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龍節--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廣西賓陽縣縣城蘆圩鎮及其周邊地區黎塘、鄒圩鎮等地的一項民族民間文化活動,于每年農曆正月“十一”舉行。賓陽炮龍節孕育于宋、元朝,發展、形成于明朝、成熟于清末民國及現代。古之舞炮龍,蘊含著一種祈求丁財兩旺,將往年的“悔氣”彈燒而盡,新的一年風調雨順、生意興隆、五穀豐登及喜添貴子之意。故舞炮龍有著特定的時令--唯獨農曆正月十一夜方可舞之,稱“炮龍節”。每年舞“炮龍”(即以燃放“鞭炮”彈燒狂舞之龍),除炮龍外,尚有龍珠、龍牌(亦稱龍燈)及鑼鼓、文武場(吹打樂隊)、火把(照明隊)、火銃及護龍隊。賓陽舞炮龍在全國各地的舞龍中獨樹一幟,她象徵著中華兒女在烈火中良性迴圈和不折不撓的大無畏的精神,更象徵著中國人舞掉往日的憂傷和貧困,昭示迎來美滿幸福的未來,是研究中國龍文化不可多得的光輝的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