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文權
星火燎原:匯入大革命運動洪流
1921年,中國共産黨誕生,從此,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鬥爭有了先進的、革命的領導者。1923年中共“三大”決定與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共同領導中國革命。1924年,國民黨“一大”事實上確立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國共合作正式形成,以廣東為根據地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運動蓬勃興起。其時,廣西仍處於各派軍閥勢力混戰的戰亂之中。1925年7月,以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集團統一了廣西,定省會于南寧,表示接受廣州國民黨中央和國民革命政府領導,在南寧開展大革命運動成為可能。在此前後,各種宣傳馬列主義的書刊已傳入南寧,一些具有愛國民主思想的先進分子進一步接受了馬克思主義。而上海“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等鬥爭也激發了南寧人民的革命意識,南寧的群眾曾自發地成立了“南寧青年救國義勇軍”、“五卅罷工後援會”、“廣西工人對英作戰後援會”等團體參加反帝鬥爭。至此,在南寧建立中共産黨的組織已具備一定的思想基礎、幹部基礎和群眾基礎。
1925年9月,共産黨員陳勉恕受中共廣東區委派遣到南寧進行建黨建團工作,同時以國民黨中央黨部名義幫助籌建國民黨廣西省黨部。他是在南寧活動的第一個共産黨員。因李、黃、白桂系集團新歸附國民黨中央,而南寧是廣西省會,開闢南寧的工作顯得特別重要,所以中共廣東區委和中共梧州地委不斷派幹部到南寧,以增強黨在南寧的力量。1926年春,陳勉恕等創建了南寧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國共産黨組織——中共南寧支部,由陳勉恕任書記,直屬中共廣東區委領導。1926年夏,中共南寧支部改為中共南寧地委,陳勉恕任書記(後由黃日葵、羅少彥接任),領導南寧及左、右江地區黨的工作。
同年8月,共産黨員黃日葵從廣州到南寧就任國民革命第七軍政治部副主任。黃日葵是廣西桂平人,李大釗的學生,1921年就已入黨,是中共早期黨員之一,水準、能力都很高,中共廣東區委任他為廣西特派員,負責指導廣西黨的工作。黃到南寧後,中共南寧地委書記改由黃日葵擔任。不久,中共廣東區委決定“暫由南寧地委兼攝省委,一面呈請中央批准”,還決定由黃日葵、陳勉恕和中共梧州地委書記譚壽林3人組成中共廣西省委籌備組,由黃日葵負責。
在國共合作的旗幟下,當時有一批共産黨員在南寧國民黨上層任職,如省黨部青年部長陳勉恕、省黨部監察委員雷沛濤、省黨部婦女部長李省群、第七軍政治部副主任黃日葵等。另外,還有張膽、寧培瑛、劉曼舒、謝雪琴、黃若珊等分別在省黨部、農民部、青年部、婦女部等部門任秘書、幹事等職,在市黨部中則有鄧哲、鐘潔蕓等。他們利用與廣西中、上層人物交往便利的條件,努力擴大影響,與省黨部中的國民黨左派人士如梁六度、陳協五、黃家植、俞作柏、陳立亞、雷天壯、周錫桓等結成左派力量,共同為發展廣西的工農運動而努力。
在大革命時期,南寧黨組織的主要任務是開展工農運動,進行反帝反封建鬥爭。共産黨人和國民黨左派一起,開辦工人運動講習所和農民運動講習所,為開展工農運動培養骨幹,大力扶持各地的工農運動。基層的黨、團員則直接到工人、農民、學生中做宣傳發動工作。在我黨的影響和推動下,南寧的工會、農會、學生會、青年會、婦女會紛紛成立,其中南寧市總工會下有6000多名會員,邕寧縣(縣城即南寧)農民協會有7000多名會員,學生會、青年會、婦女會也都有一大批群眾。南寧的群眾組織起來後,反帝、反封建、反壓迫、反剝削的鬥爭風起雲湧、迅猛發展。聲援省港大罷工、聲援梧州三工人血案鬥爭、聲援東蘭農民運動、反對迫害工農、反對英艦駛入省河、反對國民黨右派黃華表的鬥爭聲勢浩大,工農、學生的革命熱情空前高漲,形成了南寧工農革命運動的高潮。1926年10月,吳圩農會領導人唐光天等5人被土豪劣紳誣告而遭邕寧縣府無理拘押,憤怒的吳圩農民結隊到南寧請願,沿途的農民群起響應,城內的工人、學生也組織隊伍支援,匯合而成萬餘人的請願示威隊伍,商人、市民則燒茶、煮粥慰勞。這次請願變成全市人民群眾統一行動的大鬥爭,震驚了廣西當局,當局不得不下令放人。當年南寧工農運動的情況由此可見一斑。
