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是大學生難就業,但用工荒確實也是當前就業市場的實情,為何大學生有業不就,不去補用工荒的缺口呢?
據專業數據機構麥可思公司發佈的《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在2011年畢業的大學生裏,有將近57萬人處於失業狀態,而這當中10多萬人選擇“啃老”;即使工作一年的人,對工作的滿意率也只有47%。
寧“啃老”不就業的主因,或許我們可以從官方得到答案。 1月24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回應“就業難”、“招工難”並存現象時表示, “兩難”並存現象突出反映了我國就業領域的結構性矛盾。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從地區分佈看,目前這種“兩難”現象正從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蔓延。二是從人員構成看,出現了技能人才和一線普工的雙短缺現象。三是從産業和企業來看,這種現象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企業、傳統製造類和一些服務類的企業裏。四是從時間上看,缺工問題基本覆蓋了全年,但是元旦、春節這種時候更加突出。
可見,“用工荒”單位多為勞動密集型企業,缺的是廉價勞動力,大學生“低不就”,出於留不住的考慮,而很多用人單位也並不會招聘大學生從事一線操作。
日前,北京大學發佈的《2013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大學生在求職滿意度上的數據也佐證了李忠的説法,大學生不願意“低就”,更加鍾情大城市、國家單位、公務員崗位。
數據顯示,大學生在京津滬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低。城市越大滿意度越高,在省會城市或直轄市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級市,第三是縣級市或縣城,第四是鄉鎮,在農村就業的滿意度最低。
在工作單位性質上滿意度最高的是國家機關,最低的是鄉鎮企業。在工種上滿意度最高的是國家機關、黨群組織、事業單位管理人員,最低的是生産、運輸設備操作人員及有關人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