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武漢市委宣傳部、市文新廣局、洪山區共同主辦的“書香江城·實體書店發展沙龍”在華中師範大學國際交流中心舉行,新華書店、卓爾書店、文華書城等在漢實體書店的負責人,就實體書店的生存現狀與發展方向等話題進行交流。
受網路的興起、讀者閱讀習慣改變、成本逐年上漲等因素影響,實體書店經營面臨困境。市文新廣局負責人介紹,過去幾年,武漢市實體書店逐漸減少,部分書店選擇轉型或網上經營,目前只有1080家註冊實體書店,大多設在高校及中小學校附近,主要經營教輔教材。
“武漢人的閱讀需求並未因書店的消失而減少。”新華書店負責人介紹,2013年度亞馬遜中國居民最愛閱讀城市排行榜中,武漢名列第五。以網路、手機客戶端替代紙質閱讀,以網上購書替代實體書店購書,現代人閱讀量與30年前相比更大,受到衝擊的只是實體書店。他認為,實體書店必須清晰定位,承擔更多公益和服務功能。
文華書城、卓爾書店、漢陽中心書城的負責人也分別介紹了各自的經營現狀。
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述永透露,武漢實體書店發展扶持政策正在討論中,爭取年內出臺。她表示,市委、市政府將為市民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市民把讀書當作一種生活態度。書店經營者也要轉變觀念,探索多元化經營道路,為讀書人、愛書人提供便捷服務,推動武漢“讀書之城”建設做出貢獻。
沙龍座談前,李述永一行看望慰問了在華師文化街經營書店的小老闆、《最強大腦》節目參賽者王國林,為書店送上2.6萬元扶持金。
王國林的百草園書店在此堅持經營了4年,以文學、藝術、社科類書籍為主,文化氛圍濃郁的小型書店頗受學生喜愛。
另據《武漢晚報》
“越是不賺錢的書店,越該開在昂貴的地段”
減免稅讓實體書店添了“底氣”
“希望你克服困難,把實體書店辦好。”昨天上午,市委常委、宣傳部長李述永來到位於華中師大文化街的百草園書店,將一份稅收政策管理協議書送到店主王國林手中,洪山區國稅局開闢綠色通道,為該書店免稅。
百草園書店在當地小有名氣,30平米左右,主要賣文學、社科、藝術類圖書,暢銷的考試書、教輔書卻不賣。開業4年來,店主王國林苦撐這家實體書店。去年,他登上江蘇衛視《最強大腦》,因能準確記憶3000冊圖書的價格、作者和出版社的名字而廣受關注。他説:“書店不是很營利的行業,我就把書店做得更有意思一些,堅信賣什麼檔次的書,就能吸引什麼檔次的顧客。”
昨天上午,李述永等與新華書店、文華書城、卓爾書店、德芭與彩虹等實體書店代表及書店讀者齊聚一堂,探討“實體書店壯大發展之路”。“一座城市有什麼土壤,就會結出什麼花朵。看上去不賺錢的書店,越要開在昂貴的地段。”德芭與彩虹代表提到的這一觀點得到了好幾位書店代表的認同。目前,租金和人力成本不斷上升,是實體書店最頭疼的。王國林説,零售圖書的利潤一直在15%左右,但書店租金不斷上漲吞噬了利潤,增值稅減免政策,能給書店帶來很大實惠。
延伸閱讀:
三聯韜奮書店試行24小時營業
首夜銷售額約為1.5萬元 店方表示收支基本可持平
8日午夜時分,位於北京美術館東街的三聯韜奮書店內依舊燈火通明。這家已有20餘年歷史的書店8日首次通宵營業,成為北京嘗試24小時開放的書店之一。
“我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不以盈利為目的。”三聯韜奮書店總經理樊希安説,24小時營業是對“竭誠為讀者服務”這一經營理念的詮釋。
為了方便讀者夜間閱讀,書店特意準備了10套桌椅,每張桌子配有檯燈,可供兩個人使用。
一位經常光顧書店的讀者説,顧客和平日白天差不多。記者在現場看到,店裏大約有百名顧客,有的在書架間徘徊,有的坐在樓梯上閱讀。
今年38歲的柏煜是一名個體戶,從廣播中得知書店通宵營業的消息後,他第一時間趕到了這裡。“坐在書店的臺階上看書,是我兒時珍貴的回憶之一,可以稱作一種情懷吧。”
“如今實體書店經營不容易,三聯是一面旗幟。”剛剛走出校門的“90後”莊醒説,她是通過微信知道這個消息的,作為一名愛讀書的年輕人,她特意來到這個心中的讀書聖地“找靈感”“朝聖”。
三聯韜奮書店副總經理張作珍説,為了打造“深夜書房”,書店不僅新增了員工,還修整了門口的道路、更新了空調。夜間營業額能否覆蓋開支?張作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書店每年免稅額可達五六十萬元,還可以實現一些銷售。”她説,北京市新聞出版局近期下撥了100萬元支援三聯韜奮書店24小時營業,加上國家對實體書店的各類扶持政策,營收與投入基本上可以持平。
時針指向24時,書店裏只有秒針滴答作響的聲音。不少讀者已趴在桌上沉沉睡去,一些不知疲倦的讀者仍然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在書店的宣傳欄上,貼著24小時營業的宣傳語:“春風沉醉的深夜,我們這裡有一張書桌、一盞燈光,留給熱愛閱讀和思考的你——在這裡,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記者了解到,當日書店夜間銷售額約為1.5萬元,有記錄的銷售筆數為400余冊。書店將試運營10天,從18日起正式24小時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