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圖片
當前位置: 首頁> 視頻中國

全球智庫峰會綜述

中國網 china.com.cn  時間: 2013-06-19  內容來源: 中國網

  四、應繼續發揮G20的作用,推進國際貨幣體系改革

  南非總統府前部長帕哈德認為,G20應支援那些貧弱、被邊緣化的最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把172個發展中國家排除在外,不具有合法性。南韓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院長蔡旭認為,G20應成為全球協調人和監督者。目前,G20是一個鬆散性組織,好處是可以減少官僚主義,但它不能統籌討論一些重要的全球性問題,受輪值主席國影響較大,應該設立一個永久性秘書處。

  對於如何進行國際貨幣體系改革,與會代表認為,應將其納入G20框架下共同探討。中國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前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戴相龍提出,G20應該把國際貨幣體系改革作為一項迫切的歷史使命,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越來越不適應世界經濟發展形勢。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可行方案是建立主要貨幣匯率有協調的國際貨幣多元化體系。

  五、國際産業轉移與重構將對全球産業佈局産生重要影響

  埃森哲諮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波認為,歐美發達國家重新回歸製造業,在岸製造可能變成國際市場産業轉移的趨勢,這是跨國公司快速響應本土市場需求並在全球化背景下進行重新佈局的考慮。美國鋁業公司全球副總裁陳錦亞認為,美國再工業化戰略説明,對一國經濟來説實業是至關重要、不可替代的。在主要發達經濟體考慮重回實業時,新興市場在産業轉移和升級中的作用也被眾多跨國公司所看重。世界自然基金會全球能源政策主任斯蒂芬·辛格認為,新興國家的産業需要低碳轉型,但在此過程中發達國家向其提供技術轉讓是非常重要的。

  IBM大中華區董事長錢大群指出,過去十年,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已經成為跨國公司重要的市場,佔總營業額的比例快速上升。中國歐盟商會總經理唐亞東展示了該商會對在華跨國企業所做市場調查的結果,79%的成員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兩年中仍會高速增長,71%的成員表示在華投資利潤比去年增加很多,但46%的成員感覺中國政府的政策對他們有些偏見。

  六、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應更加重視中國在世界事務中的作用

  基辛格博士指出,中國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中國經濟增長抑制了全球經濟下滑,如果沒有中國經濟的刺激政策,整個世界可能會面臨更為嚴重的經濟衰退;二是中國對金融穩定的承諾使全球市場免於進一步動蕩,中國持有美國國債和其他債券,對全球金融體系恢復至關重要。貝格魯恩研究院高級顧問內森·加德爾斯表示,中國目前正在做類似當年美國馬歇爾計劃那樣的事情,不僅購買了大量的歐洲國債,而且正重新平衡世界經濟。印度國際發展中心經濟顧問蘇曼·貝利認為,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債權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承擔了重要的責任。佳能全球戰略研究所研究主任瀨口清之認為,今後十年中國仍將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中國是日本企業最重要的投資對象。國際能源署署長田中伸男指出,作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費國,中國能源政策將成為全球能源市場預警因素。

  英國前副首相約翰·普雷斯科特認為,中國發展模式是建立在實用而非意識形態基礎之上,各方面改革非常實事求是,並且避免了泡沫以及泡沫破滅的怪圈。波蘭前副總理、波蘭轉型、一體化與全球化經濟研究所創始人格澤高滋·科勒德克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成功的秘訣主要是來自於良好的治理、監管和機制所形成的合力,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是中國市場經濟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

責任編輯: 孫磊
     1   2   3   4    


標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