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農場主在農場烤乳豬,接待前來觀光享受農家樂的遊客。記者 唐輝吉攝
自從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這一概念後,各地迅速開始了相應的探索。截至5月1日,廣西工商部門先後在貴港、南寧等地核發了近200個家庭農場營業執照。
這一全新的概念究竟該如何定義,它會給今後的農業生産形態帶來什麼樣的變化?記者到貴港和南寧等地進行探訪
1 貴港南寧先行
近200個家庭農場破“土”而出
4月27日上午,記者來到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鄉譚啟雄的養殖場,這裡餵養著500頭即將出欄的生豬。譚啟雄説,今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家庭農場”這一概念後,他覺得國家在這方面應該會有相應的扶持政策,立即與親戚籌資建了這個養殖場。
新塘鄉萬福村的宋育春從2001年就開始養豬,由於缺乏技術和資金支援,這些年來時賺時虧,養殖規模一直難以擴大。2009年,他加入了當地龍頭企業貴港市揚翔飼料有限公司的養殖隊伍,在技術員的指導下,新建了兩個標準豬舍。如今,他的養殖規模擴大到700多頭,年均出欄生豬1700多頭。
不久前,包括譚啟雄和宋育春在內,貴港市共有192名農戶獲得了工商部門核發的家庭農場營業執照。其中,有64戶養殖類家庭農場,52戶種植類家庭農場,76戶種養殖類家庭農場。
家庭農場在貴港市之所以能以較快的速度發展,與當地工商部門在準入條件上的放寬不無關係。貴港市工商局副局長張建文説,既然要扶持家庭農場這一新生事物的發展,按照法無禁止即可進入的原則,只要具備工商登記註冊的條件,他們都優先給予註冊。至於家庭農場的土地規模、養殖規模,可由相關農業部門做相應的規範。
在南寧市華僑投資區,工商部門也核發了兩個家庭農場營業執照,農場主分別是盧志敏和劉成海。南寧華僑投資區工商部門參考了福建泉州的做法,要求種植面積在30~200畝之間。“太小了不成規模,太大了又不是單純一個家庭做得過來的。”南寧華僑投資區工商分局副局長李廣斌説。
2 尚處摸索階段
相關扶持政策未確定
“我們共有60畝果園,種了茂谷柑、龍眼、荔枝、草莓等六七種水果。”47歲的盧明善和妻子都是南寧華僑農場農科所的職工,跟果樹打了20多年的交道。農科所每個職工可種植6畝地,有些職工覺得種果樹不賺錢便外出打工,盧明善以每畝每年800元的價格租賃了48畝地,租期20年。
目前,盧明善的果園裏最賺錢的當屬茂谷柑,每公斤果的批發價能達到12~13元錢。此外,培育茂谷柑種苗也能為他帶來一大筆收入。“每株苗大約可賣6元錢,這幾種果今年應該能為我帶來30萬元的收入。”盧明善説,隨著今後幾年挂果的增多,收入或許還會增加。
對於這些已經成為農場主的種植戶和養殖戶來説,成立家庭農場究竟有什麼好處,國家方面有什麼配套的補貼,他們十分關心。
貴港市工商局副局長張建文説,給家庭農場正式頒發營業執照後,意味著這些種養大戶由自然人變成經營法人,由個體農戶變成經濟組織,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新型生産經營主體。今後,一系列扶持政策會向登記註冊的家庭農場主傾斜,他們將在銀行貸款、綠色食品認證、標準化基地申報等方面獲得諸多好處。
此外,由個體農戶變成經濟組織後,工商部門可以對這些家庭農場進行有效監督和管理。逐漸出臺相關農産品安全規範,有利於保障農産品的品質安全。
“個人無法為自己的産品申請綠色食品標誌和3C農産品認證,成立家庭農場之後,這些問題可迎刃而解。”南寧華僑投資區工商分局副局長李廣斌説,成立家庭農場之後,農場主作為一個經濟主體,在向銀行貸款時有一定的優勢。至於家庭農場的相關補貼,目前暫時沒有具體政策,工商部門只能儘量往現有的一些補貼政策上靠攏。
