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對口名校”,所以“奇貨可居”—近年來,在不少城市的住宅市場中,所謂的“學區房”成為最特殊的“衍生品”。不管市場大勢如何,學區房價格總是越炒越高,甚至高得離譜。近日,上海中心城區地方政府接連出手,向炒賣“學區房”開刀。
“入學新政”劍指幼升小“學區房”炒賣
日前,上海市靜安區發佈《靜安區教育局關於2014年本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招生入學工作的實施意見》。從今年起,靜安區各公辦小學將開始建立對口入學新生數據庫,靜安區每戶地址五年內只享有一次同校對口的入學機會。這項規定被稱為“最嚴入學新政”。專家認為,此舉有助於抑制為了入學而買學區房挂戶口、一入學就將房子出手的學區房炒賣現象。
與靜安區相鄰的長寧區,日前也對“就近入學”作出了嚴格規定,要求適齡兒童的戶籍地址與其父母、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房産證地址必須一致,而使用權房的對口入學條件則更為嚴苛。
今年年初,上海市教委出臺《關於進一步完善本市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工作的若干意見》,進一步完善了居住地登記入學辦法。其中明確:學生進入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就讀,需嚴格按照“就近對口入學”的原則。
學區房“高熱”折射的“公共資源失衡”
據靜安德佑地産晶華店介紹,對口名校靜安教育學院附屬學校(下文簡稱“靜教院附校”)的晶華園,小區本身品質一般,但大戶型房源單價已超過6萬元;而附近的達安錦園,小區品質明顯高於晶華園,由於不對口靜教院附校,單價反而略低於晶華園。至於一些純粹挂靠戶口用的小戶型學區房,單價就更為驚人,如海防村中不乏掛牌單價8萬元的房源。
靜安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作為上海中心城區,靜安區的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豐富,擁有多所滬上知名的中小學,每年都能吸引不少擇校的家長,學區房價格一直居高不下。
“有孩子因家長購買了學區房實現了對口入學,但有家長抓住時機再將房子轉賣,造成入學人口不合理增長,導致教育資源的緊張。”靜教院附校校長張人利告訴記者,為保證教學品質,區教育局規定每個班學生人數控制在35人左右,至多不得超過40人,在無法擴大班級規模的情況下,區內多所學校都增加了班級數量,但師資、校舍、場地等教育資源相對固定,一味擴張絕不是辦法。
“人戶一致”政策使學區房買賣面臨風險
上海中心城區近期針對學區房的一系列入學新政,得到了社會輿論的積極評價。比如,德佑地産研究部總監陸騎麟認為,一旦“人戶一致”等政策得到實施,純以挂戶口為目的購買小面積學區房的行為將面臨較大的風險,不但購買者自身可能享受不到預想中的學區待遇,在轉賣時也可能由於政策風險而難以獲利。
不少人士指出,長期以來中國城市發展過於注重物質與技術的積累,而忽視城市規劃、城市系統建設,是造成當前公共服務體系短板明顯的重要原因。他們呼籲,在遏制學區房炒作的同時,應標本兼治、疏堵結合,進一步推進公共資源配置的均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