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首次舉行“國際助産士日”慶祝活動,記者調查發現——
剖宮産率居高不下 醫院“接生婆”奇缺
5月5日是第20個國際助産士日。助産士的一雙手托起兩條生命,4月27日下午,由廣西壯族自治區優生優育協會主辦、自治區人民醫院(以下簡稱區醫院)承辦的南寧市首次“5月5日國際助産士日”慶祝活動在區醫院舉行。記者採訪中發現,不少醫院大多面臨助産士不足的窘境。
準媽媽生小孩助産士起何作用?
一聲啼哭,清脆悅耳,助産士用雙手迎接了一個新生命的到來。提到助産士,許多人都會説,民間俗稱的“接生婆”。然而,這些接生婆都是民間比較擅長和熟悉接生嬰兒的女性長輩,她們基本不了解助産相關科學知識,只憑自己生活經驗與“前輩”的總結為産婦接生,這種落後的“經驗技術”往往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數據顯示,全球每天有1000名婦女死於懷孕和分娩,每年有800萬婦女遭受嚴重與懷孕相關的疾病和由此導致的殘疾,200萬新生兒在出生後24小時死亡,造成這些悲劇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婦幼保健服務,包括缺乏專業助産護理。
“順産好還是剖宮産好?”一些準媽媽往往拿不定主意。為此,區醫院産科主任嚴思萍表示,能自然順産當然選擇順産,順産對大人和孩子都有好處。順産的過程中,嬰兒經擠壓,肺活量更強,出生後哭聲響亮,適應能力也會更強,不容易患上濕疹等疾病。
即使知道自然順産分娩比剖宮産好,但是許多人還是選擇剖宮産,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長達十多個小時的陣痛中無人陪伴,缺乏堅持下去的信心。可見,助産專業人員在保障孕産婦和新生兒的健康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分娩過程是一段充滿未知和變化萬千的過程,潛藏著不少危機。助産士如何給産婦減痛?助産士是醫生的左右臂膀,需要隨時觀察産婦的情況,包括生命體徵、心理狀態、胎兒情況,及時把産婦送進分娩室安全分娩,保護大小平安。如果發現異常情況,及時請示醫生幫助處理。
助産士人員缺乏醫院大多人手不足
據統計,孕婦在分娩時如能得到專業助産士的照料,死亡率會減少75%。但是目前,不少醫院大多面臨助産士不足的情況。一組數字顯示,我國平均剖宮産率接近50%,個別醫院甚至超過了80%,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標準,這一數據應該控制在15%以內。相關專家認為,要降低剖宮産率,首先要增加助産士的數量和品質。在發達國家,助産士與生育婦女比例一般為1:1000,而我國目前僅為1:4000。
嚴思萍介紹説,區醫院産科有160多名工作人員,其中醫生30多名,助産士六七十名。正常順産的情況下,一名産婦需要一名醫生加三名助産士,如果遇上難産等緊急情況,會用上多名助産士協助醫生。但由於區醫院疑難病生産居多,助産士即便是加班加點都不夠用。
1992年,國際助産士聯盟(ICM)正式發起倡議,將每年的5月5日定為“國際助産士日”,其目的是通過慶祝助産士的節日,旨在突出助産服務是健康和安全妊娠及分娩的關鍵,使更多的人認識到助産士工作的重要性。直至2015年,ICM繼續以“世界需要助産士,現實比以往更甚”為主題,強調社會對助産士的需求,加快WHO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
保障孕産婦健康將新增40張病房床位
據了解,區醫院作為區級及南寧市的危重孕産婦救治中心,每年都救治了大量危重症孕産婦。僅2013年在該院分娩的4700多名孕産婦中,病情危重的約高達13.8%,其中從廣西各地醫院轉診過來的危重産婦患者就達300多人。
而且今後還將出現越來越多的高齡孕産婦。以嚴思萍接診病患來看,一天約60位孕産婦中,有時超過40歲的就有10多位,甚至有54歲高齡的孕婦。有些因個人或家庭原因,有強烈的懷孕生子願望;更有一些沒做過孕前、産前的系統檢查就自行懷孕。如不顧自身患有心臟病、腎臟病、糖尿病、紅斑狼瘡、血液病等各種懷孕禁忌證等冒險懷孕,給産科醫生帶來了很大壓力。
那麼,區醫院如何盡可能地做好孕産婦尤其是高齡孕産婦的健康和安全保障工作?據介紹,在病房規模方面,計劃將在目前“兩層半産科病房+半層産房”的基礎上,擴增為“三層産科病房+全樓層産房”,增加40多張病房床位,産房的分娩間已由原來的5間增加到8間及手術間。今後還將根據實際需要繼續增加。
另外,通過“孕婦學校”的健康宣教,盡可能讓孕婦及家屬多掌握一些孕婦保健、新生兒護理等方面的實用知識,提升孕産婦及新生兒的健康保健水準。同時,加大專家出門診力度,下午和週末的專家出診,更好地為孕婦尤其是高齡和合併各種基礎疾病或疑難疾病的孕婦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