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小時更新一次數據的上海實時空氣品質指數發佈平臺將於本月底上線,這是記者從昨天舉行的以“突圍十面‘霾’伏,共護大氣安全”為主題的上海科普大講壇上獲得的資訊。
看看窗外能見度不錯,一查AQI(空氣品質指數)卻是重度污染,或明明天空灰濛濛的,AQI卻説適宜出行,這種感官與指數的偏差常常讓人為出不出門左右為難。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總工程師、教授級高工伏晴艷在講壇上説,造成這種偏差主要是因為現在由環境監測中心公佈的AQI實際上是過去24小時空氣品質平均值,但對大部分公眾來説,他們更需要知道當下的空氣品質。
為滿足公眾需求,實時空氣品質指數發佈平臺將於本月底上線,“實時指數”來自遍佈上海各區縣的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每個區縣有2-3個,指數每小時更新一次,頭頂小葉子的“空氣寶寶”仍舊以或哭或笑的表情配合指數發佈資訊。
另據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束炯介紹,對霧霾天氣的預報研究也將採用新模型,至少能提高5%的預報精度。近兩年來,全國各地都加強了對PM2.5等細顆粒物的監測,數據多了,統計學樣本也就多了,這些都有助於減少預報誤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