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
發佈時間: 2014-09-25 15:18:29 | 來源: 聯盟中國 | | 責任編輯: 曹洋
五、生態文明理念得到積極倡導
(一)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力度
臨沂市以“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點城市建設為契機,不斷加大“兩型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的宣傳力度。
一是在媒體開辦專欄專題宣傳生態文明理念。試點四年來已在臨沂日報、臨沂廣播電視臺開設“兩型社會”專欄、生態文明專題30多次,發表署名文章、報道工作動態、開展“大家談”500余篇,使生態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二是編纂了《兩型社會知識讀本》,創辦了《臨沂兩型社會建設與改革》刊物和“臨沂兩型社會建設網”,向全市人民廣泛傳播生態文明常識。
三是臨沂兩型社會建設辦公室聯合市委黨校、市委政策研究室、臨沂大學等六家單位所先後舉辦了四期“兩型社會”建設改革高層論壇。每年一期兩型社會與生態文明培訓班成為慣例。
四是積極開展載體宣傳活動,每年的“世界地球日”、“無車日”、“能源緊缺體驗日”等主題活動,都營造了濃厚的生態文明建設氛圍。
(二)廣泛開展“兩型”示範系列創建活動
為使“兩型”理念深入到各行各業和每個家庭,臨沂市從2010年開始,按照市政協提出的《關於在全市廣泛開展“兩型”示範創建的建議案》,在全市廣泛開展了“兩型機關”、“兩型社區”、“兩型企業”、“兩型學校”、“兩型醫院”、“兩型酒店”、“兩型商場(市場)”、“兩型家庭”八大系列創建活動。三年來,全市共備案創建“兩型”示範單位850個、示範家庭3000戶。2013年5月以臨沂市兩型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領導小組的名義,對創建驗收合格的218個兩型示範單位、210家創建集體、500戶兩型示範家庭進行了表彰授牌。
(三)積極推廣綠色生活模式
臨沂市為將兩型理念、生態文明生活方式潛移默化、廣泛滲透到廣大群眾生活之中,採取了全社會動員、全社會參與的方式,不攀比、不張揚,從身邊小事做起,從每個家庭做起,改變傳統生活方式。倡導“綠色出行”,垃圾分類入桶,相互監督制約隨地吐痰,隨手拍攝車外丟垃圾,提倡飯店點菜適度“消費”和家庭低碳生活,倡導“文明餐桌”進家庭、進酒店,都收到了顯著效果。
六、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基礎日益紮實
(一)環境保護制度日臻完善
近年來,臨沂市在全面認真執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環保面臨的新形勢,在環境保護制度建設上進行了工作創新。
一是出臺的《臨沂市生態環境監察試行辦法》,進一步明確了環保執法權責範圍,明確了執法主體,落實了執法責任。
二是在全省率先制定下發了《關於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監管共同責任機制的通知》,明確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的環境監管職責和工作流程,建立了水利、環保聯動機制,形成了大環保工作格局,所形成的經驗在全國得到推廣。
三是創新水污染防治和監管體系機制。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副縣級規格的環境安全應急管理中心,在重點鄉鎮、街道設立了30處環保所,設立42處跨縣域水質監測考核斷面,保證了24小時水污染監管到位、應急處置到位。
四是加強了對污水處理的績效考核。將環境保護目標責任考核納入縣區政府年度考核體系,建立了出境省界斷面水質聯合監測機制、責任機制和“屬地管理、屬地負責,條塊管理、共同負責”的全流域、全過程、全滲透的管理體制,建立了重大環保事件和污染事故責任追究制度和跨流域斷面水質生態補償機制,確保了水環境的安全。
(二)林權、水權制度改革向縱深推進
在全市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臨沂市又繼續開展了“林權保護、林權流轉制度、林權支援保護制度、森林資源資産評估制度、林業金融支撐制度、森林保險制度、林木砍伐管理制度和建立穩定的林業投入增長機制、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等方面的配套改革,有些已經取得積極進展,待取得成功經驗後即可形成正式制度體系。全市小農水工程産權制度改革早已形成正式文件,制度體系建設日益完善;以30萬噸飲水工程建設為突破口,臨沂市正在積極探索實施城鄉水務一體化管理新體制;從2013年開始全市市場化配置水資源改革步伐明顯加快,有望形成新的水資源開發、合理利用、充分利用新機制。
(三)創新“飛地經濟”模式
為解決生態地區、特別是限制開發地區和禁止開發地區發展受限、招商引資項目無法落地問題,臨沂市于2012年出臺了“飛地經濟”發展政策,在土地供應、稅收分成、銷售收入統計、就業、水電供應等方面,作出了明確規定,實現了工業存量項目、新的招商引資項目可以跨縣區、跨鄉鎮向省級以上適宜落地的經濟技術開發區佈局。這項改革舉措,既有利於相同産業集聚發展,也有利於主體功能區規劃落實。截至2013年底,全市共有223個工業項目實現飛地轉移,已達産項目210個,總投資456億。
(四)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責任目標考核機制
自2010年來,臨沂市按照“改革任務項目化,項目推進責任化”來設計兩型社會與生態文明建設改革工作推進與考核機制建設。
一是將《臨沂市“兩型社會”建設改革試點總體方案》確定的8大改革重點領域工作,以《三年實施方案》的形式,分解成503項具體改革與發展任務,落實到有關責任部門和縣區。
二是按照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循序漸進原則,每年再確定年度改革與建設任務,責任到牽頭部門,做到年初有部署、年中有督導、年底有考核。
三是考核結果納入全市對各縣區、市直各部門年度考核總分中。在千分制年度考核指標體系中,有關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內容已經佔到40%的比重,有效地強化了生態文明考核的硬約束。
新聞熱圖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