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全國出口大幅下降的現實,讓貿易便利化措施落實顯得更為迫切。
日前,山東出臺《關於促進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圍繞著認可並支援“外貿綜合服務”新型業態這一主題,以“簡政放權”為主要方法和路徑,將原本政府承擔的部分服務交給“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這一市場化主體。
《意見》提出,力爭用三年時間,培育和引進3-5家資源整合能力強、輻射地域廣、服務企業多、年進出口額超過10億美元的全流程型外貿綜合服務龍頭企業和一批特色型、區域型外貿綜合服務企業。
2013年7月24日,國務院出臺促進外貿發展,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的“國六條”,其中明確提出支援外貿綜合服務企業為中小民營企業出口提供融資、通關、退稅等服務。據悉,《意見》是首個將其“落地”的省級相關文件。
外貿綜合服務獲正名
“過去,別人不懂什麼叫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認為只有傳統外貿自營企業和外貿代理公司,而實際上我們與這些傳統外貿經營模式有很大的不同。”山東新華錦國際商務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輝道稱。
據介紹,外貿綜合服務即以整合通關、收匯、退稅、物流以及融資、保險等國際貿易供應鏈各環節服務為基礎,支援中小企業發展的外貿綜合服務新型業態。
“作為我國外貿業務模式的一種創新,去年,‘國六條’首次為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正名。”省商務廳外貿處處長張慶偉告訴記者,“而在這之前,這些企業的服務一直游離于法規邊緣。”
他解釋説,作為服務行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不能做出口退稅,只有外貿企業才可以做;也不能做融資,因為涉及到牌照問題;海關評級也沒有辦法,因為既不屬生産企業也非貿易企業。現在,這些政策障礙一掃而清。
創新服務模式助力中小企業
“外貿綜合服務不僅在國內屬於新概念,在國外也是聞所未聞。”省委黨校教授孔祥榮表示,這與我國外貿行業的複雜性有直接關係,一是國外沒有中國這麼複雜的進出口環節;二是國外也沒有如中國這樣數量眾多而且素質參差不齊的中小外貿企業。
張慶偉則認為,這源於我國外貿業態正在發生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進入這個領域,由於其存在規模小、操作不規範、獲取資訊渠道少等弱點,很難享受到大企業便利通關、簡化商檢、加快退稅等政策優惠。”
截至2013年,我省外貿備案企業已達7.8萬家,但有進出口實績企業僅有3.5萬家,佔全部備案企業的45%。規模小,融資難,缺乏報關、收匯等各環節人才等,讓近半數外貿備案企業止步于外貿大門之外。
“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通過‘打包’服務,細化分工,不僅可以破解外貿經營困局,還可以降低企業外貿成本。”張慶偉認為,《意見》的出臺將有力地推動外貿綜合企業的發展壯大並帶動更多的中小外貿企業快速發展,在擴大進出口規模的同時,實現由傳統對外貿易向現代國際貿易的轉變。
山東擬先行先試
據粗略統計,目前,全國規模以上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不超過10家,大多集中在沿海開放城市,山東可以提供各類外貿服務的企業有近萬家,但主要以品質檢測、資訊諮詢等零散服務為主。
為順應外貿發展趨勢,培育我省外貿競爭新優勢,《意見》提出,我省將“堅持政府引導、堅持企業主體、堅持改革創新”,積極探索外貿供應鏈環節基礎服務與金融保險服務有機融合的體制機制。
充分發揮省級外貿專項資金的導向作用,支援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整合優化外貿供應鏈服務流程,完善外貿供應鏈基礎服務,拓展外貿供應鏈金融服務,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搭建線上服務平臺、建立國際行銷網路等給予資金扶持。
此外,鼓勵外貿綜合服務企業依託內外貿商品市場,擴大客戶服務群,幫助業戶拓展海外銷售渠道。對服務客戶多、出口規模大、增長速度快的企業給予獎勵,對外貿綜合服務企業投保出口信用保險給予保費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