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母文化節上,村民自編自演的豐收舞蹈。
龍母文化節上,芭蕉龍吸引縣內外遊客的目光。
龍母文化節上,各鄉歌手舉行山歌對唱。
春有白圩油菜花,夏有下水源莊避暑,秋有大龍湖遊船,冬有澄泰向葵花……
這幾年,上林縣的自然生態旅遊已經比較出名。自從2013年7月上林被列為全區首批20個特色旅遊名縣創建單位以來,該縣旅遊業又有了新目標:通過挖掘文化內涵,打造一批特色旅遊項目。
4月1日,記者從南寧乘車前往上林參加該縣第九屆塘紅龍母文化藝術節。隨著汽車駛入上林地界,一路的灰塵漸漸遠去。
空氣清新,山潤,水潤。這是記者對上林縣的第一印象。
“山好,水好,是上林的先天優勢,但要打造特色旅遊名縣,我們還得堅持‘生態立縣、綠色發展’理念,充分挖掘當地文化內涵。”上林縣縣委書記韋志鵬説。
1 多彩民俗展現魅力上林
4月2日,龍母文化節在塘紅鄉石門村口舉行。經塘紅鄉12個村委會、2個社區,共4萬多名村民推選産生的30個“慈孝家庭”,在木樁支起的舞臺上揭曉,並獲得了該鄉的最高道德榮譽——“慈孝家庭獎”。
“誰説久病床前無孝子?”背著孫子前來參加龍母節的蒙大爺告訴記者,該村的蒙尖高父親2000年因腦血栓癱瘓至今,母親也因病不能下地勞動,蒙尖高14年如一日無微不至照顧父母,沒有一聲怨言。“我們村的人都投了他一票,今天特地過來看他領獎。”他説。
在石門村,提起韋雪榮,鄰居都誇她是個好媳婦。面對精神失常的家婆,每天,韋雪榮都堅持給家婆按摩1小時,一勺一勺地喂飯。韋雪榮一家也獲得了“慈孝家庭獎”。
塘紅鄉黨委書記李春亮介紹説,龍母節是當地一個傳統節日,在每年農曆三月初三舉辦。龍母文化的主題是“仁慈、勤勞、感恩、孝順”。“慈孝家庭”評選,由村民推選,只要看到哪個家庭的家庭成員勤勞感恩、孝順老人的,都可以告訴村委會,村委會核實後報給鄉政府。
除了獎勵慈善家庭,當天的龍母文化節還舉行九龍祭母、山歌對唱、品五色糯米飯、書畫作品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吸引了許多縣內外遊客及當地村民參加。
“三月三”,龍子“特掘”掃墓的故事在當地婦孺皆知。但是歷年“龍母節”都沒有“龍”出現,今年主辦方特意邀請曾在全國獲得多項榮譽的專業舞龍隊助陣,設計“九龍祭母”儀式,讓觀眾一飽眼福。
“這口深潭當地人叫做石南海。”在石門村口,上林縣旅遊局局長林聲燦介紹説,1972年,因天旱抽水,從石南海打撈出的石錛、石斧、杵等石器和銅刀、銅鍬等青銅器表明,石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出現了人類,這為龍母文化奠定了深遠的歷史基礎。
據了解,龍母文化講述的是收養一條斷尾小龍的人類媽媽仁慈、善良、博愛,及龍子“特掘”知恩圖報、樂善好施、孝敬父母的故事,記載了上林壯族人民對善、孝兩大傳統美德的不懈追求。
據介紹,上林的民俗豐富多彩。每年的正月十一,巷賢鎮等一些村莊擺開“百家宴”。餐桌上,新“添丁”的家庭會捐上一個豬頭或是一隻肥羊,帶上自家釀製的米酒,備下盛宴迎接全村鄉親、各路賓朋,濃濃的酒香瀰漫村裏村外。舉杯同慶鬧燈酒,村裏的歌手會興奮唱起“四六聯”山歌。“百家宴”結束後,傳統的舞獅、舞龍、山歌對唱等文娛活動也正式開始。“燈酒節”是上林及環大明山一帶壯族特有的傳統節日。
除了龍母傳説、燈酒節外,上林還有萬壽文化,唐城、唐碑文化、“嶺南狀元村”文化等。每年,當地群眾自發舉辦萬壽節、瑤族達努節、“五月五”渡河公節等。這些民俗,絕大部分已被列為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
林聲燦説,2013年,上林縣成功舉辦了“中國旅遊日”南寧主會場活動暨上林生態旅遊養生節活動,並推出了“霞客萬里行、眷戀在上林”等自駕旅遊宣傳活動,積極參加南寧市旅遊大篷車走進貴州宣傳推介,在第十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上開展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同時深入各地,宣傳上林縣旅遊資源、旅遊項目等,進一步擴大該縣旅遊知名度。2013年,全縣接待旅客181.41萬人次,旅遊收入5.19億元,分別增長17%、1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