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日前,廣西頒布實施了《廣西壯族自治區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12月10日,自治區政府在南寧召開新聞發佈會,介紹了《規劃》編制的背景和過程、出臺的目的意義及主要內容。
《規劃》明確了各縣(市、區)的功能定位,並提出了分類管理的區域政策。《規劃》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形成廣西主體功能區佈局,即以“四群四帶”為主體的城市化戰略格局、以“兩屏四區一走廊”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戰略格局和以“五區十五帶”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戰略格局。
為建立健全保障形成主體功能區佈局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規劃》還提出了要制定財政、投資、産業、土地、農業、人口、環境、應對氣候變化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8+1”政策體系。
《規劃》將全區23.67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劃分為重點開發區域、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其中限制開發區域包括限制開發的重點生態功能區和限制開發的農産品主産區。《規劃》明確,南寧、北海、欽州和防城港4市所轄的13個城區,以及橫縣、合浦、靈山、東興等4個縣市為國家層面重點開發區域;上林縣、馬山縣等綠色植被較好的16個縣被確定為國家層面限制開發區域的重點生態功能區,武鳴縣、賓陽縣、隆安縣則被確定為限制開發區域的農産品主産區。《規劃》確定,全區禁止開發區域共174處,面積2.69萬平方公里。同時明確,今後新設立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世界文化自然遺産等,自動進入禁止開發區域名錄。
自治區發改委主任黃方方表示,推進形成主體功能區,就是按照不同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統籌謀劃人口分佈、經濟佈局、國土利用和城鎮化格局,確定不同區域的主體功能,據此明確開發方向,完善開發政策,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産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