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我市的教育、文化、科技等部門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關於開展“創新年”活動的號召,緊密聯繫我市教育、文化、科技創新發展的目標和任務,各項工作穩健推進,圓滿完成了各項目標任務。
教育事業穩步推進
關鍵詞:鞏固提高“兩基”成果
回顧:今年6月,我區順利通過了國家“兩基”達標驗收。我市採取有效措施鞏固義務教育普及成果,進一步抓好升學制度的改革工作,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堅持“就近免試入學”的原則,繼續將示範性高中部分指令性招生名額分配給初中學校,遏制義務教育階段的擇校行為。成立南寧市學生資助管理辦公室,認真做好建立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資助經濟困難大中小學生上學工作。今年資助貧困學生共5000名,其中小學生1500名,初中學生1500名,高中學生1000名,每人800元,新錄取大學生1000名,資助金額共計445萬元。堅持城鄉對口幫扶,組織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城區學校對農村薄弱學校實行定點支援,鞏固提高“兩基”成果。
展望:建設好200所農村義務教育中小學管理示範學校,重點規劃好五象新區、仙葫開發區和大沙田開發區的中小學校佈局,督促縣區制定新建或擴建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方案,分階段撤並村辦小學教學點,逐步形成“小學就近入學、初中相對集中”的首府義務教育格局。
關鍵詞: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回顧:今年市教育局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完成《南寧市振興職業教育九大工程實施方案》的討論和修改工作,實施“示範性職業院校建設工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工程”和“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建設工程”。同時加強對重點專業和實訓基地的建設,市六職校獲國家、市專項經費270萬元建設電腦實訓基地;橫縣職業學校獲國債專項資金100萬元建設數控實訓基地。5月,賓陽縣職業教育中心已通過自治區驗收。市一職校與邕寧職校合併辦學、市四職校與市八職校合併辦學工作已完成。原邕寧職校作為市一職校五象校區,其296.6畝用地已經做好規劃。同時,我市建立和完善家庭經濟困難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資助制度。今年秋季學期,全市共有4.07萬名職業學校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每人每年獲資助1500元。
展望:我市將以縣中等職業學校為基礎,集中人力、物力和財力,每縣建設好一所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到2010年,橫縣建成在校生規模達3000人以上的示範性縣級職業教育中心,武鳴和賓陽建成在校生規模達到2000人以上的示範性縣級職業教育中心,其餘各縣建成在校生規模達1500人以上的縣級職教中心。到2010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含縣職校)在校生人數達8.6萬人,使職業教育在校生規模相當於普通高中學生。到2010年,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實行課程選修制並全部推行學分制,進一步完善“雙證制”或“多證制”,獲取學歷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的“雙證”率達80%以上。
文化事業活躍繁榮
關鍵詞:藝術精品不斷出新
回顧:我市文化部門今年堅持藝術創作的民族化、大眾化、精品化,堅持精品創作生産與創新相結合,堅持創作推動演出,演出促進創作,取得了優良的成績。大型話劇《蒼天有淚》進京演出並獲得了文化部頒發的二等獎,舞蹈《歌催月圓》參加第六屆中國舞蹈“荷花獎”民族民間舞比賽榮獲優秀獎,邕劇《歪打正著》榮獲第二屆中國小戲小品大賽最高獎——中國戲劇獎·優秀獎和觀眾最喜愛的節目獎。各個縣區、鄉鎮群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今年1至10月,各縣區、鄉鎮共舉辦廣場群眾文化活動約1700場,參與群眾約450萬人次。
展望:明年將迎來自治區成立50週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10週年等重要活動,我市將以新穎鮮活的形態、極具吸引力的深遠魅力為市民奉上自治區成立50週年大慶系列文化項目、迎奧運系列文化活動、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10週年系列活動等系列文化活動。
關鍵詞:增強城市文化內涵
