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活動由:上海音樂學院·亞歐音樂研究中心
上海音樂學院·中國儀式音樂研究中心主辦
主講人:魏小石
中國音網·主編上海音樂學院·柔性引進人才大英研究院·牛頓國際學者印第安納大學傳統音樂檔案館·客座研究員
主持人:蕭梅教授
時間:4月15日(週三)19:00
形式:演講1個小時,互動環節30分鐘
地點:Zoom會議室
會議ID:939 016 742
密碼:索取方式詳見文末
講座摘要:
和任何文化載體一樣,音樂的記載物可以讓我們了解社會的林林總總。探究聲音檔案,可以揭示政治生態、文化政策、以及很難被直接表述的隱性音樂內容。本次演講中,我們一起探索不同時代的音響檔案中的介質,以及它們所依託的呈現和意涵體系(representation and system of meanings)。我將簡略介紹音響錄音技術誕生前及誕生初期的“錄音”形式(從文字主觀描述、聲形片、到留聲機)和觀念,以及20世紀中葉“媒介即是資訊”理念下的錄音介質(各種唱片、磁帶、數位)、標準和觀念。隨後,我會著重于講解從模擬到數位過程中的觀念過渡,例如,人們如何在模擬介質標準上建立數位錄音標準、如何在OCLC-Worldcat(世界編目平臺)下區別呈現“相同”內容的模擬和數位錄音條目、如何將模擬介質(如密紋唱片和開盤帶)的聲音“溫潤觀念”納入到數位時代的社會記憶中。我將説明:不同音響介質在不同社會呈現和意涵體系下的位置,決定了人們如何使用錄音介質,並且如何在此基礎上去塑造錄音內容。最後,我將邀請參與者一起討論身邊的音樂檔案:如何能“順耳”地去思索聲音介質的“自在”意思?
“草原音樂會”(瓦爾特·博薩德攝于1934-1936年間,現展出於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
請在“儀式音樂中心”公眾號下留言報名
獲取參會密碼。
儀式音樂中心公眾號:https://mp.weixin.qq.com/s/zaPNHDyzzQVHfS6lFlBbsw
二維碼:
步驟一:識別左側二維碼進入“Zoom下載”
步驟二:輸入會議號“939 016 742”
步驟三:輸入會議密碼,進入會議
轉自:公眾號“儀式音樂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