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聯發佈的電力供需預測報告顯示:預計2014年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但東北區域電力供應能力富餘較多,送受電力參與平衡後,東北區域電力供應富餘仍達到2000萬千瓦。
2000萬千瓦的電力富餘量,打破了十餘年來東北區域電力供應以自給自足、自我平衡為主的供給方式。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全社會不斷增長的用電需求,快速擴大電力裝機規模,是滿足用電需求的可行之舉。然而,針對東北區域的經濟放緩和電力需求不旺的形勢,過多的開工發電機組,造成與市場需求的不匹配,加之外送能力的不足,是造成電力富餘的根本原因。
“解決東北區域電力富餘問題,需要制訂電力供需整體規劃和富餘電力消納方案、停建或緩建發電機組、加快建設外送通道三個方面同時進行。” 中電聯副秘書長歐陽昌裕、國家電網公司發展策劃部副主任張正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一致表示。
經濟轉型造成需求不旺 自平衡政策掣肘外送能力
電力供需預測報告顯示,東北區域預計2014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長4.3%~5.3%;推薦4140億千瓦時、增長4.8%左右;最大用電負荷5830萬千瓦、增長6.7%左右。預計全年新增發電裝機700萬千瓦左右,年底發電裝機1.19億千瓦、同比增長6.2%。
數據分析顯示,2014年新增裝機的增長率大於東北區域全社會用電量的增速。按預測情況建設發展,東北區域的電力裝機將有更大的富餘量。
就東北區域四省電力富餘情況來看,吉林富餘最多,蒙東次之,黑龍江排三,遼寧省因為自身裝機不足等原因,成為東北區域的受電省份。
“東北區域長年電力需求不旺,而新開工的發電項目卻一直增加,日積月累造成電力裝機富裕。”歐陽昌裕告訴記者。
同時,近十年來,國家針對東北區域電力供應政策,以自我平衡、實現地方自給自足為主。長期以來,政府部門沒有制訂東北地區富餘電力外送方案與規劃。
“在市場需求放緩的情況下,大量開工電源項目,而外送電力通道項目不能及時建設,電源與市場需求、電源與電網建設沒有統籌協調的方案,是造成窩電的重要原因。”張正陵向記者表示。
東北區域是我國最早的工業化城市,自1992年進入了經濟轉型期,部分大工業企業破産,經濟發展速度緩慢,是造成電力需求不旺的主要原因。
在外送能力不足的情況下,東北地區電力供應能力富餘,伴隨而來是發電企業經營困難加劇。隨著遼寧紅沿河核電廠等項目陸續投産,電力供應富裕狀況在短期內不可能得到緩解。
解窩電難題需電源、電網與需求三方匹配
大量的富餘電力使東北區域出現棄風、棄火等問題。如何消納外送、解決電力富裕問題,成為電力行業普遍關注的問題。
“為解決東北電力富裕問題,國家電網公司于2008年建設了東北—華北(高嶺)直流背靠背工程,2012年11月又進行了擴建,輸送容量從原來的150萬千瓦提升到300萬千瓦。”張正陵告訴記者。工程投運後,有效提高了東北盈餘電力的外送能力。
為消納東北更多的富裕電力,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建設呼蒙—華北800萬千瓦特高壓直流工程,計劃“十三五”建成投運,屆時,東北區域的外送能力將再增加800萬千瓦。
在電網企業主動建設外送電力通道的同時,2012年,當時的東北電監局重點研究東北電網富餘風電外送工作,組織起草《東北電網富餘風電送華北電量交易組織暫行辦法》,建立起外送機制,增加富餘電力的消納能力。
政府與企業的共同努力,雖然解決了部分電力外送問題,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日積月累、越來越嚴重的窩電問題。
如何才能全面、快速解決窩電問題呢?“一是兩年內不開工電源項目,儘量消化現有的電力能力;二是政府制訂詳實的東北區域電力消納方案,以解決窩電問題;三是增加跨區送電通道,將富裕電力送到電力需求旺盛的地方。”歐陽昌裕從規劃方案、電源建設、電力外送三個方面給出了實用的解決方案。
張正陵不無遺憾地表示,國家電網公司上報的呼蒙—華北特高壓直流工程,目前還沒有完成審批。“要解決東北電力富裕問題,既要控制電源規模,又要加快電網通道建設;不要固守自平衡的老觀點。要根據形勢的發展,制定詳實的電力規劃,統籌協調電力市場需求與供應,協調電源開發與電網外送能力。”
只有實現了電源發展與市場需求相匹配,電源發展與電網外送能力相匹配,才能真正解決窩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