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虎斑鳽
出生不久的小海南虎斑鳽
南寧新聞網—南寧晚報訊(記者覃宏玲 實習生許英華 吳林) 4日,動物園傳來喜訊,第一隻自然繁殖的海南虎斑鳽于6月24日出生。這是繼今年5月3日首例人工孕育的海南虎斑鳽在南寧破殼而出後,又一令人振奮的好消息。從人工繁殖成功到自然繁殖成功,這種被譽為“世界上最神秘鳥”的神秘面紗正在逐步揭開。
鳥兒所吃小魚要經嚴格檢驗
記者來到動物園看到,5月3日破殼的第一隻人工繁殖的海南虎斑鳽,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下各方面發育都很不錯,再過些日子就能自行飛翔了。而另一隻于6月24日自然繁殖成功的海南虎斑鳽,由於有父母的精心呵護,看上去也是精神抖擻。
這時,飼養員小梁正拿著一個小鐵桶,準備給這只人工飼養的海南虎斑鳽雛鳥喂食。一看,桶裏都是活蹦亂跳的小魚。這只人工飼養的海南虎斑鳽在幼小時,需每天餵養6餐,長大後減少為每天4餐,每餐6條小魚。
小梁説,這些可不是普通的小魚,而是經過精心挑選和處理的,海南虎斑鳽在人工飼養方面有著極其嚴格的要求。每次,魚都要由專門部門採購回來的,先要將魚送到相關部門檢驗,經檢驗合格才能送至養殖區,之後飼養員還要將魚用鹽水浸泡嚴格消毒,然後才能用於餵養。如此嚴格的飲食控制,比正常人飲食的要求還要高。
年幼的海南虎斑鳽雛突然發現地上有只剛死的魚,想啄起吃掉。小梁發現後,眼疾手快地將死魚撿起丟掉。“這只魚已經臟了,不能讓它吃,否則可能會拉肚子。”小梁説,變形的或發現有黴點的小魚決不能用於餵養,因為可能會含有病菌。
母鳥會撞墻抗議陌生人靠近
這兩隻海南虎斑鳽,一隻是人工繁殖、人工飼養,一隻則是自然繁殖,有父母照顧。它們在成長時有什麼不同呢?
“照顧這只人工飼養的海南虎斑鳽雛要有極大的耐心與細心。”小梁介紹説,由於是人工繁殖的,工作人員沒能完全掌握繁殖溫度、濕度控制等各方面的資料,所以達不到與母鳥控制的同一水準。因此,這只人工繁殖的海南虎斑鳽在體質方面比自然繁殖的同類要虛弱,腿部尚有些畸形,還不夠健康。
自然繁殖的海南虎斑鳽的父母來自橫縣六景鎮和邕武路老虎嶺水庫。雛鳥由母鳥親自餵養。由於母鳥母性較強,不僅按點餵養,而且在颳風下雨時都會保護雛鳥。小虎斑鳽的父母警惕性也很強,決不允許陌生人靠近。除了將每日來照顧的飼養員當做日常熟悉事物對待,如若發現其他陌生人打擾,它們就會伸長脖子緊張地四處張望,嚴重時甚至會用頭拼命撞墻,以抗議陌生人靠近它們的孩子。因而從出生到現在,自然繁殖的海南虎斑鳽雛鳥在父母的悉心照顧下健康成長,各方面都很好。
小資料:
海南虎斑鳽是中國特有的鳥類,又名海南鳽,因第一個模式標本于1899年採自海南島五指山而得名,是顴形目鷺科中的一種。該鳥的形體和大小都近似鷺,嘴長、頸長、腳長,上體黑褐色,並具有白色斑點,眼後有一條白色條紋向後延伸至耳羽上方,以魚蝦、小螺、昆蟲為食。虎斑鳽晝伏夜出,從被人發現到失蹤,生活習性一直鮮為人知。由於虎斑鳽鳥極為稀少,因而又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類”,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國將其列為國家Ⅱ級保護動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