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由“青年恒好”項目工作委員會主辦,KAB創業教育全國推廣辦公室、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青年報社、瀛公益基金會協辦的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在北京啟動。啟動儀式上,“青年恒好”項目專家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圖為與會嘉賓為“青年恒好專家委員會”揭牌。本報記者
趙迪攝
什麼是公益創業?在中國,還沒有一個成熟的概念。沒有成熟的概念,並不代表沒有實踐。比如來自雲南林業職業技術學院的熊兵,他和同學一起開辦毛線編織吧的時候就做好了規劃,所獲的利潤除了維持正常運營以及支付員工酬勞外,其餘全部用於對雲南省少數民族文化遺産的保護和傳播。
像熊兵這樣投身公益創業的青年越來越多。今年,他們將有機會獲得表彰並參與國際交流。
3月19日,由“青年恒好”項目工作委員會主辦,KAB創業教育全國推廣辦公室、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承辦,中國青年報社、瀛公益基金會協辦的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在北京啟動。有關部門領導,與創業領域專家、學者以及來自北京高校的大學生代表共同參加了啟動儀式。
公益創業力量在不斷積聚
佳木斯大學的創業者華衷寒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她在創業中通過3種形式來發展公益,“首先是與學校的學生處合作,為在校貧困生提供公益崗位,幫助他們勤工儉學,順利完成大學學業;第二項是通過推出産品贈送給中學或者貧困災區的學生;第三項是在學校建立一個公益俱樂部,將公益傳承下去。”
湖南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副教授汪忠認為,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令世界矚目,但不可否認的是隨之也帶來社會問題頻發,“既有解決各種社會問題的需求,又有充足的社會資金和創業市場,因此目前中國處在公益創業的黃金期。”
在YBC總幹事杜葵看來,公益創業重點解決的是那些自由市場體系和政府沒有解決的社會問題和沒有滿足的需要。正如創業者肖亮所做。
在2009年以前,肖亮還是一名廣告業的白領,收入不錯,但他做了一件別人不能理解的事情。他在這一年辭職,創辦了“小籠包”聾人協力事務所。“籠”和“聾”在中文中是諧音字,肖亮用它來形容不愛説話內向靦腆的人,説他面子很薄,就像小籠包一樣,皮很薄,但是一口咬下卻汁水四溢、唇齒留香,好似聾人的內心,充滿熱情,對生活充滿嚮往。
“小籠包”目前主營兩項業務:設計事務所和puki1+1。前者自我造血的功能,是盈利的主要來源,75%的聾人團隊,提供品牌管理傳播、平面設計製作、企業形象設計、展覽展示活動、活動策劃執行、網頁及多媒體等服務。後者則是純公益性質,通過一位在校健聽學生與一位在校聽障學生結成對子,對健聽學生進行短期手語培訓,使其能夠輔助聽障學生順利進入由企業提供的專業實訓環境,幫助聽障學生適應企業工作環境,最大程度彌補聽障學生在就業過程中遇到的聾健溝通問題。
肖亮説:“幫助聾人的企業很少很少,但我並不希望公司發展成為這個領域的領軍人物,也不想做一個很大的公益組織。我只想做一個快樂的、中小型企業。摸索出一套好的流程,靠流程實現這個項目,而不是只靠個人素質和魅力。”
公益創業的力量不斷積聚,與一些社會組織的積極號召和推進是分不開的,就像創業者熊兵和華衷寒,正是在“青年恒好”活動的支援下,才投身到公益創業中。
公益創業平臺需要開放和專業
在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的啟動儀式上,KAB創業教育全國推廣辦公室總幹事、中國青年報總編輯張坤表示,舉辦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是為了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公益理想和全球視野的公益創業青年,營造鼓勵社會創新與支援公益創業的社會氛圍,引導當代青年用商業方法解決社會問題。據介紹,與往年青年恒好活動不同的是,今年不僅有像瀛公益基金會這樣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加入到行動中來,還有眾多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組成專家委員會,為“青年恒好”項目提供智力支援,使得“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的開放性和專業性不斷增強。
公益創業起源於歐美發達國家,早在19世紀80年代,英國、法國、加拿大等國家就已經開始了創業培訓,並且已經取得顯著成果,中國公益創業相對於發達國家來説起步比較晚。
恒源祥(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忠偉表示,作為一家老字號企業,恒源祥也一直在考慮企業能夠長久生存下來的原因,“最後總結,能夠通過公益性積累良好的口碑,這是我們活下來的原因”。在陳忠偉看來,支援青年參與公益創業,可以讓他們充分認識目前社會各行業的發展現狀,啟發他們對社會人才需求及自身職業規劃的深刻思考,從而樹立正確的事業觀、就業觀和創業觀。
在目前的中國,公益創業的標準還需要不斷完善。3月17日,“青年恒好”公益創業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創新與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鄧國勝、中國社會科學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鐘宏武、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副院長李家華、瀛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高永等專家和學者參與研討,力圖完善公益創業的中國標準。
