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錦 壯錦是壯族民間的工藝美術紡織品,由唐宋時期的布發展而來。壯錦,以棉紗為經,五色絲線為緯交織而成,明朝成為朝廷貢品。壯錦精緻美觀,經久耐用,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和濃厚的民族特點,深受各族人民的喜愛。其主要特徵是:題材廣泛,結構嚴謹,造型生動,圖案別致,色彩艷麗,充分反映了壯族人民勤勞勇敢、聰明敏達、純樸開朗的品格。傳統的花紋圖案有卍字紋、水紋、方紋、雲雷紋、菊花紋等。壯錦用途廣泛,可作床毯、被面、圍裙、背帶、腰帶、頭巾、衣邊裝飾及壁挂等。建國後,隨著生産手段的進步和技術的提高,壯錦生産有了很大發展,花色品種繁多,圖案新穎別致,産品被廣泛用於裝飾布料、民族服裝、沙發、窗簾等,産品暢銷歐美國家、日本、東南亞及香港等海內外國家和地區。
刺繡 壯族的刺繡源遠流長,壯族婦女自小就學習刺繡。壯族的刺繡除了用於裝飾衣著外,還用於背帶、門簾、被單的裝飾。刺繡以五彩絲線或絨線,在衣服、褲子、肚兜、圍裙、頭巾的邊緣或鞋面上,繡以各種傳統的花紋圖案。刺繡時無須繪畫藍圖,而是憑著自己的構思和嫺熟的技巧,飛針走線,繡出各種佈局工整對稱、構圖合理巧妙、線條流暢、色彩斑斕絢麗、寓意豐富深刻的花紋圖案。如以黑或藍布為底,在衣服的襟邊袖口繡以彩色紋帶,使之顯示出端莊典雅的藝術效果;特別是小孩的背帶,繡工更為精細,既美觀絢麗又厚實耐用。刺繡的花紋圖案多為含有吉祥意義的荷花、麒麟、葫蘆、四齣錢形以及花卉和福壽等圖形,並以弦紋、水波紋、方格紋、雲雷紋等相襯,充分表現了壯族婦女精巧的手藝、闡明的智慧和典雅的審美情趣。
印染 壯族傳統産業。南寧壯族尚黑色或深藍色,無論長幼,衣服多為上青下黑或上下皆黑色,染料是以自産的蓼葉加工製成藍靛,然後把織布放入稀釋的藍靛中漂染。染藍色的需反覆將佈置于染缸中浸泡五六次,黑色的則需十幾次,經水漂洗後晾幹,即可裁剪縫製成衣服。據清《南寧府志》記載:壯人“常衣用藍草(蓼藍葉)染青色,盛服則胸著錦,兜腰圍花裙,衫短而裙長,腹背裙邊或係唐宋古錢,叮噹有聲。”由於染料中有紫紅色的南藤草,所以藍黑中微透出一種紫紅色,並且有一直若明若暗的亮點,絢麗多彩,經久不褪。
陶瓷 賓陽素有陶瓷之鄉的美稱,所生産的陶瓷品種繁多,有缸、罐、缽、甕、瓶、煲、碗、盤、杯、碟等,還有瓷瓶、瓷磚、衛生潔
具等建築和工業用瓷器。其産品以品種多,産量多,質地優而馳名中外。
竹編業 南寧盛産竹類,竹篾編織業歷史悠久,是壯鄉的傳統手工業。産品有大篾墊(用於曬稻穀、玉米、木薯等)、籮筐、席墊、簸箕、魚簍、鴨籠、雞籠、竹籃等日常生産生活使用的各種器具,種類繁多,各具特色。南寧的竹編業以賓陽一帶最為發達。賓陽縣盛産挺直、節疏、纖維細軟的單竹,經加工而成篾絲、篾條、篾片後編織成各種竹器。竹編工藝有扁篾和方篾之分,有日用竹編、農用竹編和藝術竹編三大類,包括竹籮、竹籃、竹椅、竹蓆、竹箱、竹盤、竹簾、竹兔、竹獅、竹屏風、竹青蛙等數百個品種,産品遠銷國內和海外20多個國家和地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