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亮燈的傘
讓夜行者更安全
廣西民族大學也有25位大學生來到建國科技大學交流學習,該校相思湖學院藝術系的大四男生馬志竑就是其中的赴臺交流生之一,他因參與了“夜間使用具安全功能雨傘”項目小組,也獲得了銀牌獎。
據了解,這個項目小組也是6位學生,除馬志竑外,其他5位是台灣學生。馬志竑從QQ上向記者發回了相關資訊,這個發明是將線性的LED燈縫製在雨傘上,讓雨傘晚上能夠發亮,從而讓行人、車輛可以看見,避免交通事故。主要獲獎原因是線性的LED燈在製作上非常困難,當時設計製作時,是將建國科技大學一位副院長的一項成果與雨傘相結合,最後有了這項發明。馬志竑在小組裏的任務是負責設計傘的外觀和視覺效果。
馬志竑稱,這個燈的特點是省電,不會發熱,明亮;傘裏有一顆很小的電池,市場上就可買到,一個電池可以用3-4個月;傘裏設有開關,晚上才開燈,讓夜行者更安全。而在傘的設計上,馬志竑稱,他主要是運用了一些流線型的線條和圖案來突出傘造型上的特點,考慮到突出主題的燈,所以在圖案上儘量簡約,使它不會影響主體燈亮起時的效果。這一項目也申請了專利,台灣老師也在找廠商生産。
提袋一改裝
承重能力是原來的5倍
羅琳是來自廣西師範大學漓江學院赴臺交流的學生,她與台灣學生共6人設計的提袋,也在發明競賽中獲獎。
然而,説起這項發明,羅琳表示,這只是一個很簡單的改裝。她觀察發現,一般提袋的支撐結構設計,通常只有兩個或四個受力點。比如,市面上銷售的皮包,以手提把或肩背帶,直接縫製在皮包袋體兩側。羅琳以及參賽小組成員留意到,當使用者提起這類提袋時,由於設計上的弊端,常常不耐用,或是裝不下重物。分析出支撐點、線、面的受力原因之後,他們大膽地對提袋進行了改造。
“不能增加製作成本,不能改變外形和功能設計,就能讓它更結實耐用。”羅琳説,於是他們改裝了提繩,將提繩繞過提袋袋體的內端面和底端面,這樣一來,不管往袋中裝入什麼重物,都能讓受力集中在提繩上,從而減輕了袋體布料的受力。
“改裝後,我估計,提袋的承重能力可能會是原來的兩倍。”羅琳估計説,後來,她與老師對袋子進行承重實驗以後,發現承重能力是改造以前的5倍。“外面看起來,同樣的時尚和美觀,改裝的重點在內襯上。”
雖然目前這項發明還沒能轉化成商品,但是她相信有一天,他們的點滴智慧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