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看法:根據最早的暴龍骨骼復原圖顯示,早期普遍認為暴龍應該是頭高昂,尾低垂的直立姿態
廣西自然博物館正式展出從加拿大阿爾伯塔自然歷史博物館引進的暴龍骨架模型
説起暴龍,大家或許還停留在資料圖片或玩具模型中,其最常見的姿勢便是頭部高昂的直立模樣。不過你知道嗎,真正的暴龍可不是這個樣子。昨日,由加拿大引進的暴龍骨架模型首次以“與眾不同”的姿勢亮相廣西自然博物館,而此次展出的主題便是“揭示暴龍真相”。
暴龍模型姿態“與眾不同”
走進廣西自然博物館地球與生物歷史展廳,一具體長10.3米、頭長1.25米、臀高3.7米的暴龍骨架模型幾乎佔據了大半個展廳。
這具暴龍模型原型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自然歷史博物館,其在中國只有兩具分身。一具現位於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另一具便在廣西自然博物館內,不過其展示的姿態卻有些“與眾不同”。
在人們普遍的印象中,暴龍應該是身體直立,頭部揚起,尾巴垂地的模樣,但安放在廣西自然博物館裏的這具加拿大暴龍骨架卻是身體與腿部呈90度,並且頭部和尾部保持平行。雖然暴龍呈現出有些委屈的“彎腰”姿勢,不過其高度也幾乎頂到了天花板。
實際上,在2012年春節,廣西自然博物館也曾在戶外展示過一具暴龍骨架,當時所採用的姿勢便是更能體現其高大威猛地直立站姿。那麼,此次所展示的特別姿勢是因為受限于展示場地,還是別有用意?
“這個姿勢才是最科學的,這也是我們引進3年多時間才正式對外展示的原因。”廣西自然博物館副館長莫進尤介紹説,這具暴龍骨架模型引進之初便是常規的直立姿態,但科學研究表明,暴龍的頭部很大,奔跑時必須依靠尾巴保持平衡,因此不會呈現直立狀態。
兩個月還原暴龍正確步態
根據相關資料,世界上第一具暴龍骨骸發現于1902年,地點位於美國蒙大拿州的黑爾溪。當時的發現者巴納姆·布朗,是美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隨後的幾年時間裏,布朗率領的考察隊開始了大規模的恐龍化石採集。
當布朗和博物館老闆奧斯本意欲將暴龍對外展示時,兩人卻不知該如何將重達兩噸的骨頭重現暴龍生前的風采。最終,他們決定組合成頭部抬高,尾巴垂地的直立模樣,而這個姿勢一直延續了半個多世紀。
隨著研究深入,科學家對暴龍的了解也越來越多。例如,暴龍的咬合力相當驚人,曾在鴨嘴龍的頸椎中發現一顆斷裂的暴龍牙齒。此外暴龍的奔跑速度可達每小時40公里,不過它短小的前肢幾乎形同虛設。而最重要的發現,便是暴龍的正確步態。
為了更科學地展示暴龍生前的模樣,廣西自然博物館花了兩個月時間將原本直立的模型重新改裝成現在的樣子,並結合展廳特點進行了一定的調整,最終真實還原暴龍姿態並將其呈現在觀眾面前。
莫進尤表示,此次展覽時間將持續至明年春節,至於展示主題“揭示暴龍的真相”就是要讓更多的人重新認識這種世界上已知最強的食肉動物。相較于被圍欄包圍的戶外展示區域,將模型放置在展廳內則讓觀眾擁有了與其親密接觸的機會,相信親眼所見絕對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廣西自然博物館花了兩個月時間將原本直立的模型重新改裝,真實還原暴龍姿態
●體長10. 3米
●頭長1. 25米
●臀高3. 7米
最科學姿勢:暴龍身體與腿部呈90度,並且頭部和尾部保持平行
暴龍真相
暴龍又名霸王龍,學名Tyrannosaurs.Rex的意思是殘暴的蜥蜴王,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龍和最著名的恐龍之一。它們是肉食恐龍中出現最晚、也是最大型、最孔武有力的品種,生存于約7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主要分佈于北美和亞洲地區。
暴龍體長可達13米,頭骨最大長度接近1.5米。暴龍頭骨沉重,高而側扁,具有兩個很大的眼前孔,説明它的視力較好。暴龍牙齒極為發達,上下顎共有60顆牙齒,最大的牙齒包括齒根可達30釐米。暴龍主要以植食性恐龍,如鴨嘴龍和三角龍為捕食對象。
暴龍家族很可能起源於中國,在新疆準爾準噶爾盆地發現的五彩冠龍距今約1.6億年,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暴龍成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