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M的佛山試點
———佛山電力需求側管理綜合試點週年調查
電力需求側管理,英文全稱:PowerDemandSideManagement,簡稱“DSM”。
1973年,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引爆。長期依賴原油進口的美國,開始了內省式的思考,他們決定從需求側做起,通過優化用能方式,改善能源的終端使用效率。“電力需求側管理”理念於是興起。
時至今日,DSM的內涵和外延愈加豐富。當此霧霾鎖國之際,DSM自然又成為我國能源變革的題中之義。4月1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出《關於做好國家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建設和應用工作的通知》,強調電力需求側管理是“提高電能利用效率”,“促進電力資源優化配置”,“保障用電秩序”,“推動節能減排”的重要舉措。
“國家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呼之欲出,基礎經驗卻來自於基層。時間回溯至2012年10月31日,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公佈了國內首批四個電力需求側管理綜合試點城市,佛山市成為南方電網供電區域的唯一代表。
試點一年後,佛山在DSM上有怎樣的收穫,又給了我們哪些啟示?日前,本報記者前往佛山一探究竟。
煙花三月,記者揮別北京濃重的灰霾,一路向南數千里,去南國廣東採訪。同時,懷揣一份讓人興奮的希冀:能呼吸一口清新些的空氣。但沒想到的是,迎接記者的,是幾乎一樣的煙霧繚繞和嗆人味道。霧霾鎖國,已非虛言。
相比廣州,佛山的情況尤為嚴重,和北京別無二致。記者了解到,佛山市民明顯感受到空氣污染,大約從2008年開始。那年1月8日,連向來嚴肅莊重的官媒《南方日報》,都忍不住刊登了一篇民生新聞發問“佛山為什麼多灰霾”。剛剛過去的2013年底,佛山的最低能見度為1公里左右。在氣象學中已屬於“最嚴重灰霾現象”。無疑,位居廣東省經濟實力前三強的佛山,環境的健康狀況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候。
在經濟增長和生態文明之間,佛山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DSM試點承載能源消費變革重任
“不是用非化石能源發出來的電就叫綠色電力,而是要看一度電發出來之後,用的化石能源是否最小,傳輸過程中的損耗是否最少,創造的經濟效益是否最大。”在公開場合,南方電網公司董事長趙建國曾不止一次這樣表述他對綠色電力的理解。
趙建國董事長傳遞的是電力全産業鏈節能的觀點。而南方電網曾做過的一項節能潛力摸底調查則顯示,在電力生産、輸送和消費各環節,用電環節的節能潛力最大,達到53%(發電環節為39%,輸配電環節為8%)。顯然,南網最大的節能潛力,還在用戶側。
身處沿海發達地區,在經濟發展浪潮中飽受缺電之痛的佛山供電局,其以需求側管理為抓手,挖掘用戶端節能降耗潛力起步更早。
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發展為世界級製造中心。其中,佛山是一個以工業為主導、三大産業協調發展的製造業名城。工業用電佔全社會用電的比重達76%,年負荷率維持在83%左右,優化用電方式還有不少空間。
作為供電企業,佛山供電局將需求側管理與地方政府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緊密結合,支援地方政府實施産業結構調整,加強“雙高”(高耗能、高污染)企業錯峰實 施力度,原則上優先安排它們參與錯峰,把有限的電力資源向經濟效益好、競爭力強的企業傾斜。
然而,讓人憂心的是,隨著近年來佛山經濟的快速發展,佛山工業限電錯峰壓力非常大。2011年,一年365天裏,佛山有213天處於錯峰狀態,最大錯峰負荷140萬千瓦(佔全市最高負荷的16%),累計錯峰電量6.1億千瓦時,給工業企業正常生産經營帶來了較大壓力。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佛山在電力需求側管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同時,在發展中也遇到了制約需求側管理水準進一步提高的因素。比如,傳統的電價政策無法吸引企業採用更先進的技術;沒有一個好的平臺讓政府、電網和企業互動交流,資訊不對稱等等。
成為國家試點城市,對佛山來説正是一次求變創新的契機。“既有經驗積澱,思想認識又到位”,佛山供電局局長張卓認為,這是佛山從2011年起申報國家發展改革委電力需求側管理綜合試點城市並最終入選的最主要原因。2012年11月23日,財政部和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了4個電力需求側管理綜合試點城市,除了華南五省唯一的代表佛山,其他三個城市分別是唐山、蘇州和北京。
任務目標三年省出一個大電廠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對試點城市的要求,佛山需求側管理試點期限為3年,具體為2013年到2015年。在試點期間,佛山要完成的工作量是,通過節電改造、負荷管理等所有需求側管理政策、技術等措施的應用和推廣,實現節約電力負荷和轉移(減少)高峰電力負荷45萬千瓦,其中永久性節約電力負荷和轉移高峰電力負荷39萬千瓦(包括30萬千瓦的能效電廠項目和9萬千瓦的移峰填谷項目)、臨時性減少高峰電力負荷6萬千瓦(簡稱調峰項目)。同時建成佛山市電力需求側管理平臺,初步建立起比較完善的電力需求側管理工作體系、資金投入長效機制,電能服務市場化運作良好,形成一定規模的行業産值,形成可複製、推廣的電力需求側管理經驗和實施模式。
