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昌邑市:用生態文明托起“美麗鄉村”
發佈時間: 2016-03-31 10:49:30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為進一步提升全市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水準,自2013年9月份以來,昌邑市開展了以凈化、硬化、亮化、美化、綠化為重點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組織了農村“三大堆”集中清理、違建建築集中拆除兩個“百日會戰”,取得了明顯成效,農村人居環境大幅改善,群眾滿意度進一步提升。凈化方面,全市690個行政村的“三大堆”清理基本完成,共清理“三大堆”34.7萬個,拆除違建建築1.3萬多處,擴大環衛託管面積1000萬平方米。硬化方面,投資2億多元,硬化農村道路220.8公里,該市共有634村硬化了村內道路。綠化方面,新增成片造林面積8000畝,新建農田林網3萬畝,綠化出村路及村內路街100多萬米,植樹200多萬株,6個鎮街被授予省、濰坊市級綠化模範鎮,50%以上的村達到濰坊市級綠化示範村標準。美化、亮化方面,共建成農村文化廣場330多處,公益廣告文化墻9000多處,宣傳文化長廊110多處;新增村內路燈2900多盞,總數達到12000多盞。
昌邑市通過開展城鄉環衛一體化、農村“三大堆(草堆、土堆、糞堆)”集中清理和違章建築集中拆除兩個“百日會戰”以及以凈化、硬化、綠化、美化、亮化為重點的村容村貌集中整治活動,全市鄉村環境得到極大改善,農村居民的文明素質得到很大提升。
昌邑市城鄉環衛一體化詳細介紹
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的不斷推進,與其相配套的環衛事業發展步伐也明顯加快,但由於一些歷史性因素的制約,其發展速度仍遠遠滯後於城市建設發展的進程。社會發展越迅速,環衛發展的一些矛盾和問題便越突出:環衛管理體制不順,環衛作業模式落後,科技化程度低,環衛資金投入不足、政企不分、管理混亂等已經成為了制約環衛事業發展的瓶頸, 面對如此緊迫的發展形勢,作為環衛主管部門,我們必須清晰的認識,正確的面對,樹立新理念,尋找新抓手,提升新水準。
為破解環衛事業發展難題,自2008年來,昌邑市環衛局大膽探索創新,全面深化改革,按照産業生態高效、環境優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的目標,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市場運作,加快推進城鄉環衛機制創新、體制創新和管理創新,有效緩解了農村“垃圾圍村”問題,打造了“昌邑模式”,創出了全國經驗,帶動了環衛産業鏈條的壯大與發展。起草制定的521項環衛服務標準通過國家標準委驗收,是濰坊市首批通過驗收的國家級服務業試點項目。我市城鄉環衛一體化建設被國家住建部列為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典型案例,在全國進行推廣。
一、以機制創新為突破,奠定産業發展堅實基礎。
思路:打破傳統模式,破解垃圾治理不長效問題
措施:“一桿到底”、“誰産生誰付費”、“資源化利用”
效果:創造了城鄉環衛一體化“昌邑模式”,城鄉環境衛生實現了長效化、常態化保潔管理,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提高了農民生活品質。
2008年下半年以來,針對農村環衛事業發展滯後、“垃圾圍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現象,昌邑市環衛局把農村環境衛生整治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環節和打破“二元”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充分發揮城市帶動農村發展的作用,科學創新、積極開拓,打破了傳統的“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環衛運作模式,創造性的實施和推進了城鄉環衛一體化“一桿到底”管理模式,打造了全方位、無縫隙的“大環衛”格局:
1、破解模式落後難題,建立起“一桿到底”的垃圾收集處理“昌邑模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垃圾污染問題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健康,成為了當今社會最嚴重的公害之一。就如何解決垃圾問題,還市民一個健康、整潔的人居環境,已引起了各級領導的高度重視。在垃圾治理問題上,全國各地都紛紛探索有效的辦法,但仍然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垃圾圍村難題。目前,在全國大部分地區,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都開始逐步推行,但在垃圾收集處理模式也一直執行著“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四級環衛體系,但這種四級各自為戰的體系存在很多弊端:其制度不健全,收集運輸方法單一,缺乏統一性,鏈條長、支節多,重復作業,責任模糊、監管不力……每個環節都存在漏洞,由於資金、硬體等方面的制約,使許多地區的“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演變成了“戶集、村收、村運、鎮處理”或“戶集、村收、村運、村處理”,四級環衛體系明顯脫節,根本無法真正解決農村垃圾污染問題。
種種現象表明,“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模式已不適合當前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實施的有益措施,這種模式的弊端也讓我們不得不摒棄這種看似合理的嘗試,而去創新更加有利有益於城鄉環衛一體化垃圾收集處理模式。
為持續有效地解決農村環境衛生臟亂差問題,從2008年開始,昌邑環衛立足實際,大膽創新,在摒棄了“戶集、村收、鎮運、市處理”傳統管理模式的基礎上,將城市環衛工作模式延伸到鎮街、村(社區),直接運作,建立起“統一收集、統一清運、集中處理”垃圾收運模式:與鎮街、村(社區)簽訂託管協議,實行“一桿到底”管理,環衛局成立城鄉一體化辦公室,專門負責城鄉環衛一體化工作的開展;在各鎮街區設立10處環衛所,建設了10處轉机站,配備環衛專業人員及專業機械、車輛,全面負責所轄鎮街駐地及託管村的環衛保潔和垃圾清運、壓縮轉机;按照每100戶村民設一名保潔員負責村內生活垃圾收集、道路保潔;按每15—20戶村民設置一個垃圾桶的標準,在全市農村設置垃圾桶1萬多個,對生活垃圾實行封閉式收集。通過一桿到底的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傳統管理模式鏈條長、枝節多、重突擊、重復作業以及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弊端,真正實現了“垃圾收集運輸全封閉、日産日清不落地”目標,改善了村容村貌。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