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八音--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清末民初時隨廣東粵劇班頻繁進入廣西而傳入邕寧。八音原指金(如鐘)、石(如磐)、竹(如管)、匏(如笙)、土(如塤)、革(如鼓)、絲(如琴)、木(如祝)等八類古代吹打樂器的統稱。邕寧壯族八音的曲種分類有“廣牌”、“本牌”與“絲弦牌”三種,融入廣東粵劇班淬焉的曲牌,以七聲音階為調式基礎。壯族八音在邕寧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每個行政村都有數支八音隊,長年開展演奏活動。1983年,“邕寧壯族八音隊”,在原以瑣吶為主的吹打樂器基礎上,增添了四人齊擂的大鼓及壯家姑娘喜愛吹奏的無孔笛、壯人喜歡唱的壯族山歌“了羅”調、岳鼓舞等,並配以“抬花轎”、背新娘、舞春牛等民族風情表演,更具民族氣息和獨特的藝術表演風格。八音常被當地群眾聘請為婚嫁、祝壽、新居落成、開業、迎賓等喜慶活動吹奏。邕寧八音隊多次應邀參加區內外各種迎賓慶典活動,已成為邕寧民間藝術的縮影和邕寧知名的“文化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