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勢雄渾的馬山壯族會鼓表演。 曉木/攝
敲響振世鼓,唱起敬酒歌。 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産日”,2014年文化遺産日系列宣傳活動——“非遺保護與城鎮化同行”啟動儀式于當天在民族廣場舉行。以最具傳統魅力的壯鄉非遺文化節目展演、民族體育競技、手工技藝展示,掀起陣陣歡樂的熱浪。
此次活動吸引了眾多市民與遊客駐足欣賞,甚至興致勃勃地參與其中的互動環節。
南寧特色,別無分店
在非遺文化節目展演中,馬山百龍灘會鼓藝術團的壯族會鼓《振世之鼓》氣勢雄渾,青秀區青龍江農民藝術團的《壯族芭蕉香火龍舞》靈動狂野,上林瑤族山歌藝術團的《瑤家歡唱幸福歌》悅耳動聽,廣西壯文學校的壯族三聲部民歌《相見嫌時短》情意綿綿,市非遺保護中心的邕劇摺子戲《打閉門》古樸沉厚,一個個精彩節目引來陣陣歡呼。
南京遊客魏先生在演出間隙,還拉著家人與青秀區青龍江農民藝術團的演員們合影。他表示,看過許多地方的舞龍表演,但從未見過這麼神奇的“芭蕉香火龍”。他説:“與南京、香港等地的舞龍相比,‘芭蕉香火龍’更具山野氣息,表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共存共繁的理念,令人大開眼界。”
在民族體育競技中,鬥竹馬、滾鐵環、拋繡球、板鞋舞、竹竿舞等將趣味性融入了體育精神,各種優美的絕技動作,讓人看得目瞪口呆。不少市民摩拳擦掌,親身上陣與演員進行競賽。
現學現做,馬上出師
與非遺文化節目展演、民族體育競技的火爆、熱鬧場面相比,手工技藝展示算是安靜的角落。不過,現場打出的“現學現做”招牌,吸引了一大批“喜靜不喜動”的觀眾。我市各縣、各城區的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南寧傳統手工製作技藝,包括壯族刺繡、壯族五色糯米飯、艾菜饃、賓陽壯族織錦技藝、賓陽大羅毛筆製作技藝、賓陽油紙傘製作技藝、賓陽扎龍技藝、上林渡河公、邕寧巧姑賽巧、雁江粉利、譚氏草藥療骨法等,讓觀眾在參觀之餘,還能參與製作手工藝品,感受南寧非遺的博大精深。
上林渡河公傳承人黃福連邊教記者縫繡上林渡河公,邊介紹説:渡河公是從明朝開始流行于上林三里鎮一帶的壯族民俗製品,用多種彩布縫繡小布人,小布人抱的“南瓜”裏藏有艾草、白芷、蒼術等多種中草藥,所以能散發出淡淡清香,讓人感到神清氣爽,“特別是在大熱天裏,絕對提神醒腦,消解暑氣”。她對記者縫繡的渡河公評價不錯,認為已學到三四成,“回去再練幾個月,就可以擺攤做生意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