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國家發改委發展規劃司司長徐林在啟動“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使中國)接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甚至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十三五”規劃實施時間為2016年至2020年。
“十三五”25個課題包含房地産
昨日,國家發改委秘書長李樸民在發佈會上表示,經報請國務院批准,發改委于4月17日下午組織召開全國“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這標誌著“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全面啟動。
李樸民還介紹了發改委今年編制“十三五”規劃的四方面工作:做深做實前期研究;起草形成《基本思路》;啟動相關規劃編制工作;積極推進規劃立法工作。
同時,發改委還公佈了25個事關全局的重大課題,並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組織社會力量開展研究。這25個課題含宏觀經濟、教育、農業、房地産、國企改革、環境治理、金融、財政、對外開放等經濟社會領域。
面臨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等問題
徐林表示,中國現在每人平均GDP已經達到6700多美元,屬於中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希望通過“十三五”的努力,用世界銀行的標準接近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如果做得更好一點,可能就進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
徐林同時表示,要實現這樣的目標,包括實現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還有一些薄弱的環節。比如説,轉型升級並不是特別理想,如果要邁入高收入國家的行列,在目前這種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資源環境約束越來越加劇的條件下,沒有創新驅動和結構升級是很難實現的,有可能會在“中等收入陷阱”長期徘徊。所以,怎麼能夠更好地實現創新驅動,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是“十三五”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之一。
徐林認為:“過去的老辦法可能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要在新的制度設計和新的機制設計上去找辦法。”
競爭性領域將少編或不編規劃
徐林在談及“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時表示,如何更好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是“十三五”規劃編制過程中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在競爭性領域可能就要少編規劃甚至不編規劃,這些領域中市場主體主要通過競爭發揮作用,編制規劃不一定起作用。
徐林解釋説,“十三五”規劃編制的大背景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到2020年大的改革框架、時間表和具體路徑。《規劃》作為政府管理經濟的一個手段,必須在這種大背景下考慮問題。
規劃編制發揮新媒體作用
根據發改委昨日透露的資訊可以發現,“十三五”規劃的編制目前正進入第二步驟,即前期研究階段。
引人關注的是,“十三五”規劃編制較之以往將採取一些新的做法。如在公眾參與環節,徐林昨日表示,發改委正考慮更多地讓微網志、微信等新媒體參與到“十三五”規劃的編制工作中,發揮公共參與的作用。他認為,這個平臺比過去採用的比如通過寫信、電子郵件等方式,所引入公共參與的範圍和效率都會更高。
熱點
環境指標
不會在環境指標方面“放水”
“首先我要斬釘截鐵地回答你,我們不可能在這個領域‘放水’。”在回應外界對節能減排約束性指標的懷疑時,徐林態度鮮明。
徐林坦言,從“十二五”中期評估來看,節能和環保領域有幾個指標完成的進度不太理想。但發改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包括地方政府正在採取一些強化節能環保領域的措施,這些指標的實施情況,有可能在今明兩年裏得到比較好的改善。同時,國家也提出了一些新的機制、新的激勵性措施,應該會有比較積極的影響。
徐林表示,他對這幾個指標到“十二五”末基本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要求抱樂觀的態度。如果完成得比較好,不會對“十三五”的規劃指標的設定帶來明顯的影響。
對於“十三五”規劃編制中的相關環境指標,徐林表示,既然老百姓有越來越高的訴求,“十三五”規劃不可能不響應百姓的訴求。所以,“十三五”規劃在資源環境、生態建設方面的力度,只會進一步加大,不可能弱化,更不可能“放水”。
解讀:
過去數年,環境問題成為讓中國社會各階層最為焦慮的問題之一。其中,霧霾已經成為了困擾全國上下的焦點問題。“十三五”規劃對環境問題將發出怎樣的政策信號曾引發公眾猜測。
此前的“十一五”規劃和“十二五”規劃儘管把節能減排作為約束性指標,但是完成情況卻並不樂觀。曾引起廣泛爭議的是,2010作為“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一些地方為了完成節能減排目標,採用對企業限電拉閘等臨時抱佛腳的方式。
