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飛歌·2011——第13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暨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開幕晚會將於11月11日21:30在中央電視臺三套、11月13日22:40在廣西衛視播出。
整臺晚會以“大”為美,通過大舞臺、大手筆、大陣容,展示美輪美奐的舞美效果,呈現如夢如幻的視聽盛宴,讓觀眾驚艷。整個晚會分為序:水從天上來;上篇:水之美;中篇:水之情;下篇:水之夢;尾聲:奔流向大海,共五大部分。晚會緊扣“水”的主題,從序幕開始,“水”就傾瀉而下,貫穿了上、中、下篇,直至尾聲。與此主題相呼應,晚會舞臺的整體設計處處體現了“水”的元素。
傳統的舞臺技術已經不能滿足“大地飛歌·2011”晚會的需要,晚會將首次啟用流動性情景式舞臺,充分利用三維空間,突出綠葉、水滴等元素,配合夢幻視頻、超炫火焰,營造出天水瀑布人間仙境、璀璨玉樹琉璃穹頂、水母浮游海底幻影等夢幻場景。
今年的“大地飛歌”晚會不僅請來了眾多外國藝術家現場表演,更讓國內外藝術家實現了多方合作,國際元素的運用更是達到了極致。晚會匯集了眾多國內外著名歌唱家和歌手,包括陳奕迅、李宇春、韓庚、信、光良、薩頂頂、胡夏、Garou、鳳凰傳奇、田亮等大牌明星精彩亮相,本土明星2011年“中國達人秀”冠軍卓君、廖鴻飛、方妮以及通過民歌大賽脫穎而出的郭珍妮、金城女子合唱團、楊光春、娋妮組合、潘龍海同民歌大賽優秀選手登臺獻藝,通過大腕與草根明星互動交融,全力為觀眾唱響動人的歌曲。
加強本土元素、加大宣傳力度、形成産業鏈等成關注焦點——
專家學者熱議“常辦常新”民歌節
舞臺大氣磅薄
如何辦好“常辦常新”的民歌節?在11月8日舉行的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首府文化名人座談會上,多位來自區、市文化界、藝術界和媒體等行業的專家學者圍繞今年民歌節舉辦的成功經驗與不足、將民歌節辦出新意等議題展開討論。其中不乏麻辣犀利的點評和新穎觀點,涵蓋歌手曲目選擇、提升品牌傳播力、形成産業鏈等。
民歌節
文化大餐功不可沒
談起迄今已成功舉辦了13屆的民歌節的收穫和影響,專家們認為其對南寧乃至廣西的發展功不可沒。最令與會專家稱道的,是今年的民歌節,認為其氣魄大,氣勢宏偉,時尚元素得到充分運用,社會影響力大等。
廣西社科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曾家華認為,民歌節是南寧市穿上文化盛裝的重大轉捩點。民歌節的舉辦,不僅搭建了投資平臺,吸引外資,還推動南寧和廣西文化、經濟及綜合實力的提升,為傳播廣西、中國民歌文化作出了貢獻。
區文化廳藝術處調研員、廳藝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陳巧燕則認為,民歌節除了為南寧為廣西樹立起名片、提升文化底蘊外,還推出了一批有影響力的民歌和本土歌手,培養了大批藝術愛好者,吸引了年輕觀眾的關注與參與。
晚會現場
要形式更要內容
與會人士認為今年民歌節晚會以水為主題,舞臺大氣磅薄,將南寧綠城、水城的特色風貌交織輝映,震撼力強。但在美輪美奐的舞臺背景下,如何保證節目品質,實現形式與內容的完美契合成為與會專家的討論熱點。
曾家華提出四個方面反觀民歌節的內容設置:民歌成分、國際成分、精心安排節目、文化味。他建議擺正政府在舉辦民歌節中的角色。他説如果在投入上全甩給企業、市場,這不利於民歌節的發展,可考慮政府和企業聯合的方式。另外,加強與國內外民歌藝術團體的溝通和交流,把民歌節辦得更好。
廣西民族文化藝術研究院院長廖明君認為,民歌節定位應是立足民歌藝術,擁有國際視野。他認為民歌節晚會的根本在於民歌味和本土元素的展示。他説,目前民歌節僅將本土元素體現為一種符號,而不是一種內在的精神展示。對此,他建議從邀請更具民歌功底的歌手等入手,將南寧民歌節打造成一張亮麗、獨特、不可複製的名片。
廣西舞蹈家協會主席、廣西歌舞團創作室主任、國家一級編導溫國鳴則從自己專業的角度提出建議。他説現場巨大的LED螢幕誠然很“給力”,但平衡LED和演員的表演才能實現真正的形式與內容的結合。民歌節要推出好歌,更要好歌舞,讓舞蹈設計這片“綠葉”更好地烘托主題,使其飽滿呈現。另外,他還建議設置副舞臺延伸到觀眾席裏,拉近與觀眾的距離,提高節目品質。
本土資源
深度挖掘特色包裝
首度試水的廣西民歌大賽,也是專家們熱議的焦點。對於立足國際視野的民歌節如何設置本土歌手和境外歌手權重,舞臺如何展現本土文化的魅力,專家們各抒己見。
廣西音樂家協會專職副主席、作曲家黃朝瑞認為,民歌節的方向應是民族化和本土化,將之與其他節慶活動區別開來。堅持本土特點與兼顧市場,兩者並不矛盾。本次民歌節前的民歌選秀活動社會反響巨大,但其在民歌節呈現時並未達到預期效果,這反映出本土隊伍和人才自信不足。對此,他建議,民歌節既要國際化,也要本土化,並且要對本地文化深度挖掘;加強對本土文化隊伍和人才的培養和包裝,使他們成為一大關鍵支柱。
作為首屆民歌大賽的重要親歷者,廣西電視臺綜藝頻道導演羅鼓鳴認為民歌大賽對提升民歌節品牌有很大的作用。他建議以後要提前推出選拔活動,在總導演方案未出來前就確定好本土歌手,讓總導演在充分了解本土文化的基礎上,用好安排好本土節目及人才;儘量讓本土歌手演繹自己熟悉和擅長的原生態曲目,淋漓盡致發揮其所長。
品牌傳播
加強宣傳發展産業鏈
加大宣傳,是與會者數度談及的話題。讓民歌節舞臺成為各地各國民歌展示的權威舞臺,讓更多國內國外的圈內外人士了解並參與其中,這就要加大宣傳力度,讓南寧“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名揚天下,名副其實。一些專家稱,未能在區外衛視上看到民歌節晚會,這也表明其宣傳仍有提升空間。
形成産業鏈一直是本次座談會上的關注焦點。許多與會者認為,民歌節要推陳出新、走可持續發展,就要積極探索民歌節經濟的新型發展模式,努力尋求符合民歌藝術節特色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和産業化發展道路,催生更多社會、文化及經濟效益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