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參考報》記者日前獲悉,河北省已經確立曹妃甸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基地,並承擔對接北京産業轉移的任務,目前相關規劃正在制定中,曹妃甸將建設産業園區作為承接北京市外遷企業的産業基地。
不光是曹妃甸,據了解,目前包括保定、唐山、秦皇島等多個河北省城市,都開始密集籌建對接京津産業轉移的園區。
“目前這個産業園區正在積極規劃建設中,已經得到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援,除總部保留在北京外,北京市企業的相應産業基地將外遷到上述産業園區內,但是其所得稅等仍將留在北京,緩解了京企外遷可能帶來的利益糾葛等問題。”權威人士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説。
記者了解到,目前曹妃甸正在做對接北京産業轉移的規劃,涉及哪些産業符合曹妃甸的規劃、是否有承接能力等目前正在梳理中。“特別是在推進和京津合作中,曹妃甸聘請了專業諮詢機構做規劃,以保證産業對接順利實施。”曹妃甸區副區長、工業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寶貴對記者説。他透露,其中,在對接北京石材産業轉移方面,聘請了專業機構到曹妃甸和北京市朝陽區進行考察,作出對接北京朝陽區十八里店鄉石材城産業轉移的方案,目前這項工作正在推進中。
據介紹,曹妃甸從去年開始加快了與北京、天津的合作力度,在挖掘原有合作的基礎上,尋找合作的突破點和方向。曹妃甸還組織了60人的專業隊伍,將北京400多個有可能外遷轉移的産業項目逐一走訪建立檔案,為産業對接做好準備;本月下旬將邀請北京百家企業到曹妃甸考察,以尋求對接。
《經濟參考報》記者根據公開資料了解到,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河北各地對接京津産業轉移熱情高漲。
根據河北省日前擬定的新型城鎮化規劃,河北省將打造京津保三角核心區,做大保定城市規模,以保定、廊坊為首都功能疏解的集中承載地和京津産業轉移的重要承載地,與京津形成京津冀城市群的核心區。
保定市發改委主任張麗娟此前透露,為緊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保定市在對原有産業園區進行整合提升的基礎上,新謀劃17個産業園區,使承接京津産業轉移園區達到34個。
據悉,整合和謀劃之後的34個産業園區,規劃的總面積為1149平方公里,根據各園區的稟賦條件,可劃分為科技産業轉移平臺、承接北京産業轉移前沿地區、臨空産業區、傳統産業升級和新産業培育地區等幾大類,承接首都部分行政事業單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醫療養老等功能疏解。以及承接京津地區的汽車、新能源、航空航太、健康養老等産業轉移。
秦皇島市承接京津産業轉移工作也于日前正式啟動。秦皇島市委副書記、市長商黎光介紹説,將打造首都行政醫療文化教育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區,建設首都教育醫療體育資源轉移基地,打造京秦高新技術産業合作發展示範區等。
此外,據悉,為給北京産業轉移和功能外溢提供更好的承接平臺,河北省將在廊坊永清縣打造一個佔地面積約30平方公里的高端産業園區,距離北京和天津均約60公里,距正在建設的北京第二機場僅15公里。力爭經5至10年的發展,使該園區內形成以“科技”、“環保”、“知識”為核心的産業集群。
儘管河北承接熱情日益高漲,但京津産業轉移還沒有總體的規劃出臺,仍在多部門共同研究中。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首先要解決好兩個重要問題:一是如何解決好京津想轉移的産業與河北想吸收的産業能夠達成一致,“比如説,北京要淘汰遷移一批佔地大、耗費資源多、有污染的工業項目。但是河北可能更傾向於技術含量高一些的産業以及服務業”;二是如何平衡好政府規劃與市場需求。專家認為,這需要頂層設計與統籌規劃,同時也需要在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進行政府的引導。
“京津冀城市群的行政力量比較強,國有企業比重大、重化工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比較發達,而民營企業的比重比較低,因此政府的引導作用很重要。”首都經貿大學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祝爾娟表示“我之前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引進了大項目之後,本地的中小企業卻很難進行配套,因為這種大項目的門檻很高,中小企業在技術和資金上很難達到要求,就無法形成産業鏈的帶動、整合。”
她同時表示,具體到哪些産業要遷出,需要具體分析,政府也要在遵循市場規律的前提下進行引導。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近期效益和遠期效益等都要平衡,因此還是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進行産業轉移,完全由政府來主導未必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也有專家指出,核心城市的階段躍升給周邊城市帶來了機會,河北應該從宜居宜業兩方面去加強自身的建設。産業轉移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也不是一個園區建起來就能解決的,周邊設施完全配套都需要數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需要一個磨合期。如果産業承接地能事先把公共服務配套好,産業過去以後“成活”和起作用的概率就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