而在近期公佈的“十二五”規劃中期評估中,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領域的若干約束性指標完成進度不夠理想,外界因此有聲音懷疑這是否會影響“十三五”規劃中相關指標的制定。徐林昨日在新聞發佈會上的表態,對上述問題作出直接回應,這意味著“十三五”期間,國家層面解決環境問題的力度將有增無減。
刺激政策
不因一時經濟波動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
對於近期因經濟增速放緩而被市場重新提起的刺激政策問題,李樸民昨日表示,一季度中國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主要經濟指標仍處在合理區間,只要經濟增長和就業不滑出底線,物價漲幅不超出上限,宏觀調控政策取向就不會改變,不會因經濟一時的波動而採取短期強刺激政策。
李樸民認為,今年一季度的經濟運作“開局平穩、總體良好”。從長期來看,今後一個時期,中國仍處在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保持經濟長期平穩健康發展具有許多新的有力支撐和難得的機遇。
他表示,中國宏觀調控積累了豐富經驗,特別是去年積極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成功戰勝經濟下行的挑戰。“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條件在較長的時期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李樸民同時指出,還應重視經濟下行壓力和潛在的風險,絕不能掉以輕心,要注意防範和化解潛在的風險,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
解讀:
根據國家統計局前不久發佈的第一季度經濟數據,我國第一季度的GDP增速是7.4%,比7.5%的預期指標低0.1%。。
隨後,市場對經濟數據進行深入解讀,並對是否需要重新出臺刺激政策有過爭論。部分人士認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需要短期的刺激措施,而另一些人認為,從基本面的指標來看,經濟還處於運作的合理區間,不需刺激政策。
李樸民昨日在發佈會上對這一市場敏感問題進行回應,他強調了不會因為經濟一時的波動而採取短期的強刺激政策。
人口政策
將對人口問題提出系統對策
徐林在談及“十三五”規劃中人口政策時表示,圍繞人口問題,不光是生育政策的問題,還包括老齡人口的問題,“十三五”規劃都要有系統的應對之策。
徐林指出,中國的人口狀況正在發生一些變化,老齡人口的比重越來越高,勞動年齡人口在減少,現在每年都在減少兩三百萬人,這對中國勞動力的富餘程度,對勞動成本都産生了非常明顯的影響,所以對未來的發展也會有明顯的影響。有人説,中國的人口紅利正在消失,説的就是這個問題。
徐林認為,“十三五”的時候應該對中國的人口政策進行一個全面系統的研究,能夠提出一些應對之策。但這些問題到底會是什麼樣的結論,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大家已經看到一些微小的變化,比如‘單獨’可以生二胎的變化,已經在做人口政策的調整。”徐林認為,“十三五”圍繞人口的問題,不光是生育政策的問題,還包括老齡人口的問題,都要有系統的應對之策。
解讀:
作為發改委昨日公佈的25個重大課題之一,“十三五”規劃關於人口發展戰略和政策研究問題不但關乎我國今後的改革和發展,也關乎廣大民眾的切身利益。
對於廣大民眾來説,生育政策的調整無疑是人口政策中最受關注的一環。在“單獨二孩”政策放開之後,社會上對於二胎政策的全面放開乃至生育政策更大程度的開放抱有預期,甚至有人開始推測生育政策演變的時間表。而“十三五”中對於人口政策的規劃無疑將對此給出重要的政策信號。不過,從具體表述來看,鋻於這一問題的敏感性,發改委人士昨日在發佈會上對此問題的回應顯得較為小心,未對此發出明確的信號。
京津冀
京津冀發展規劃應會按期出臺
對於近期熱點京津冀規劃,徐林也在發佈會上作出回應,京津冀規劃目前由發改委地方司和京津冀三地政府,以及國務院其他部門一起完善規劃文本,經過一定的程式之後,應該會按期出臺。
不過,徐林強調,區域的協調發展不能僅靠規劃和政策來推動,更多的是需要通過建立區域協調發展的體制和機制,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在他看來,區域的協調發展更多是需要通過建立體制和機制,即在全國統一大市場框架內,更好地通過促進要素的自由流動,讓市場在資源配置的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在上述基礎上,再通過政府區域規劃和政策的作用建立一個協調發展的機制。徐林稱:“目前這樣一種協調發展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十三五’面臨一個如何更好地健全區域協調發展機制的任務。”
解讀:
在過去一個月內,京津冀規劃成為全國經濟領域最熱的話題。而圍繞著京津冀規劃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牽動著從資本市場到京津冀普通百姓的心。儘管發改委相關人士在發佈會上透露,這一規劃將在經過一定程式之後按期出臺。
中信證券認為,2014年有望成為“京津冀一體化”的破題之年,行政藩籬打破和産業佈局優化是核心驅動力。為此,京津冀城市群發展模式將從三大方面取得實質性突破:頂層設計有望打破行政藩籬;基礎設施、産業協同、資源流動、公共服務和生態環境預計將成為京津冀協同的五個重要領域,具體協同路徑明晰仍需時日;“北京-天津-保定”或是京津冀城市群發展的區域形態。
梳理
2020年,有哪些目標要實現?