而作為配套政策和獎勵,佛山市為此可以獲得1.8億的中央補貼。加上市、區配套資金,佛山市支援電力需求側管理試點工作的財政資金將達到2.7億元。其中:對於能效電廠和移峰填谷項目,合計每千瓦補貼570元;對於調峰項目,每千瓦補貼130元。
根據佛山市的測算,大約需要有1000家以上用電量較大的企業參與,佛山3年試點任務目標才能完成實現。在試點結束後,佛山市將每年節電量約13.5億千瓦時,相當於2012年佛山全社會用電量的2.7%;減少新建電廠投資約20億元;每年減少標煤消耗約56萬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135萬噸;每年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290萬噸;每年減少氮氧化物排放約580萬噸;每年減少懸浮物顆粒約115萬噸;可帶動電能服務産業發展,年産值約100億以上。
對於電網企業來説,如果按照節約或轉移45萬千瓦電力負荷的目標估算,在試點結束後可帶來明顯收益:有效削減高峰電力負荷,形成長效的需求側管理和響應機制;減少新建電廠投資約20億元。同時可撬動社會投資50億元,減少電網建設的投資。
佛山模式搭建全社會參與平臺
“佛山的需求側管理平臺本身就含有節約資源的理念”,佛山供電局市場行銷部主任譚躍凱介紹道,目前佛山供電局的大用戶負荷管理系統、計量自動化系統,已覆蓋到全部專變客戶,共安裝負荷管理終端1.9萬戶,佔總負荷的64%,實現了對所有專變客戶線上實時監測,在兩大系統上可以進行自動抄表結算、錯峰與負荷控制、電量線損分析、配變運作與供電品質監測、預付費購電管理、用電檢查、計量設備管理與維護。因此,從一開始搭建需求側管理平臺,他們的想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已有的資訊系統建設投資,減少重復建設,避免封閉式的單系統大而全大而弱的情況,在保證本平台獨立性的前提下保持與其他相關係統的良好溝通,通過定義與已建系統的數據介面,實現多種異構數據庫的整合,充分利用現有的成熟系統,保護用戶以往的投資。
具體説來,平臺可以為政府制定地區宏觀政策和調控電能供需計劃提供數據支撐,實現用電管理“數字化、網路化、可視化、智慧化”;在負荷管理方面體現“以需定用”、“以需定供”的“佛山特色”。
對電網公司來説,可以從平臺上看到所有大工業用電客戶每個月、每天的負荷及電量情況。可以真實了解到實施節能改造後,客戶的産值並沒有降低,但是能耗、
電耗降下來了,企業的效益就上來了。這樣一來,有效提高了電網的負荷率,強化了電網公司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精細化。
而對用電企業而言,平臺可以幫助他們全面了解自身電能使用情況,輔助企業自己制定電能管理和節電措施,有效提高用電企業電能精益化管理水準,節約用電成本,提高産品競爭力,提升社會總體效益。
針對節能服務公司,可以通過查看平臺上各地區、行業、企業的電能使用情況,分析相應的歷史沉澱數據,來準確地尋找自己的市場目標,使之有目的、有計劃的推廣節電改造項目。
作為一家佛山本地成長起來的節能服務公司,廣東立勝電力工程有限公司節能分公司介入節能服務領域的歷史,幾乎跟佛山供電局需求側管理的歷史相當。2007年以來,採用伺服技術,他們曾幫助佛山市南海芯華電器有限公司實現節電50%;對廣東恒潔衛浴有限公司進行空壓機餘熱回收改造,實現該企業節能80%……在佛山高明區,素有“節能環保”基因的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吳百周與高明供電局局長熊林材“一拍即合”,在高明樹立起了大企業帶頭參與電力需求側管理試點的典範。
未來考驗試點趟向“深水區”
2013年,佛山已完成備案項目224個,年節電量3.09億千瓦時,降低、轉移電力負荷16.59萬千瓦,佔國家下達目標任務的36.88%。
“儘管開局順利,但2014和2015年,完成當期任務目標的難度不斷會加大。”佛山市經信局副局長張慶雲分析道,自2008年以來,佛山市按照廣東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已經先後將大約600個不適合在佛山發展的勞動密集型、資源依賴型、環境容量需求型企業轉移至清遠、雲浮等地區。目前汽車及零配件、光電、新醫藥、新材料、環保等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産業在佛山發展迅速,但是這些企業生來就帶有“節能環保”基因,可挖掘的節能空間不大。
佛山供電局副局長鄒貴林認為,佛山中小企業密集,這同樣給未來2年的試點工作帶來考驗。“企業規模小,節能的絕對數也就偏小,這導致他們即便申報成功了,領到手的補貼也很少,許多小企業會因此而缺乏主動參與的熱情。”鄒貴林説。
“佛山今天社會經濟發展取得的一系列巨 大成就,正是沐浴了改革開放之風而來。
既然是試點,就是允許你摸索前進,錯了可以退回去重來。”面對上述問題和困難,在張卓看來,最終還是要依靠改革去解決,即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和完善制度設計。
張卓説,比如作為政府,要佔據需求側管理的主導地位,積極爭取政策;搭建好平臺,制定好遊戲規則,當好裁判,剩下的都交由市場新陳代謝;電網企業,要從“讓賣電的少賣電是不可能的”的悖論中走出來,在給客戶輸電的同時輸送利益,在新的發展模式下尋找和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作為廣大企業用電客戶,也要從建立健康的企業倫理觀高度,不僅僅以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為使命,而要量力而為地盡社會責任。
“試點期間平臺的運轉肯定會磕磕碰碰,這個階段不管是政府、電網公司,還是企業用電客戶和節能服務公司,都要靠各自的力量推動這個平臺邁上正軌,等這個平臺産生內驅動力了,就真正發揮市場效益了。”佛山市經信局局長李堅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