在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的過程中,我黨注意吸收工農、學生中的骨幹和積極分子入團入黨,按當時規定,23歲以下者先入團後再轉黨,23歲以上者直接入黨。在大革命時期,南寧的團員有70多人,建立了共青團南寧地委。在南寧工作過的共産黨員有50多人,是廣西境內黨員人數最多的地區。此外,南寧黨組織還派出余少傑、嚴敏等幹部到右江地區建立了中共恩奉特支,使黨在右江地區也紮下了根。
正當南寧的工農運動如火如荼開展的時侯,反對派對革命舉起了屠刀。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桂系集團首要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參與策劃這場政變,並電令在廣西的心腹實行“清黨”。從4月至9月,反動派幾次在南寧搜捕共産黨人及革命群眾,先後捕去共産黨員23人,共青團員20人,左派群眾87人,其中羅如川、雷沛濤等12名黨員、鄧匡等4名團員、梁六度等11名左派人士慘遭殺害。中共南寧地委書記羅少彥被嚴刑拷打後判刑15年。僥倖脫逃的黨、團員被迫離散,黨、團組織被徹底破壞,南寧處於一片白色恐怖之中。
霜重色愈濃:在土地革命風暴中重新崛起
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後,國共合作破裂。中國共産黨獨立擔當起領導中國革命的重任,走上了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掀起了土地革命風暴。在桂系李、黃、白直接統治下的廣西省會南寧,我黨活動極為困難,黨組織屢次重建又遭破壞,但我黨百折不撓,仍頑強地堅持鬥爭。
1927年7月,邕寧縣政府派兵圍剿吳圩農民協會,殺害農民40多人,燒燬民房260多間。11月,唐光天、陳嘉良(中共黨員)、文樹芝等在蘇圩岜魚山揭竿而起,將各區、鄉的農民自衛隊整編為邕寧縣農民赤衛軍大隊,有800多人槍,豎起鐮刀斧頭紅旗,拉開了武裝鬥爭的序幕。1928年初,唐光天、文樹芝等加入中國共産黨,成立中共吳、蘇圩小組,領導農民武裝鬥爭。
1928年春,中共廣東省委派雷經天到南寧恢復黨團組織。經過艱難的工作,7月建立了中共南寧臨時縣委和共青團南寧市委。8月,中共南寧臨時縣委改為中共南寧市委,由胡信(胡奕卿)任書記。南寧的黨、團組織恢復不久,即于9月、11月分別被破壞,胡信被捕犧牲。1929年1月,中共廣西省委成立。2月,中共廣西省委機關從梧州遷到南寧,南寧又恢復了黨組織活動。廣西省委遷到南寧後,在中山路光昌汽燈店設立領導機關,將秘書處設在津頭村雷經天同志家中。3月4日淩晨,敵人派兵兩連圍搜雷家。雷經天從鄰居家後門逃脫,家中財物被擄掠。秘書處被破壞,但省委機關尚能保存,在南寧站穩了腳跟。4月,省委按中央決定改為廣西特委,繼續在廣東省委領導下開展工作。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策動俞作柏、李明瑞陣前倒戈,桂系戰敗。7月,俞作柏、李明瑞率部佔領南寧,執政廣西。為了鞏固他們的統治地位,求助於中國共産黨,要求我黨派幹部到廣西協助工作。黨中央和廣東省委先後派了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等40余名幹部到南寧,大多安排在俞、李的軍政部門任職。鄧小平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開展對俞、李的統戰工作和兵運活動,並領導廣西黨的工作。經過我黨的努力,俞作柏、李明瑞推行了一系列進步措施:下令釋放了“清黨”以來被監禁的中共黨員、共青團員和進步人士,並將其中的大部分人安排在廣西的各級政府和軍隊中工作;開放工農運動,恢復工會和農會組織;撥槍彈給韋拔群領導的東蘭、鳳山農民武裝;選派由我黨推薦的一批共産黨員和進步人士擔任左、右江地區各縣的縣長;重用我黨幹部幫助改造軍隊,訓練新軍。
