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一的社區版《邕江撈出瓷碟
網友稱係清古董》這篇不起眼的社區報道,引起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節目組注意,並讓青花瓷碟當上了紀錄片的“角色”,成為印證邕江在古代有著“水上絲綢之路”悠久歷史之一的物證。
青花瓷碟走進紀錄片
《邕江撈出瓷碟
網友稱係清古董》一文,報道了網名叫“寶緣閣”的收藏愛好者在邕江橫縣河段撈沙船上收藏到一隻清雍正年間青花瓷碟的新聞,這則由記者在“寶緣閣”的微信朋友圈中發現的線索,沒想也成了一個正在南寧拍攝紀錄片的線索。
27日上午10時,細雨濛濛中,記者再次來到“寶緣閣”的家中時,一進門,就看到擺放的各種錄影機器。原來,前一天深夜與記者取得聯繫的央視《走遍中國》欄目節目攝製組,已經比預定的時間提前到來。
“寶緣閣”在錄製節目時介紹,他收藏的邕江出水古董不止報道過的那一件清雍正青花瓷碟,還有在邕江柳沙河段收藏到的山水畫大碟、邕江蒲廟河段收藏到的花鳥青花大碟等。
“寶緣閣”在年輕時就開始收購各種古董,幾十年時間裏,除了幾個邕江不同河段出水的青花瓷器,他收藏到的邕江出水古董還有明朝的銅炮、矛以及疑似新舊石器時代的石鏟等物品。讓攝影組感興趣的還有他收到的兩根巨大筒骨化石,化石上粘有不少邕江石,“寶緣閣”介紹,那是古代動物骨頭的化石。由此可見,邕江的歷史文化比那個青花瓷碟推進了一大步。
錄製中,本報兩名記者有幸當了一回“文化使者”,與自小在邕江邊長大的“寶緣閣”一起,分別用南寧話、“南普”通過雍正青花瓷碟探討了一回邕江“水上絲綢之路”。
紀錄片展南寧形象
在紀錄片攝影組的眼裏,唐人文化園幾個地攤上那些形態各異的邕江石,也成了反映南寧文化的一個物證。
當天上午,紀錄片攝影組還在唐人文化園的邕江石銷售攤點、沉香雕刻收藏館等地點拍攝,陪同人員稱,只要是能夠反映南寧古今曆史文化相關的內容,都會成為欄目組的下一個“目標”。這也説明南寧人對母親河充滿熱愛,要不然不會去收藏這些有關邕江的古董、文物,民間力量成為尋找南寧歷史淵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個反映出邕江母親河的厚重歷史感。
欄目組導演馬翔宇介紹,節目組將在南寧拍攝一個月時間,這部電視紀錄片將分為6集,以當代的目光審視和敘述歷史,體現南寧這個城市的地域性格。力圖在清晰展示邕江與南寧水乳交融之中的歷史、自然、文化、民俗與社會生活、城市風貌等領域的古老與現在的同時,用影像刻畫由邕江連結而成的南寧不同側面的城市形象氣質,描寫人格化的南寧。
據了解,《走遍中國》是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播出的一檔大型人文故事類紀錄片欄目選取中國最具特色和魅力的歷史文化名城,用跨越歷史時空的方式講述歷史記憶、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用人文的視覺表現風物風情,用引人入勝的故事表現一個地區的生活狀態和精神風貌。立體、全景地體現一個城市的地域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