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公舞是南寧一帶很為流行的一種民間舞蹈,它源於原始巫舞,是一種古老的宗教祭視舞蹈,原屬道教的梅山教派,也是古代“屍”“儺”舞在南寧的發展。南寧是師公舞流行地區之一。常以平話伴唱,故又稱“平話師公”,師公樂舞有外壇和內壇之分。內壇師公多與道公結合,有文、武兩科,主要用於唱讚神聖、祖廟、土地等祭祀活動,有“魯班架橋舞”、“功曹舞”、“打草舞”,還有落走渡朝、金花、銀花仙女舞等。外壇師公舞多反映農民勞動生産的過程。有“雷舞”,反映當地祝願與寄託一年風調雨順,農事順利,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的美好生活的願望。還有“使牛舞”,男、女“打草舞”及歌舞、戲劇綜合的“八娘過渡”、“送雞米”等等。道公即道教門徒,他們尊張道陵為天師,南寧道公自稱梅山派,各自為體,自願組合,大抵是一個小範圍(幾個村)結成一班,每班五至七人,其中有一個道公頭或師父,其活動也多限于較小的範圍內,形成一個小型的、不大穩定的宗教團體。有道事時就集中做道,無道事時則各自在家人事生産勞動。道公有道經,多用古壯字和漢字寫成,世代相傳。其經為七言和五言上下句排歌式,腰腳韻,多用方言土語誦唱。
道公舞和師公舞主要在為死者超度、剪花架橋、安龍祭祀等停工中進行,其中有獨舞和群舞之分,相交進行,由鼓鑼伴奏,手持器械且歌舞,通過踏步、跳躍、轉體、彎腰和擺手等程式化的姿勢,表現請神、送魂、趕鬼等內容。舞姿婉轉奔放、富於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