回顧:我市把再現南寧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民族文化特色等歷史文化資訊作為打造文化南寧的工作重點,加強對我市物質文化遺産和非物質文化遺産的挖掘和保護。建成了鄧穎超紀念館,組織了“紀念南寧開埠100週年”活動,為我市增添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景點。組織開展了為期3年的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前期工作;組織有關部門和專家完成了頂螄山遺址總體保護規劃初稿的編制工作;組織做好越南中央學舍區(廣西南寧育才學校)總部舊址的修復,並建成越南中央學舍區(廣西南寧育才學校)總部舊址陳列展;指導廣西電信公司做好“邕寧電報局”維修工程,將於2008年2月完成並對外開放。完成了對第一批南寧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8項推薦名單向社會公示的工作,其中26個項目經報市政府審定批准後於11月2日向社會公佈為南寧市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展望:在2008年,我市將重點抓好南寧藝術博物館項目的各項籌備工作和建設南寧孔廟的工作,並紮實開展南寧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認真組織“5·18”國際博物館日和國家文化遺産日宣傳活動。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作,繼續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産調查工作,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工程,加大對傳承人的保護。重點維修廣西省土改工作團第二團團部舊址 (麻子畬坡名人居住處) 、商會禮堂舊址(孫中山演講處),繼續完善鄧穎超紀念展的工作。
科技創新紮實推進
關鍵詞:第三輪創新計劃
回顧:今年是組織實施自治區第三輪(2005—2007年)創新計劃的總結年,按照自治區第三輪創新計劃總結工作的部署和要求,我市制定出臺了《南寧市第三輪創新計劃總結活動工作方案》,加大創新計劃項目的組織實施和督促檢查力度,圍繞以創新、轉化、産業化為主線,突出“抓專項、建體系、築平臺、強能力、促創新”五大重點,三年共實施創新計劃項目1218項(其中今年實施334項),投入財政科技經費 44190萬元,總投資28.57億元。項目全部完成後,預計實現年增産值約130億元,創利稅約30億元。全面超額完成了自治區第三輪創新計劃下達給我市的各項任務指標,以優異成績通過了自治區檢查驗收,有望實現獲得“廣西創新計劃工作先進市”三連冠。
展望:第三輪創新計劃的有力實施,在加快推進我市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和新型工業化建設、支撐引領現代農業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效提升區域科技創體系建設和自主創新能力、深入推進技術標準戰略和專利戰略實施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我市將認真按照自治區第四輪創新計劃(2008 —2010年)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定實施工作方案,全面啟動和實施第四輪創新計劃各項工作,開好頭,起好步。
關鍵詞:建設三大平臺
回顧:今年以來,我市科技部門不斷加快推進技術創新研究開發平臺建設,重點圍繞公共技術研發平臺(生物工程技術中心、製造業資訊化工程技術中心)與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技術創新研究開發平臺建設,已形成多個創新團隊、多個學科創新人才聚集的創新小高地;加快科技創新創業服務平臺建設,重點抓好孵化器、生産力促進中心、技術交易市場、成果轉化中心建設;加快科技資源資訊共用平臺建設,重點推進“三網”、數據庫和專利資訊服務平臺建設。通過加快三大平臺建設,提高區域科技創新能力,僅市製造業資訊化工程技術中心就已建成覆蓋全市、輻射全區自主開發的製造業資訊化中心服務體系與網路服務平臺,為區、市30多家企業提供了技術諮詢和服務,培訓資訊化高級人才250人,全市80%以上製造業企業應用了一個單元以上的資訊化技術,26家企業成為自治區製造業資訊化示範企業,資訊化示範企業新産品試製成本平均降低39.3%。
展望:明年,我市科技部門將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核心,突出“興産業、增平臺、強支撐、促創新”四大重點,加快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為構建開放南寧和諧南寧、在全區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廣西“首善之區”和區域性國際城市、實現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揮更加強有力的支撐和引領作用。(記者李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