比如説盧明善的家庭農場,按説應該將他作為農場主來申請,但最後下發營業執照時,他那剛從廣西經濟職業學院畢業的兒子盧志敏成為了農場主。“盧志敏屬於返鄉就業的大學生,以他的名義來申請家庭農場的話,可套用目前對於小微企業的補貼政策,能獲得最高額度為3萬元的補貼。”李廣斌説。
劉成海也屬於返鄉就業的大學生,他的果園有57畝,已經與人簽訂30年的租賃合同,種植甜瓜、葡萄等。
3 盈利模式待解
誰來帶領家庭農場賺錢
對於很多農戶來説,註冊成為家庭農場,如果僅僅是名稱上的變化,那就缺乏實際的意義,他們需要借這個機會獲得有關部門的扶持政策,並讓自己的盈利能夠長期而穩定。
盧明善告訴記者,他的果園目前尚無穩定的銷售渠道,主要靠一些批發商過來進貨,此外,由於擔心某一種果在某一年滯銷,會給自己的果園帶來大的衝擊,他會有針對性地分散種植,比如説不會因為茂谷柑最近很好賣就大量種植。他很希望成為家庭農場之後,能夠由政府在相關方面給出服務和引導,讓他們能夠形成穩定的盈利模式。
從這個角度來説,貴港養殖類家庭農場的盈利相對來説更有保障一些。當地農業龍頭企業貴港市揚翔飼料有限公司,採取公司+農戶的模式,扶持和發展養殖類家庭農場,公司先行提供種苗、飼料、獸藥,以及疾病疫病防控技術指導,並保價回收成品豬、成品禽,示範和帶動周邊農戶發展家庭養殖業。這種模式使得養殖戶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大大提高。
今年豬價下跌,貴港當地一些養殖散戶損失慘重,其中有部分養殖戶因元氣大傷已經放棄養殖生豬。但由於依託于公司+農戶的模式,宋育春的養豬場並未受到太大影響。今年上半年,他賣了663頭生豬,賺了6萬多元錢,平均每頭賺了100元左右。
4 戶口因素需考慮
非農戶口能否參與進來
有了“合法身份”後的農場主們期待更多改變,但由於相關的配套政策未出臺,取得營業執照後的農場主們仍感到一些迷茫。
人多地少是貴港的農業現狀,儘管該市家庭農場發展較快,但土地問題卻成了該市家庭農場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貴港市港南區新塘鄉譚啟雄的例子具有典型性,他的養殖場規模為500頭生豬,用的全部是自己的農保地。但相關法律規定,沒有得到農保地轉建設用地的審批手續之前,農保地是不能用來建設房屋的。
因此,與譚啟雄情況類似的養殖場隨時面臨被拆除的可能,他們的投入也將面臨付諸東流的危險。有些農場主提出,政府是否能夠給家庭農場下個定義,為家庭農場用地提供便利。
對此,張建文表示,目前,當地政府已經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
家庭農場誕生後,農業戶籍的問題再次成為各方關注焦點。記者問及非農業戶口是否可以租地申請成立家庭農場,南寧華僑投資區副局長李廣斌稱,他們目前主要考慮的是本地的農業人口。
貴港市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他們目前的政策是傾向於給當地農戶發放家庭農場營業執照。但該負責人認為,不應一味拒絕非農戶口進入農業領域,拒絕非農戶口不利於更多優秀人才的進入,不利於家庭農場的快速發展。
4月28日,記者採訪了自治區工商局有關人士。據他們介紹,有關部門對於家庭農場還沒有具體的定義,現在各地對於家庭農場的建設屬於摸索階段,“工商部門鼓勵達到一定規模的種養主註冊成立家庭農場,支援其辦理個體工商戶、個人獨資企業、有限公司營業執照”。
記者採訪獲悉,家庭農場的建設以及補貼等方面的具體政策,牽涉到工商、稅務、國土、水産畜牧、農業、財政等多個部門的聯動。在國家層面對於這一概念缺乏具體定義和補貼政策的情況下,家庭農場的發展之路任重而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