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國再次對對進口自中國大陸的光伏産品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合併調查。這是繼2011年以來美國第二次對中國的光伏産品展開的雙反調查。據悉,與上次不同的是,此次雙反同時對原産于中國台灣地區的光伏産品啟動反傾銷調查。
有分析認為,如果美國裁定徵稅,光伏業將遭遇全面設限,不少企業的處境將雪上加霜。不過,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2月28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間時對此表示:“美國的第二輪雙反肯定對一些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來説會帶來打擊,但是從我們整個光伏産業的影響已經不能跟2011年的時候相比。”
英利綠色能源法務總監樊振華也表示自從上次雙反後,很多中國企業都對自己的戰略進行了調整。目前,歐洲市場佔到英利出貨量已從將近60%回落至還不到30%。另外,由於中國市場發展迅猛,現在包括英利在內的很多中國企業國內市場已佔到20%到30%的一個水準。所以這次的“雙反”影響力已無法可上次相比。
美國“雙反”為何捲土重來?
據了解,本次雙反是美國繼2011年以來第二次對中國光伏産品展開的雙反調查。為什麼美國總是對中國的光伏企業發起雙反調查?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2月28日做客中新網視頻訪談間時對此表示:“美國時隔三年後再次發動雙反調查一方面顯示了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機制本身天生的漏洞和低效率,另外一方面也暴露出了美國,還包括歐洲光伏産業,特別是晶體硅的光伏産業這方面效率的低下。”
“這也可以説是針對中國大陸企業做出的應對措施進行的圍堵,之所以要進行這種圍堵,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應該説體現了它們雙反這種規定,這一套體制系統,本身天生的漏洞和低效率;另外一個方面,它也暴露出來了美國,應該説還包括歐洲光伏産業,特別是晶體硅的光伏産業這方面效率的低下。”
有分析認為,如果美國裁定徵稅,光伏業將遭遇全面設限,不少企業的處境將雪上加霜。不過梅新育卻顯得相當樂觀。
梅新育表示:“美國要對我們搞第二輪雙反,肯定對一些高度依賴美國市場的企業來説會帶來打擊,但是從我們整個光伏産業的影響已經不能跟2011年的時候相比。因為經過這兩年的調整,我們光伏産業,市場等等各方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
“這幾年的雙反,確實給我們的光伏産業生産經營帶來了很大困擾,也使得我們連續兩年出口下降。但是正是在這種干擾當中,也體現出來了我們整個光伏産業比較強的自我調整的能力,包括我們整個政策和整個經濟體系的調整能力。原來連續多年,歐洲都是全世界最大的光伏市場,但是到了去年,中國大陸的國內市場已經躍居世界第一大光伏市場了。”梅新育説。
據梅新育介紹,在出口市場上,這兩年我國光伏産業市場多元化調整相當快,美國和歐洲在中國大陸光伏産品出口當中所佔的比重有了比較大的降低,新興市場和日本增長相當快。從去年的統計來看,日本已經躍居我國第一大光伏産品出口市場。
“我相信光伏産業最後生産的環節,它的生産能力轉移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我覺得美國搞這麼一個雙反,就是對台灣地區限制了,很快也會向別的地方去轉移。”梅新育説。
光伏巨頭否認存在傾銷
那麼中國企業到底存不存在傾銷行為呢?對此,樊振華表示,中國光伏産品在世界上不存在傾銷行為。他同時表示是美國採取的不正確的調查體系,才導致了中企遭受高額雙反稅率。
樊振華表示,目前英利在美國市場佔到其出貨量20%左右水準,英利的産品之所以在美國受歡迎,一方面本身因為品質這些方面的一個很好的把控,另外一方面英利本身一整套的品牌的培養體系。現在英利已經在市場上殺出了一條血路,在全世界範圍之內得到了大多數的客戶的認可。“説到傾銷,我覺得我們可以非常肯定地説,中國産品在世界上是不存在傾銷的,樊振華説”。
樊振華説:“很多網友奇怪,為什麼每次一(雙反)調查就會出一個很高的稅率,或者至少會給你出一個稅率,這個可能就從以下這麼幾點來看:首先雖然中國現在加入WTO,但是對於很多西方國家,現在還是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在進行調查的時候,尤其反傾銷的調查的時候,在美國這邊就不可能採用中國自己的這樣一種成品要素,去做這種考慮。比如説在第一次雙反調查的時候選擇了泰國的市場,然後歐盟當時的調查選擇了印度這樣一個市場,首先選擇的過程本身是不是具有科學性,這個打了一個非常大的問號。
“另外一點,如果你選擇一個起步産業,那可能它本身自己的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中國的光伏業是一個非常成熟的發展産業,拿中國的光伏業去跟一個“剛走路的小孩”比,肯定成本要低很多。所以從這個點來看的話,是一個非常不妥當的,或者是不合理的這樣一種調查體系,導致了最終網友看到比較高的雙反稅率。“樊振華補充説。
晶體硅光伏企業轉型薄膜光伏未必安全
梳理髮現,幾乎每次反傾銷晶體硅總是首當其中,而薄膜光伏則能倖免。因此,有人甚至稱薄膜光伏為“光伏安全島”,那麼這個島真的是安全的嗎?未來中國的光伏産業是否可以通過薄膜路線實現轉型升級,從而避免總是遭遇歐美國家的“雙反”呢?
