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邑市:用生態文明托起“美麗鄉村”
發佈時間: 2016-03-31 10:49:30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2014年8月1日《農民日報》以《鄉村之美撲面來——山東昌邑市美麗鄉村建設紀實》為題報道了昌邑市美麗鄉村建設的先進做法
鄉村之美撲面來
——山東昌邑市美麗鄉村建設紀實
山東省昌邑市曾先後獲評“全國生態文明城市”和“中國美麗鄉村建設示範縣”,作為老典型,如何向上提升,向深拓展,實現美麗鄉村建設的再跨越,是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的問題。市委書記馬躍啟説:“我市在前些年率先探索出城鄉環衛一體化的成功經驗,在此基礎上我們緊抓美麗鄉村建設不放鬆,做好農村發展文章,幫老百姓圓現代化美麗鄉村之夢。”
近日,記者來到昌邑市,在柳疃鎮,一幅村凈、路平、地綠、人美的美麗鄉村新畫卷在記者眼前徐徐展開。十幾個村莊被一條不寬但整潔的水泥路連接起來,路兩旁綠樹成蔭,村內墻體顏色統一,大街小巷環境整潔,讓人神清氣爽。夜幕降臨後,村民們開始了豐富的精神生活,人們或在文化廣場上載歌載舞,或聚集在路燈下下棋、納涼、聊天。正在體育器材上鍛鍊的前閆家車道村閆述雲老人説:“現在村子變得越來越美了,生活一點兒也不比城裏差。”
這變化,得益於昌邑市委、市政府持續加快美麗鄉村建設的決策、決心和實實在在的措施。去年以來,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山東省開展的“鄉村文明行動”,昌邑市以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為目標,以改善農村環境面貌為切入點,以開展農村“三大堆(草堆、土堆、糞堆)”集中清理、違章建築集中拆除兩個“百日會戰”為抓手,開展以凈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為重點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通過整治,全市鄉村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農村居民的文明素養得到很大提升。
由“臟”到“美”的蛻變——“記事兒以來就沒這麼美過”
在柳疃鎮長衚同村採訪時,説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姜亦春打開了話匣子:“以前,村裏草垛、糞堆隨處可見。這些年,村裏不少人買了汽車,在院墻外搭個棚子放車,弄得路也不好走了,街坊鄰居心裏不願意又不好當面説,引發了不少矛盾糾紛。”
現在的長衚同村已是舊貌換新顏。“三大堆”和違章建築全部清理了,坑洼不平的土路變成了硬化路,房前屋後統一栽上了綠化樹,文明宣傳畫替代了墻上的小廣告,城鄉環衛一體化、文化活動廣場、老年人活動室、農家書屋等現代文明“元素”改變了村民的生活。姜亦春發自肺腑地説:“我今年57歲,自從記事兒以來村裏就沒有這麼美過,現在的生活條件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昌邑市早在6年前就創新性地實施了城鄉環衛一體化,創立了生活垃圾“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資源化利用”的“昌邑模式”。每100戶村民設1名保潔員,每10~15戶村民設置1個垃圾桶,15個村配備1輛垃圾清運車,農村環衛託管率達到100%,形成了“全方位、無盲區、全覆蓋”的大環衛格局,一舉破解了“垃圾圍村”的難題。
隨著城鄉環衛一體化的深入推進,該市在農村調研活動中發現,雖然村裏的主幹道整潔了,但還不同程度存在衛生“死角”和亂搭亂建現象,房前屋後有不少草堆、土堆和糞堆,甚至有些以前建房剩下的石頭、木頭都堆了幾十年了也無人問津。解決這些難題單靠村民自覺還不夠,必須要政府主導、幹部帶頭、百姓參與,才能徹底解決農村環境“頑疾”。為此,該市從去年9月份開始連續開展了農村“三大堆”集中清理和違章建築集中拆除兩個“百日會戰”,在農村開展了一次徹底的“大掃除”。
拆除違章建築和清理沉積垃圾看似簡單,實際實施起來難度很大。柳疃鎮黨委書記王明勝説:“在組織實施時,通過村幹部率先帶頭、包村包片幹部挨家逐戶做思想工作,村裏專門劃出草垛存放區,逐漸打開了工作局面。”該鎮村民姜言信前幾年看見別人蓋車庫佔地盤,也在自家墻外搭了個大棚子搞養殖。在包片幹部到府做工作後,主動拆除了棚子。他説:“現在也想通了,以前佔著大傢夥兒的公共資源也是不好意思,拆除了後路也寬拓了,心裏也亮堂了。”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