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愈演愈烈的“氣荒”,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的長效機制終於浮出水面。記者23日從中國政府網獲悉,發改委《關於建立保障天然氣穩定供應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已經國務院同意。《意見》提出,到2020年天然氣供應能力力爭達到4200億立方米,這意味著未來7年需要1.5倍的增幅。
為此,長效機制提供了所有的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加大頁巖氣等非常規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的政策扶持力度、研究制定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儲氣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等。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對於相關産業以及其中的民營企業而言,無疑是重大利好,將借此進入爆發期。
“對於非常規油氣來説,這意味著政策上扶持將進一步加碼。”安迅思息旺能源天然氣行業分析師陳蕓穎表示。事實上,這種趨勢從去年年底就已顯露跡象,一系列頁巖氣開發扶持政策出臺,今年中石化、中石油等石油巨頭紛紛上調2015年的産量目標,這無疑將帶動油氣設備等上下游相關板塊需求在今年下半年爆髮式增長。
煤制氣項目審批的閥門也已經鬆開,國家能源局規劃未來6年煤制氣要達到500億方,而且近日該局局長吳新雄在煤炭清潔利用專家諮詢會上要求對煤制油、煤制氣指導意見等政策文件進行修改完善,于近期正式發佈。
與此同時,“現在我國的儲氣設施規模與需求相比仍顯不足。”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助理高世憲告訴記者,燃氣企業建設儲氣設施的成本現在還難以在氣價中得到很好的傳導。
按照規劃要求,十二五末,我國將建成總設計工作氣量為257億立方米的儲氣庫,有部分缺乏建設儲氣庫條件的地區以建設儲罐為主。
《意見》提出,支援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參與儲氣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研究制定鼓勵儲氣設施建設的政策措施。優先支援天然氣銷售企業和所供區域用氣峰谷差超過3:1、民生用氣佔比超過40%的城鎮燃氣經營企業建設儲氣設施。符合條件的企業可發行項目收益債券籌集資金用於儲氣設施建設。對獨立經營的儲氣設施,按補償成本、合理收益的原則確定儲氣價格。對儲氣設施建設用地優先予以支援。各地區要加強儲氣調峰設施和LNG接收、存儲設施建設,至少形成不低於保障本地區平均三天需求量的應急儲氣能力。對城鎮燃氣經營企業的儲氣設施,將投資、運營成本納入配氣成本統籌考慮。
“對於民營企業來説,意味著有更開放的平臺去參與到儲氣設施的建設中去。”陳蕓穎表示。
此外,《意見》還強調要進一步理順天然氣與可替代能源價格關係,抓緊落實天然氣門站價格調整方案,加快理順車用天然氣與汽柴油的比價關係,建立健全居民生活用氣階梯價格制度,研究推行非居民用戶季節性差價、可中斷氣價等價格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