1.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十八大報告中首次提出“實現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2.十八屆三中全會要求,到2020年,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上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作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3.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發展目標:城鎮化健康有序發展,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5%左右,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縮小2個百分點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到2020年在全國實行以公民身份號碼為唯一標識,依法記錄、查詢和評估人口相關資訊制度,為人口服務和管理提供支撐。
4.《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明確了2020年食物與營養發展目標。其中,全國糧食産量穩定在5.5億噸以上,每人平均年口糧消費135公斤,每人平均每日攝入能量2200至2300千卡,基本消除營養不良現象等。
揭秘
五年規劃如何“出爐”?
五年規劃在中國特有的政治經濟體系內發揮著重要的影響力,為國民經濟發展遠景規定目標和方向。而五年規劃的編制過程多少帶有神秘色彩,不過,它實際上是一個有一定程式性、較公開的公共決策過程。以“十二五”規劃的制定過程為例,五年規劃編制過程大體可以分為相互連接的十多個步驟。
第一步:對上五年規劃進行中期評估
2008年3月至同年12月,國家發改委組織開展“十一五”規劃中期評估,各部委、各地方政府對本部門、本級政府的“十一五”規劃實施情況進行評估。
此外,“十二五”編制還首次增加了第三方獨立評估程式,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國情研究中心和世界銀行駐華辦事處三家機構分別以各自的視角和獨立的分析提交評估報告,包括客觀的批評建議等。同時,發改委還廣泛聽取意見,深入基層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問卷調查、召開座談會等形式廣泛徵求意見,並向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經委員會作專題彙報,及時接受指導。
此後,國家發改委起草中期評估報告,並向全國人大常委會報告,同時附上三家獨立評估報告摘要。
第二步:前期研究
這一過程為期一年,包括基礎調查、資訊蒐集、課題研究以及納入規劃重大項目的論證等前期工作。
在“十二五”編制過程中,發改委提出包含8大領域39個課題的“十二五”規劃前期重大問題向全社會公開招標,其中有60個單位的選題入選,加上直接委託研究,發改委系統內部研究,選題大約有數百個之多,參與專家數千人、研究人員達上萬人,形成幾百萬字的研究報告。
有看法認為,這相當於“自下而上”驅動的政策制定模型。這是世界最大規模的公共政策“集體研究”、“密集研究”和“競爭研究”,國家“花錢”購買“公共決策知識”。
隨後,發改委吸收各方研究成果起草規劃基本思路的初稿,並開始徵求專家意見、各部門意見,根據各方的修改意見,發改委對此進行修改完善。
第三步:形成五年規劃的《基本思路》
在徵求各方面意見後,發改委向黨中央、國務院彙報。中央政治局常委們詳細討論基本思路,達成共識後向各方通報,以統一認識,進行整治動員。
第四步:黨中央《建議》起草階段
《建議》的草案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直接領導下制定。如“十二五”規劃的編制,中央于2010年2月成立由李克強擔任組長的起草小組,在經過集中學習、專題調研的基礎上,起草送審《提綱》,再根據中央領導的指示以及各方意見,起草小組開始集中寫作。在這過程中還要進行多次討論和吸收各方意見。
第五步:通過《建議》
2010年10月的中共十七屆五中全會,由國務院總理代表中央政治局作“十二五”規劃建議的説明,全會審議和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並正式對外公佈。
第六步:制定五年規劃《綱要》
由於在《建議》起草期間,一方面,發改委參與黨中央《建議》起草工作,另一方面,發改委也同步起草《綱要》草案。在黨中央《建議》正式公佈之後,形成《綱要》文本初稿。
第七步:國家規劃專家委員會論證
第八步:廣泛聽取內外部意見
第九步:全國人大審議並批准《綱要(草案)》
第十步:正式公佈五年規劃綱要
第十一步:規劃實施階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