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排長隊買扣肉糯米飯
粉餃
肥伯觀音蓮花糕店的糍粑
特色糕點
五色豆腐花
日前,外省的一位遊客來到南寧一家四星級酒店用餐,當他提出想品嘗當地南寧的特色小吃——老友粉時,餐廳服務員有些無奈稱,“餐廳不賣老友粉”。本地特色小吃味美,為何卻難登大雅之堂?連日來,記者走訪了全市10余家高檔星級酒店,發現功能表上關於南寧本地特色小吃的介紹寥寥無幾。然而,隱匿在街頭巷尾的傳統特色小吃店,卻門庭若市。這是為何?記者進行了調查採訪。
高檔酒店難覓“老友粉”
老友粉、生榨米粉、炒螺……提到南寧本地特色小吃,不少人馬上會如數家珍。來自湖南的夏同學説,“我來南寧上大學,最先吃到的南寧本地小吃就是老友粉。朋友圈裏很多人都知道南寧的老友粉,朋友來南寧找我玩,我也會帶他們去吃一碗老友粉”。
老友粉是南寧小吃的金字招牌,由於味道獨特成為了邕城小吃代表之一。然而,很多高檔酒店並沒有老友粉。位於青秀區竹溪大道上的一家四星級酒店,記者發現該酒店功能表上基本都是粵菜系列的菜品,其中不乏鮑魚、魚翅、海參這些名貴食材,但卻沒有南寧本土特色小吃。
隨後,記者又走訪了10余家高檔星級酒店,發現大部分酒店菜品以粵菜、湘菜、川菜、桂菜系列菜品為主,但是直接標注在功能表上的本地特色小吃卻寥寥無幾。
大部分酒店稱,沒有南寧本地特色菜的原因與酒店主打菜品系列有關,也有少數幾家明確表示因為酒店定位問題,消費顧客群體比較特殊,對菜品食材品質、賣相等方面要求高,所以像老友粉、檸檬鴨、牛雜等南寧本土家常菜不會出現在餐廳裏供客人消費。
■專家解讀
傳統本土小吃特色不明顯
應注重傳承烙上文化品位
酒香為何也怕巷子深?南寧本土傳統小吃要登大雅之堂,該如何挖掘打造?“南寧小吃雖説種類多但特色不明顯,知名度不夠。與四川成都等地的名小吃相比,邕城小吃缺乏一定的文化品位。”廣西社科院社會學研究所的研究員、副所長羅國安表示,邕城小吃有必要進一步挖掘和包裝,特別要注重從傳統文化方面去考慮,同時,也要注意傳統小吃的傳承。
羅國安表示,本土菜肴是地方飲食文化的構成部分,一個地方菜品系列的形成與當地文化傳承和文化內涵有很大的關係。比如,邕城市民較為熟知的“檸檬鴨”,要行成一個品牌在“量”上就稍顯不夠。第二個缺少文化內涵。比如,有的小吃的名字起得沒什麼文化特色。另外,還缺乏包裝,缺乏對本土菜肴的一種文化加工。要形成品牌做大做強,必須從飲食文化內涵方面做努力,還要創新、有自己的特色,更重要的要經過文化加工,要經過包裝再推廣,這需要付出大量時間、精力、財力才能做到。
羅國安認為,本地小吃的發展對旅遊業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應該積極倡導並有相應政策的支援。要形成當地甚至全國的名小吃,需要當地文化烙印的支援,像老友粉形成故事就發生在南寧,有很強烈的南寧傳統文化烙印,因此老友粉是能夠被認為是最能代表邕城小吃的。
“以前的水街是比較完整的聚集在一起的,小吃品種很豐富,那裏也非常熱鬧。現在整改拆除後店面分散開來了,沒有聚合在一起,找不到過去吃傳統小吃時候的那種氛圍和感覺了”。市民梁先生説,希望能有一個地方將南寧當地小吃整合在一起,本地小吃能保持傳統,不要做過多的外表包裝,繼續保持過去的好味道,那才是記憶中的味道。
廣西南寧餐飲協會秘書長胡迪認為,南寧雖然有“檸檬鴨”“牛雜”等特色小吃作為本土小吃代表,具有較為濃郁的地方特色,但是要把這些本土特色菜肴打造成為品牌並打響知名度過程不簡單。要做大做強需進一步挖掘和包裝,需要一定的過程和多方面的努力。要經過本地的充分調研,了解民間特色食材、烹飪技術等,結合已有的本土特色菜,在保留有原先傳統味道的同時從包裝等方做進一步的改進,比如在賣相上下工夫,最重要的是要形成獨立特色,做別人沒有的東西。
小吃生意好但位置有些偏
而經營老友粉等本地傳統小吃的小吃店生意如何?人民西路和永寧街交叉路口上有一家看起來很普通的小吃店,每次路過時,總會發現客人非常多,排隊長龍都排到馬路邊上。這是什麼小吃這麼紅火?