在“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啟動儀式上,“青年恒好”項目專家委員會正式掛牌成立。張坤介紹,專家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負責制定中國公益創業標準,參加“青年恒好”相關活動,評審選拔公益創業項目及公益創業青年典型,撰寫《青年恒好·中國公益創業報告(2014)》。
作為創業教育領域的專家,李家華已經多次參與“青年恒好”活動。他表示,公益創業不是個人的,也不是某個組織的事情,需要全社會關注,公益事業是一個必然的社會目標,如果大學生在創業開始時就樹立社會公益、社會責任和社會擔當的理念,他們將更容易成功。在中國提倡公益創業,一定程度上也給當代青年思考歷史責任和時代定位的時候一個重要啟示,就是責任自覺,把視野投向弱勢群體和社會問題的解決,創業就會突破商業範疇,進入社會更好發展和互幫互助的體系中。
為了推動中國公益創業生態系統建設,“青年恒好”項目還成立了理事會,負責制定“青年恒好”項目發展中長期規劃、公益創業事業籌集資金並提供諮詢建議。“青年恒好”項目將以開放的形態,邀請有關公益組織、企業、機構先後進入工作委員會,共同推動中國公益創業生態系統建設。
瀛公益基金會成為此次行動的協辦單位,中國青年創業國際計劃(YBC)是瀛公益基金會旗下的扶持創業的教育性公益項目,截至2013年11月底,YBC已經扶持超過7000名青年創辦了自己的企業。YBC總幹事杜葵表示,公益創業是一種精神,可以“點亮自己,照亮別人”,參與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可以讓更多的青年公益創業項目獲得扶持,為青年人注入公益創業理念。
在杜葵看來,公益創業和商業創業有明顯的區別,“在商業領域,同行之間儘量不交流,因為每家都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是商業秘密;但在公益創業領域,同行之間是最強、最好的夥伴,公益創業是越合作機會越多”。公益創業不僅要創造價值而且要傳遞愛心,它通過商業運作完成價值創造,把這些獲得的資源和價值再轉化成公益性質的一個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去解決一定的社會問題。對青年來説,公益創業讓他們有了更大的視角,不僅僅關注商業的點,而且關注到一些社會問題,幫助青年更多深入地了解社會,看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公益創業行動內容豐富多樣
“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2014)主要由青年(大學生)公益創業項目徵集活動和公益創業青年榜活動、青年恒好·中國公益創業論壇、《青年恒好·中國公益創業報告(2014)》等組成,以及圍繞上述活動舉辦的媒體發佈會、專家評審會、項目孵化落地、年度成果展示等。
本次公益創業項目徵集主要以邀請、自薦或KAB創業俱樂部推薦形式參加,項目團隊成員不超過5人。各高校可由KAB俱樂部統一組隊參賽,也可由項目團隊自行組合參賽,並接受個人自薦參賽。所有團隊或個人必須在“青年恒好”官方網站報名註冊、提交方案及相關資料。活動主辦方還將邀請2013年度在公益創業、社會創新、社會企業、公益創投領域,中國賽區中脫穎而出的優秀項目團隊參賽或參與公益創業青年榜評選。公益創業項目(含絨線類公益創業項目)方案徵集最後截止日為2014年5月25日。最終,主辦方將評選出20佳公益創業項目獎,每個項目獎勵1萬元(包括5000元現金加5000元絨線産品)。同時,獲得20佳公益創業項目獎的絨線類項目,只要達到織夢編織吧資助要求,就可以向活動主辦方申請4萬元二期項目資助(包括兩萬元現金和兩萬元絨線産品)。
為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公益理想和全球視野的青年企業家,提高青年創業層次,推動建立有公益內涵的創業文化,營造鼓勵社會創新與支援公益的社會氛圍,此次公益創業行動還要徵集公益創業青年榜樣。本次徵集,將由高校KAB創業俱樂部及社會公益創業組織機構推薦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同時歡迎公益創業青年自薦。報名者只要登錄青年恒好官網,註冊賬號,線上填寫並下載“青年恒好·公益創業青年榜”活動報名錶。據介紹,主辦方將遴選50名優秀公益創業青年,組建“中美青年公益創業交流網路”,並選派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參加世界經濟論壇、G20青年峰會,約10名優秀公益創業青年及專家將赴美參加公益創業交流培訓。
張坤認為,通過尋找、發現、展示和傳播“公益創業青年榜”的榜樣力量,引導當代青年對自身職業規劃和創業實踐進行思考,引導當代青年用商業方法解決社會問題,擴大公益創業的社會影響力,推動公益創業項目在中國的發展。在隨後發佈的《青年恒好·中國公益創業報告(2014)》中,將總結中國青年公益創業的現狀,有針對性地提出公益創業的問題,並研究相關解決方案。
陳忠偉表示,恒源祥深切地感受到全社會對於公益創業的熱切訴求,希望以“青年恒好”公益創業行動為契機,構建一個服務、扶持大學生創業的公益性開放平臺,並借此來激勵更多的大學生投身到公益創業、社會創業中。他建議,大學生在創業中要注意整合社會資源、判斷未來趨勢、學會傳播、注重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問題。這在某種程度上也彰顯出公益慈善的本質,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捐款捐物,它倡導的是一種和諧共生的生活狀態,是一種用智慧和創新推動社會進步的生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