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寧,怎能不吃老友粉!?在南寧人眼中,老友粉絕對可以名正言順地成為當地飲食文化的代表。這種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吸引不少外地遊客慕名而來。在老友粉店裏,食客們吃粉吃得大汗淋漓的場面比比皆是,這也成為南寧的一道風景。而更讓南寧人振奮的是,日前,南寧“天下第一大碗”老友粉在《英國僑報》亮相,吸引在英國的華人讀者閱讀。
事件 “第一大碗”老友粉出名了
10月3日,《英國僑報》362期刊登了一篇《南寧“天下第一大碗”米粉供千人食用》的報道,該報網頁版(http://www.euchinese.co.uk/a/xinwen/20131003/6692.html)也以“南寧千人共食天下第一大碗米粉”為標題刊發了該內容。
這張圖片新聞的內容為:“2013年10月1日,廣西南寧李寧體育園舉辦品‘天下第一大碗老友粉’活動,吸引來自廣西各地1000多名老友粉‘粉絲’參與。 ”該圖片新聞位置顯眼,場面壯觀,顯得非常惹人注目。
這是10月1日下午,廣西電視臺《老友一家親》劇組攜手綠野音樂節共同打造的“萬人品天下第一大碗老友粉”活動。“天下第一大碗”老友粉在李寧體育園內火熱開鍋,不少“老友”慕名而來品嘗這碗老友粉,歡度國慶節。
背景南寧人都有“老友”情結
每當外地人問起南寧有什麼特色美食時,南寧人都會驕傲地説:老友粉!
今年年初,在龍勝街一家不起眼的老友粉店內,沒有經過科班訓練、沒有在大飯店大酒樓掌過勺的彭永忠,憑著自己的一份“老友情結”過五關斬六將,先是坐上了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挑戰冠軍王》的“全民廚神”寶座,後來又在中央電視臺《城市流行味》美食競技節目中,以6元錢一碗的老友粉完勝888元的“李鴻章大雜燴”。可見老友粉的魅力所在。
老友粉、老友面是南寧的標誌性小吃,不少南寧人都有“老友”情結。在南寧,不止本地人,不少外地人也對老友粉情有獨鍾。七星路的舒記米粉店,每天半夜0時,前來吃粉的市民仍絡繹不絕。在網上,眾網友也紛紛點評、推薦南寧大街小巷最好吃的老友粉攤點。
打開南寧的本土網站,都可以搜到南寧各種米粉的介紹。從各種米粉品種的簡介,或是一碗米粉背後包含的歷史故事,再到各種米粉之間的口感區分,乃至使用的佐料、製作方法等,熱心的吧主都一一做了介紹,讓網友詳盡了解南寧人深厚的米粉文化。
有數據顯示,目前南寧市獲得食品生産許可證的有25家米粉生産企業,南寧米粉日産量已達30萬公斤,年産量超過1億公斤。如果以每碗米粉3兩、每個米粉碗直徑20釐米計算,南寧市每年賣出的6億多碗米粉排起來,可以繞地球三圈多。
熱議老友粉為何走不出南寧
如今,“天下第一大碗”老友粉登上了《英國僑報》,這是否顯示了老友粉的影響力?對此,南寧市社科院社會所所長鄧學龍博士10月9日接受採訪時認為,老友粉在南寧有很深刻的影響力,南寧本地人、在南寧生活的外地人都有“老友情結”,但並不能説明老友粉已經在英國華人圈得到了推廣,不能説在國外有了很大影響力。
不少網友也對老友粉的發展感到揪心:隨著外來米粉的進攻,老友粉的缺點也凸顯出來了:需要現煮,但因煮粉工的手藝不同導致品質(味道)得不到保證,也跟不上快速的生活節奏;容易上火,不太符合現代人對飲食的綠色要求;老友粉的味道在眾多的米粉中也漸顯普通了。
網友“家瑞”認為,老友粉走不出去的原因很多,有一點類似中餐與洋快餐對比所提到的火候,如KFC的食品都是標準化生産出來的,而中餐需要廚師們適量、少許的即興發揮。同樣,桂林米粉、螺螄粉以及牛肉粉等燙粉,都可以事先煮好湯配好料,一般小工可以操作,便於實行類似洋快餐的標準化生産。而老友粉需要現煮,需要熟練廚師。
網友“龍城綠豆”説,和其他粉一樣,現在是經濟社會了,什麼都講究效益,很難再吃到二三十年前的味道。螺螄粉也好老友粉也罷,隨便找幾個攤點吃,沒有兩個攤點做的配料和味道是一樣的,“選料的品質,和衛生條件還不説先”。
網友“鳳姐夫”也表示,原因在於“同一家店,換了一個人都不一定做得好吃,很難批量生産”。
網友評論
“紅水河支流”:如果是冠名“香港老友粉”等,一定能衝出廣西,走向全國。關鍵在於城市的知名度,如桂林米粉,遍地開花。
“肥仔”:除了標準化,還有一個時間性。三品王是燙粉,湯水另外加,粉只要燙一下。老友粉必須煮,現在粉的品質也不如以前了,一煮就爛,而且現在房地産漲價租金漲價人工漲價,煮一碗老友粉所需要的時間和人工,粗粗一算三品王比老友粉更具優勢。而吃粉的都是普通人,也支付不起高昂的費用。所以老友粉的失敗是社會的選擇。價高的仙池八仙粉就還有生存空間。煮一碗老友粉就能燙出不止十碗三品王了,時間成本,人工成本,一目了然。
“ming_8858”:不管什麼粉,什麼面,只要離開了發源地味道都是變味的!蘭州拉麵遍佈全國,可跟蘭州當地真正的拉麵比簡直不是一個味道!福建沙縣小吃也一樣。在外地要不是看在懷念故鄉的份上,我是不會去吃桂林米粉、螺螄粉、還有××粉什麼的!簡直不是那麼回事。
“yagada”:老友粉需要煮,耗時、成本高;且用料、加工都沒有一個標準,味道難以統一。不如桂林米粉和螺螄粉簡單、成本低。在外多年,發現很多桂林米粉店的桂林米粉和螺螄粉使用的是同樣的米粉、同樣的湯料。
“小董班”:南寧老友粉,我之前在珠三角一帶考察過,想過開幾家這樣的店,認為從口味來説,應該是比較容易被別地人接受的。只是跑去當地的市場一看,老友粉所需要的調料,根本找不到,所以也就沒有再去想。我想,老友粉走不出去,應該是這個原因。
小資料
《英國僑報》,創刊于2002年(曾用名《新歐僑報》《新歐華報》),至今已為英國華人服務十一年。目標讀者為在英國的60萬華人。2011年3月,該報全新改版後,以煥然一新、簡潔大方的簡體中文版面世。
《英國僑報》為讀者提供英國華人社區、英國主流社會和我國的大陸、香港和澳門、台灣地區,以及全球各地的精彩新聞和財經消息,並輔以針對讀者需求的移民説法、投資理財、經商創業、美食、康體、時尚消費、文化娛樂等版面,發佈最新資訊,引領商機,紮根華社、服務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