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順還稱,“控制人口規模要從調整産業結構入手”。他透露,北京正在研究不適宜在北京發展的産業和業態,完善控制增量疏解存量的政策措施]
“我們必須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我們將把破除行政壁壘,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實現規劃同圖,在一張圖上共同規劃京津冀的發展。”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第15屆年會的對話會上,北京市市長王安順作了如上表述。
同一論壇同一對話會上,天津市副市長任學鋒介紹天津深化改革情況時説,要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京津聯動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增長和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京津冀區域不僅是我國重要的政治、文化與科技中心,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經濟核心區,參與全球競爭與率先實現現代化的先導區和示範區。
位於華北平原,與長三角、珠三角並列為三大經濟社會與人口集聚區的京津冀區域包括北京、天津兩個直轄市和河北省的絕大部分地區。京津冀城市群區域面積為18.34平方公里,人口8500萬。
北京離不開與津冀協同發展
由波士頓諮詢公司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在合作撰寫的《京津冀區域産業轉型和升級》的報告中指出,京津冀區域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區域基礎,推動北京製造業和低附加值配套産業的外移是京津冀産業合作的一個關鍵撬點。
服務業佔主導的北京雖然已經進入了後工業化時代,知識密集型産業發展迅猛,全國領先。但製造業比重與世界主要大都會相比,仍然較高,有下降空間。2012年北京製造業佔GDP18.8%,一般國際水準低於10%。
此外,制約製造業發展的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居高不下,且環境污染和資源承載能力已接近極限。
上述報告建議,北京應發展知識密集型産業,包括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産業,逐步降低製造業比重。
“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産總值的比重我們想一直保持在5.5%以上,因為近期六七年一直持續在5.5%以上,為什麼説這句話?因為隨著經濟規模不斷增加,要保持在5.5%以上非常重要,也有些艱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總收入要達到6萬億元。”q王安順説。
王安順還稱,“控制人口規模要從調整産業結構入手”。他透露,北京正在研究不適宜在北京發展的産業和業態,完善控制增量疏解存量的政策措施,著力構建高精尖産業結構,使經濟發展更好地服務於城市的戰略定位。
擴大京津一體化通關
天津如何促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呢?
“天津主要是發揮區位優勢、港口和産業集群優勢,積極參與和推進區域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産業發展的互補互促,資源要素的對接對流,公共服務的共建共用和生態環境的聯防聯控,比如,在基礎設施和互聯互通方面正在加強海港、空港、鐵路、公路等交通網路的對接。”任學鋒説。
任學鋒介紹,天津港是世界第四大港,港口吞吐量突破5億噸,集裝箱吞吐量超過1300萬標箱,通達180多個國家和地區500多個港口。“將進一步完善集輸運體系提升通關效率,進一步擴大京津一體化的通關,更好地為北京和腹地服務。”
天津機場的二期今年將建成,將來旅客吞吐量將達到3000萬以上,另外國際公務機中心今年將投入使用。京津城際開通六年來,累計運載旅客超過1億人次,僅去年達到2600萬人次。
波士頓和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建議,第二産業佔比一半以上的天津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現代物流業和金融服務業,綜合産業基礎和稟賦,建成北方先進製造業中心和現代物流中心,並推進金融改革與創新。
産業轉移與主動對接
“目前在中央一體化大策略下,過去河北主動,現在北京、天津也意識到只有一體化才能改善環境問題,進入到‘同呼吸共命運’的情況,三地達成共識。”河北工業大學京津冀發展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張貴説。
自然資源、土地、勞動力較為豐富的河北,相對於土地資源稀缺、勞動力價格高企的北京,應具有極好的互補效應。
張貴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河北要有過去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對接,按照市場決定性作用的選擇和産業轉移的負面清單,在定位的基礎上承接京津轉移産業。
上述報告建議,河北應著重改造和提升傳統重化工業。其中,加強承接産業轉移的吸引力和産業配套能力是移出企業是否願意落地河北的關鍵。
原來對接過程比較困難,北京一些高端的環節就去了南方。河北要提升承接能力,提升産業工人整體素質和能力,園區配套和服務能力,地方政策人文環境要不斷改善完善。
張貴建議,不管是主動對接還是負面清單,首先要明確河北缺少哪些産業環節以及北京的優勢和環境,互通有無,互相補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