為體驗一番,記者也跟著排起了隊。“今天還是來得晚了些,人太多了。”旁邊排隊的龐姐説,這家店的扣肉糯米飯非常好吃,是南寧的傳統小吃。“每天只要過了8點鐘來買就要開始排隊了,賣到下午兩點就賣光了,週末假期人更多。”龐姐説,她雖然住在附近,但是不一定想吃就能買到。
排了將近二十分鐘記者終於嘗到了這一特色小吃。只見阿姨從木桶裏打了一碗糯米飯,然後再從熱鍋裏拿上一大塊扣肉,淋上扣肉汁,最後撒上蔥花和香菜,整個過程不到30秒。咬一口,香氣瀰漫、熱騰騰的糯米飯再加上肥而不膩的扣肉搭配起來非常好吃,價格也不貴,6塊錢一碗。店裏的翻座率非常高,但由於店面太小,有不少顧客直接站在店門口吃了起來。
位於水街附近惠民碼頭商業廣場一層角落的老甘粉餃,是一家曾獲金牌小吃獎、廣西美食電視評選特色小吃獎、桂菜名點等多種獎項的小吃店。老闆孫金玲女士説,老甘粉餃用料很講究,傳統優質大米做皮,餡料用最好最新鮮的,再加上純手工製作,蒸熟後的粉餃很有嚼勁,味道鮮美。
記者發現,不少傳統小吃店雖然位置有些偏僻,但生意出奇的好,顧客以熟客為主。在水街肥伯觀音蓮花糕店工作了14年的溪阿姨説,來店裏光顧的以熟客為主,艾草粑、馬拉糕、芋頭糕都非常受歡迎。
在中山街,白天有些冷清,但當華燈初上時,這裡情況完全不同。從街頭到街尾人頭攢動、熱鬧非凡,穿梭其中,炒田螺、臭豆腐等味道不斷衝擊著人的味蕾。“天熱吃燒烤喝冰啤酒,天冷了吃盆炒螺加熱茶。”土生土長的李先生如是説。
租金貴人工難找致規模不大
既然南寧本地特色小吃這麼受推崇,為何在一些大酒店餐館難覓其身影?不少小吃店老闆表示,由於繁華地段鋪面租金貴、人工難找,因此傳統小吃店難以擴大鋪面或開分店。據了解,不少傳統小吃不在繁華地段,外地人想去如果沒有本地人帶路根本無找不到。
老甘粉餃的店老闆孫金玲説,他們這家店已有幾十年曆史,原來店面開在水街,後來水街拆除整改就遷到了該處。“位置有點偏,有些老客都找不到店面。”孫金玲説,儘管搬遷後生意還可以,但是沒以前好了。“有老客人還希望我們去埌東開分店,話雖這麼説,可是開分店哪有那麼容易的,現在店面租金貴,又不好招工。”
也有一些小吃店老闆是敢於創新的。在壯志路上的“麻姑傳統生榨米粉店”,李先生説粉店已開有三十多年了,是從奶奶手上傳承下來的。“這店是從老一輩接手過來的,所以想繼續將老店繼續傳承下去,讓更多人可以嘗到我們家的美食。”為了迎合年輕人,他還在店裏設置了無限wifi網路,方便顧客上網。但説起開分店擴大規模的話題,店家坦言,他們也曾考慮過擴大規模,但是由於人手不夠、地段不好找、鋪面租金貴等原因不得不打消了念頭。
也有一些店老闆明確表示,為了保持傳統風味而不願意開分店。“很多傳統小吃賣點就是‘傳統’,如果經營管理不好反而會把招牌搞砸了。比如炒螺,如何才能進一步挖掘、包裝?那也只能在口味方面做做創新,弄個什麼華麗包裝説不定客人還不習慣”。農院路一家炒田螺店老闆説,既然傳統小吃店那就做唯一一家,多開了反而會少了傳統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