對此,梅新育表示;“這幾次美歐的光伏雙反沒有涉及薄膜産品,也使薄膜産品是光伏安全島的説法流行開來,這裡面之所以沒有對薄膜産品實行雙反,我認為主要原因在於目前薄膜産品在全世界光伏産業裏面,佔的份額還比較少。無論是美歐自己,還是中國,這方面的生産都還是非常小的。這樣一來的話,因為美歐方面自己涉及的利益還不夠大。所以它還不至於,還不需要把這薄膜産品當做雙反的對象。”
另外,轉型薄膜光伏還可能遭遇高成本的考驗。據樊振華介紹,如果想去往薄膜光伏方面去轉型,這個難度比較大。因為薄膜光伏本身投資規模是非常大的。
據樊振華介紹,從初始投資方面,可能同樣産能的晶硅類的産品還有薄膜類的産品,薄膜類産品成本能達到晶硅類投資的三到四倍。這需要考驗企業的財務能力,而且還要考慮未來當你的産能真的佈局在那裏的時候,是不是這個市場還是那個市場。
“另外,在轉換效率方面,晶硅類的産品,現在有多晶、單晶,基本上多晶類的産品基本上轉換效率達到17%、18%這樣的水準,而單晶類的一些産品可以達到20%以上的轉換效率。而薄膜類的産品現在轉換效率相對來説還是處於比較低的水準,在10%到12%範圍之內。這裡説的是商業化生産的,在實驗室水準可能相對比較高一些,但是在商業化生産現在是這樣一個基本水準。”樊振華説。
“然後從衰減角度來説,可能晶硅類産品衰減比較小的,而薄膜類的産品現在衰減這些方面還是很難在技術上實現一個很好的控制。我們了解到一些基本數據,可能衰減一年能達到10%這樣一個水準,但是可能晶硅類在1%、2%這樣一個水準。”樊振華補充説。
“然後從衰減角度來説,可能晶硅類産品衰減比較小的,而薄膜類的産品現在衰減這些方面還是很難在技術上實現一個很好的控制。我們了解到一些基本數據,可能衰減一年能達到10%這樣一個水準,但是可能晶硅類在1%、2%這樣一個水準。”樊振華補充説。
專家:光伏業最大競爭是化石能源
對於美國第二次對中國光伏産品展開雙反調查,梅新育認為美國的光伏産業發動雙反調查本身這個目標就錯了。
梅新育認為美國頻繁發動雙反暴露了它政治體系、經濟體系還有工業體系體制的弱點,它的投資和産能成本太高了,但其實成本和價格迅速大幅度下跌才是整個光伏産業生死存亡的關鍵。
“對於全球光伏産業來説最大的競爭者不是同行,也不是哪個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政策,它最大的競爭者是傳統化石能源。因為是傳統化石能源此前十年的牛市造成油價等成本的上漲,這才帶來了光伏産業迅速的膨脹和繁榮。如果這種傳統化石能源的價格有了比較明顯的下跌,光伏産業的成本和價格不能夠下降,是不能競爭的。”梅新育説。
“現在日本和德國正在走出福島核事故之後那種非理性反核浪潮,日本已經宣佈重啟核電。這對油氣價格來講是一個下行的壓力,在這種情況,如果光伏産品不能加快技術進步和生産組織的進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降低銷售價格去跟傳統化石能源競爭,而是企圖用貿易保護的手段來人為的維持,是維持不下去的。”梅新育補充説。
梅新育表示:“正因為這種效率的差距一時彌補不來,美國好些企業就越想指望想用政治上面的保護措施,而美國的政治體制又使得這樣的一種保護主義傾向比較容易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