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額創5年新低重構環境産業格局
——中國環境産業變革的邏輯與預測
編者按:一次次瀰漫全國的霧霾事件,讓環境市場規模呈現出巨大的擴充預期。與此同時,我國對環境治理的政策環境和輿論環境也正悄然發生變化,環境市場的競爭法則也面臨著重大改變。2014年,環境市場規則將發生哪些變化?環境産業將傳導出怎樣的脈動?環境産業鏈將面臨哪些洗禮?3月26日~27日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環境産業大會正是為解決這些命題而召開。本期本報對大會做聚焦報道,為讀者把脈2014年環境産業所要面臨的變革。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與這一規律相似,市場冷暖資本先知。但投中研究院日前公佈的一組統計數據卻讓市場驚愕失色,也將環境市場所面臨的政策熱推與資本市場冷遇共存的尷尬處境暴露無遺。
“2013年我國環保節能行業共披露融資案例29起,融資總額3.42億美元,數量和金額同比分別下降29.3%和37.8%,創近5年新低。”該數據無遺給市場拋出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為何在全民論環保、政策推環保的大環境下,環境産業反而遭到了資本市場的冷遇?對此,第七屆環境産業大會給出的答案是:“目前資本市場對環境市場的投資正趨於理性,環境産業正面臨著新一輪變革,産業鏈將趨向更複雜的多樣性和不確定性”。
政策變革傳導市場變革
“環保産業從業單位23萬餘家,從業人員319萬。”環保部科技司副司長胥樹凡用一串數字來説明目前我國環保産業的現狀。對於涌現出巨大商機的環保産業而言,這一數字顯然難盡人意。
中國環保産業處於快速發展期,但尚處於産業發展的前中期。中國環境投資聯盟理事長王世汶説,環保産業會在相當長時期保持5%至20%的高速增長;部分領域更會快馬加鞭,除了“十二五”後兩年加速發展外,“十三五”期間可能還會持續。其中,大氣污染治理、污水治理和環境監測領域均表現出強勁的市場潛力。
不過,王世汶認為目前中國環境産業正迎來一次變革。他給出的論證是,環境問題已經成為中國政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環境的政績直接關聯到政府主要官員的仕途命運,在這種背景下,環境管理的政策措施和組織體系正醞釀重大調整;環境管理目標也將由總量控制向總量+品質控制過渡;財政對環境治理的投入會大幅增加,根據已經出臺的各種規劃,預測投入可能超過5萬億,最終的數字或將遠超“十二五”規劃。
重大變革在即,但環境産業目前整體偏弱的現實無法否認。在採訪中,污水處理高新技術企業麗中環境工程科技公司的向湧向記者透露,雖然現在市場上從事環保産業的企業很多,但大多以中小企業為主。
胥樹凡對此總結:“企業規模較小,産業集中度低,尤其是環境服務業比重偏低,全方位服務體系尚未建立。”在胥樹凡看來,環保産業市場應由環保産業技術産品市場、技術服務市場和金融資本市場共同構成,而服務市場是龍頭,帶動著環保技術産品和資本市場的發展。
在這裡,環境服務涵蓋環境污染治理服務、環境監測服務等。但由於現有部門條塊分割、管理體制的束縛,以及環境執法不嚴、資訊不透明、市場競爭不充分等影響,巨大的環境服務市場潛力並沒有轉化成現實需求市場,導致我國環境服務業尚不能為環境管理向品質改善轉型提供足夠強大的支撐。基於此,胥樹凡透露,最近國務院將要發佈《關於促進生産性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未來環保部門也要為環保服務業發展創造條件,積極開展各種環保服務業試點,鼓勵環保服務業進入環保産業發展的主戰場。
市場格局進入重構期
環境産業是政策導向的産業,同時也是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産業,但在中小企業佔多數,産業集中度較低的情況下,“缺錢”成為繞不過去的一個坎。
青雲創投合夥人張立輝從一位投資者的角度毫不諱言:投資商對環境市場的熱度確實正在慢慢褪去。這裡既有投資商在乎的是高回報率,而環保企業難以拿出好看的財務報表;環保産業細分 領域多且專業複雜,而投資者缺乏專業性和耐心等原因,“也因為現在的投資商更加理性和冷靜,更加看重企業在技術上的表現。”張立輝説。
在資本市場表現偏冷和市場提出更高要求的雙重壓力之下,環保企業掀起了整合浪潮,交由市場優勝劣汰。
根據德同資本投資經理魏暢介紹,2013年是環保産業大並購時代的元年。公司並購方面,相關數據顯示,2011年~2013年,國內環保、污染監測和治理行業完成的公司並購案達到了87例,增長明顯。尤其一些上市企業,如桑德集團、首創股份、先河環保、中電環保等均積極跑馬圈地。
四川環能德美科技股份公司董事長倪明亮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環保企業的整合既包括産業外的社會資本通過並購迅速進入環保産業,例如飲食大鱷湘鄂情進入生物質産業,也包括産業內的原有資本橫向並購和縱向並購並行,迅速擴大市場份額。
這種並購整合潮有望重構目前的環保産業格局。而且,國有企業在並購整合領域完全佔主導的格局也將發生巨大變化,涌現出兩個趨勢。
最直觀的趨勢是,創業板、中小板企業逐漸成為上市公司參與並購的主角。“隨著今年GDP增長速度放緩,加上深化改革促使的市場化競爭導致原有市場毛利下降,老牌行業創新力和專注度不足,有機增長放緩。而創業板、中小板聚集著眾多中小市值民營企業,大多處於細分行業的某個領域,有著通過實施橫向、縱向並購使産業鏈佈局向上、下游擴展從而做大做強的迫切需求。可以説,收購兼併是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發展成為新型藍籌的加速器。”魏暢分析。
另外一個趨勢是,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開始考慮並購退出。顯而易見,在IPO堰塞湖的背景下,民營企業借道上市公司實施並購整合成為其實現退出的最佳途徑。
最後出現的結果是:市場拓展能力不強,工程業績弱,缺少專業資質的企業出局;市場拓展能力不強,但有一定工程業績和專業資質的企業等待被兼併收購的命運;市場拓展能力強,具有工程業績和資質,且具體有一定資本能力的企業實現自我發展。
“與以往不同,技術將成為只一輪企業並購至關重要的籌碼。”許立輝總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