除對俞、李進行統戰工作外, 鄧小平等還以兵運工作為重點,通過共産黨員俞作豫與其兄俞作柏、表兄李明瑞的特殊關係,成功地掌握了俞、李的廣西教導總隊和廣西警備第四、第五大隊的指揮權,安排了一批黨、團員擔任這些部隊的各級幹部,並在部隊中發展了一批黨員,秘密建立了中共組織,還對士兵進行革命民主教育,撤換了反動的軍官。地方黨組織也動員了一批黨、團員和工農青年、學生參軍,加速了這幾支部隊的改造。
1929年10月初,俞作柏、李明瑞受改組派拉攏,不聽我黨勸告出兵反蔣。鄧小平等預料到俞、李反蔣必然失敗,便爭取到俞、李同意,將我黨所掌握的教導總隊和警備第四、第五大隊留駐南寧,保存下這支隊伍。10月中旬,俞、李反蔣失敗。鄧小平等當機立斷,立即發動兵變,率領我黨所掌握的這部分隊伍撤往左、右江地區,後來以這些部隊為基幹隊伍,發動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建立了紅七軍、紅八軍,開創左、右江革命根據地。
此期間,在中共廣西特委直接領導下的南寧地方黨組織也有所發展,建立了市郊、三官、那馬3個區委,在城區也建立了7個支部。1929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廣西省第一次代表大會在南寧市郊津頭村雷屋召開,廣西特委委員及各地代表共19人出席大會。中共廣東省委代表賀昌到會指導,大會通過了《政治任務決議案》及組織、職工、宣傳、農運、軍事、土地革命、婦女、共青團等9個問題的草案大綱。會後,廣西特委成立了中共邕寧縣委以領導南寧的區委和支部。由於俞作柏、李明瑞突然反蔣並迅速失敗,時局發生劇變,黨到農村去建立革命根據地已成為當務之急,廣西特 委的大部分委員和南寧地方組織的大部分黨、團員都到左、右江地區去了。1930年夏,留在南寧的廣西特委委員聶根被捕,黨在南寧的工作基本上處於停頓狀態,但仍有少數黨員留在吳圩地區帶領農民武裝與敵人週旋。這些農民武裝幾經演變、分化,一直堅持到1932年春,在受到敵人幾次殘酷圍剿後,黨員幾乎全部犧牲了,鬥爭才停止。而黨員唐光天所領導的一支農民武裝,則轉戰到十萬大山,一直堅持到1936年1月唐光天犧牲後才解散。
1931年春,中共廣西特委派人到吳圩恢復了支部,並於同年夏成立了區委。這時廣西各地的黨組織幾乎損失殆盡,吳圩是廣西地下黨還能活動的唯一一個重要據點,廣西特委改為鬱江特委後於9月將領導機關遷到南寧,加強了吳圩地區的工作。1932年春,敵人派重兵圍剿吳圩,我黨組織遭嚴重破壞,活動再次中斷。廣西黨組織從此與上級失去聯繫。
1934年秋,從玉林、興業撤到南寧隱蔽的共産黨員楊守真、唐敬中在與黨組織失去聯繫的情況下,自覺地在南寧發展黨、團員,在廣西普及國民基礎教育研究院中建立了黨支部和團支部,又在南寧恢復了黨的組織活動。1935年夏,他們與原中共鬱江特委委員陳岸取得聯繫,成立了中共邕寧縣委,先後由楊守真、李志堅、徐敬五等擔任書記。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我國的侵略,蔣介石政府不斷妥協退讓,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廣大愛國青年把救國的希望寄託在共産黨身上。中共邕寧縣委不失時機,以幾所學校為重點,大力發展黨、團員,擴大黨的組織。
在這段時間裏,黨在南寧的另一個重要活動陣地在西鄉塘的廣西民團幹部學校。民團幹校中的教官劉敦安、淩煥衡1936年2月由在廣東的陳勉恕介紹入黨。他們在廣西民團幹校積極開展活動,發展黨員,建立了黨支部,後來又擴大為黨總支,黨總支下轄兩個支部。因劉敦安的組織關係原在廣東的陳勉恕處,中共南方臨時工委于1936年秋通過這條線索和關係找到了廣西黨組織,廣西黨組織與上級中斷了4年之久的聯繫得以恢復。此外,民團幹校的黨組織還通過關係,幫助右江黨組織溝通了同廣西鬱江特委的聯繫。右江黨組織、南寧黨組織、廣西黨組織都找到了上級,能重新獲得上級黨組織的指示。
1936年11月,中共廣西省工委成立,將領導機關設在南寧,為加強對城市的抗日救亡工作領導,撤消中共邕寧縣委,成立了中共南寧市委,先後由彭懋桂、林鶴逸任書記。此後,南寧黨組織進入新的發展時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