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刻苦鑽研,多年如一日帶領團隊攻關;閒暇時熱愛公益和文藝,不僅帶領同事獻愛心,還積極為藝術與慈善“搭橋”……當記者來到上海徐匯區牙防所與全國勞動模範徐培成面對面時,驚訝于這位在基層服務數十年的牙防所所長對公益慈善事業如此執著。
擁有國家專利和上海市科技進步獎的老徐,工作日裏穿上白大褂,忙的是懸壺濟世、科研攻關;業餘時間,脫了白大褂,他也沒有閒著,而是帶領全所醫師當起了志願者。北京奧運會,老徐被推薦為火炬手;上海世博會,他又想方設法參與到公益服務中。
時間追溯到2012年,徐培成帶領牙防所的醫師志願者參加了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赴江西省開展的扶貧項目,不僅跋山涉水慰問和捐助了當地希望小學,牙防所的10多名醫生還克服水土不服、飲食不習慣等困難,走進江西黎川的大山深處,為當地少年兒童免費補牙,並開展了預防牙病的科普活動。後來,此類公益項目堅持每年開展,受益青少年超過3000人次。
徐培成和同事們在江西山區的善舉,通過口耳相傳、媒體報道,引起了江西當地獲得“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稱號的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寧鋼的關注。寧教授説:“愛心是可以相互感染的,這些年我不僅和徐醫生成了好朋友,他還為我們這些藝術家加入公益捐助的隊伍牽線搭橋。”
今年4月,在老徐的帶動下,寧鋼教授驅車10多個小時來到上海,向上海市華僑事業發展基金會捐贈瓷畫精品《歲歲和合》,計劃通過義拍為相關的健康慈善項目募集約100萬元善款。
徐培成感慨:“當初,我們這些醫生發起的公益行動主要是提供義診,後來發現獻愛心也可以産生‘一傳十、十傳百’的連鎖反應。上海僑界、醫務界發起的‘僑愛’健康慈善項目,也能吸引藝術家大手筆的創作捐贈,逐步構築起一個全社會都來獻愛心的良性迴圈。”
在志願者老徐看來,儘管個人獻愛心的能力有大有小,但為慈善項目牽線搭橋卻是有心人都能為之。時下一些藝術家憂心沒有做公益的好機會、好平臺,全社會更應探索“轉化”和“嫁接”的辦法和途徑,將愛心創作轉化為更多、更大的公益慈善正能量。
記者採訪期間,老徐又在為另一些藝術家的慈善捐贈忙碌著。這一回是為雕塑家沈默聯繫安排作品捐贈事宜。在勞模牙醫徐培成的設想中:“文化藝術與公益慈善,兩者有機融合在一起,造福社會大有可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