,上海與這一目標之間仍有一定差距。
“滬港通的推出將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推動A股估值體系與國際接軌,大幅提升上海證券市場的整體品質和國際化水準,從而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林採宜説。
上海市市長楊雄在滬港通開通儀式上表示,建設國際金融中心是國家對上海的戰略定位,也是上海不懈努力的目標。“上海將以滬港通為歷史契機,進一步深化滬港兩地金融合作,不斷提升上海金融市場的國際競爭力和全球影響力”。
“隨著滬港通的開展,香港將再次成為連接內地與世界的橋梁。”林採宜説,作為滬港兩地金融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滬港通起跑標誌著兩大金融中心的關係更加緊密。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當日指出,滬港通促進內地與國際股票市場接軌,是金融領域中香港聯繫作用的升級版。滬港通同時鞏固香港作為主要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為日後國家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為香港金融事業的不斷壯大,創造更多和更好的條件。
■ 相關新聞
滬港通首日南寧券商交易量不大
昨日是滬港通正式開通交易的第一天,記者從南寧多家券商處了解到,包括浙商證券、招商證券、長城證券等在內的多家券商,滬港通業務開戶工作已經開始。總體業務流程已基本制定完成,除了臨櫃辦理,客戶也可以採取網上簽約的方式,不需要到現場辦理就可以開通滬港通業務。
“昨日交易量暫時較少,我們營業部目前查到就只有一個客戶進行了交易,交易金額在幾萬元左右。”長城證券投資顧問禤文慶表示,早在滬港通開通前,就已經有不少客戶前來開戶和辦理相關交易事宜,但大多數客戶還是持觀望態度。
浙商證券莊進表示,營業部已經對滬港通交易系統進行了多輪測試,也對員工進行了相關業務培訓。“開戶的有幾十戶,但交易的仍在少數,前來諮詢的客戶偏多。”
“目前為止我們營業部已經有100多個有效戶了。因為50萬元的開戶限制,以及大多數客戶對港股交易規則不了解,具體買賣還不多。”招商證券投資顧問武雷表示,匯率和交易時間、方式等問題給股民製造了一些障礙。如果客戶成本買賣股票,通過匯率折算後,在買入時就“虧”了百分之五點幾。此外,港股9時就可下單,但是A股9時30分才開始,由於二者交易時間不同導致它們的委託方式不同,一些客戶在提交訂單後顯示無效下單,後面再提交時,滬港通的額度可能就不夠了。“因此客戶在交易前還是要研究一下港股的具體交易,了解股市行情。”
因為港股和A股在交易規則上存在一定差別,無論是現場開通還是網上申請,客戶在開通滬港通業務前還必須通過港股通股票交易和相關外匯風險管理的基礎知識測試。禤文慶稱,測試並不是只有一次機會,客戶可以到營業部先諮詢相關交易操作事項,聽取工作人員講解後再辦理開戶手續。
A股思維炒港股行不通 警惕交易規則差異
昨日,“滬港通”終於迎來了首秀,在家門口炒港股變成了現實,這讓不少想要“嘗鮮”的內地股民躍躍欲試。然而,海外市場並非只是“風和日麗”,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用A股的思維炒港股,那是行不通的。
首日資金入滬積極入港謹慎
昨日,上交所、港交所同時敲響鑼聲,“滬港通”起航。從當日交易看出現明顯反差,“滬股通”資金流入較大,而“港股通”資金流入偏少。內地投資者相當謹慎,並未出現額度“秒殺”情況。
集合競價階段,“滬股通”和“港股通”分別成交逾32億元和2億元。截至昨日收盤,滬股通130億元額度全部用完,港股通105億元中余87.32億元,反映了市場短期的觀望態勢。
很早便在國金證券開設“滬港通”賬戶的丁先生表示,雖然香港內地資金互聯互通對兩地市場未來發展是一大好事,但眼前是否立刻買賣港股還要觀察一陣。“一方面是因為之前A/H股價格倒挂已有所收窄,套利空間不大;另一方面是現在手上現金不多,A股處於重倉狀態,等把A股的資金撤出一些才能投港股。”
有丁先生這樣想法的投資者有很多,部分內地股民由於對香港交易軟體和交易規則不熟悉,也希望觀察和學習一段時間。此外,50萬元開設“港股通”的門檻也擋住不少內地股民前進的腳步。券商忙得不亦樂乎,卻並沒有看到火爆的開戶盛況。
港股投資要把握規律
與上海主場八成交易都是個人投資者相比,港股戰場六成交易來自機構投資者,內地股民傳統的投資方式在巨大的差異面前真的能分一杯羹嗎?
早年在香港中資機構工作的鄭女士透露了她的港股投資經歷:“頭幾年用A股的思維做港股,虧了不少錢。比如購買一元以內的‘仙股’完全沒機會,虧損最多。相對而言賺得多的是價值股,一定要選擇比較了解的上市公司投資。比如,去年在微信推出時購買的騰訊股,賺了50%—60%。”
具有豐富投資經驗、同時炒著A股和港股的周雨也贊同鄭女士的觀點,絕對不會買香港的“仙股”,但會購買小市值的股票,每當大盤有一波上漲行情時,這類股票會有機會。
“其實,香港的股市風格很好把握,藍籌股的走勢有一定規律,‘五窮六絕七翻身’的説法就是來自於香港。比如,工商銀行等銀行股在香港市場一年肯定有一次機會,從連續多年的情況看,只要跌到4港元就是入場時機,到5港元便可賣出。”周雨説。
在周雨看來,香港沒有資本管制,以全球的機構投資者為主,定價更為合理,不會受貨幣政策等宏觀調控干擾,一般只有全球較大的政治、經濟事件才會對港股産生影響,但內地A股會有一些非事件性波動。
警惕交易規則差異性
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餡餅”往往和“陷阱”同在。投資者在享受合理定價和穩定分紅的同時,風險總是在不經意間靠近。
“當年做港股時整體是賺錢的,可是香港市場衍生産品非常發達,這讓我交了不少學費,也學到了很多東西。”周雨坦言。
10年前就在香港開戶的內地股民王永凱也表示,港股T+0非常刺激,有些個股換手率很高,而且沒有A股的漲跌停板限制,千萬不能疏忽。
在私募基金經理袁語看來,不論是內地投資者熱衷於概念股炒作的思維,還是港股與A股不同的交易規則都值得注意。比如,“手”在香港證券市場術語中,即一個買賣單位。但不同於內地市場每手買賣單位為100股,在香港每只上市證券的買賣單位由各發行人自行決定,可以是每手20股、100股或1000股,還需要查詢決定。
“滬港通”將境內與境外市場連接在一起,可以預期不久的將來兩市風格差異將逐漸縮小,A股價值投資理念將進一步發揚光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