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有‘百病從肝論治’的説法”,湖北省中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黃大偉表示,這是因為,肝屬木,主疏泄、主藏血、主筋,其生理特性為“剛臟”,喜條達而惡抑鬱。臨床工作中發現,如果人體肝臟不舒(運轉不暢),就會滋生很多慢病。

消化系統疾病。中醫常講“肝膽相照”,意思是説,肝為臟,屬陰,主裏;膽為腑,屬陽,主表,膽汁來源於肝之餘氣,膽汁正常排泄及發揮作用,全依賴於肝的疏通排泄功能。肝疏泄功能正常,則膽汁能正常地分泌和排泄,有助脾胃消化吸收。如果肝氣鬱結,則可影響膽汁分泌和排泄,導致脾胃消化吸收障礙,人會出現脅痛、口苦、消化不良、黃疸等表現,時間一長可能導致慢性肝病、慢性胃炎、慢性膽囊炎等疾病。

肥胖、脂肪肝等代謝性疾病。代謝類疾病主要與痰、濕、瘀、積等有關,與肝、脾、腎三臟功能關係密切。雖然人體水液代謝主要由肺、脾、腎等共同完成,但肝主疏泄,能調暢三焦氣機,促進肺、脾、腎等臟腑機能,協助其調節水液代謝。如果肝失疏泄會使肺脾腎氣運化不利,導致水濕氾濫。容易出現水腫,如肝硬化腹水、前列腺增生、小便不利等疾病。

慢性眼病。肝開竅于目,目即眼睛,又稱“睛明”。《黃帝內經》説“肝受血而能視”,肝的經脈與目相連。“目,肝之外候也”,視力強弱與肝有直接關係。淚為肝之液,肝血不足則視物模糊或夜盲;肝陰虧損則兩目幹澀,視力減退;肝火上炎,則目赤腫痛(如急性結膜炎);肝經風熱或肝經不足,則眼睛迎風流淚。

婦科疾病。肝主疏泄,是保障機體氣血運作等多種生理功能發揮正常的重要條件。“肝為女子先天”,肝失疏泄,氣機不調,必然影響氣血運作。如氣機阻滯會出現胸脅、兩乳或腹部刺痛,甚至引起腹內包塊、腫塊;同時,血脈不通暢還會引起痛經、閉經,甚至不孕症。臨床上常見的女性乳腺增生,就是由肝經不暢引發。因為肝經布于乳房兩側,肝氣鬱結,經絡不暢,時間一長就會結成塊,誘發乳腺疾病。

失眠、抑鬱等精神心理疾病。心主神志,肝主疏泄,皆可調節精神情志。“肝主謀慮”,肝疏泄功能正常,就能“勤快地”調節情志,人就精神愉快、心情舒暢;反之,當肝氣瘀滯時,容易出現抑鬱、多愁善感、頭暈頭痛、失眠等健康問題。當然,任何事物過猶不及,若疏泄太過,也可能出現不適,比如過度興奮、煩躁易怒、驚恐等。

高血壓、高血脂、中風等常見氣血類疾病。諸風掉眩,皆屬於肝。中醫認為,肝主氣機升降,肝氣升降過度,會造成肝風上動,引起高血壓。肝陽上亢,會加重精神心理疾病,也可引發出血、中風、昏厥等。

黃大偉表示,對於以上幾類常見慢病,都可從肝入手調治,但由於個體差異,需要醫生結合具體病情辨證施治。對於普通人來説,建議日常做好五件事,養護好肝臟。

運動養肝。“人體勤勞于形,百病不能成”。過度勞累容易導致勞傷,即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頸椎病、肥胖等多種慢病與不運動有很大關係。建議大家練習氣功、太極拳、五禽戲等,強身健體,改善肝功能。

飲食養肝。《黃帝內經》説:“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平時要注意飲食和營養的平衡,不能偏頗;多吃些粗糧、新鮮蔬果、薯類、豆類等。

修身養肝。暴怒則傷肝,養護好肝臟,先從修身養性做起。平時排除各種妄念,保持規律生活和睡眠,不要熬夜、嗜酒。

靜心養肝。如靜坐、瑜伽,有利保持神氣清靜、心理平衡。五臟安和,則對預防疾病、延年益壽有很大好處,反之就會導致情志內傷,誘發各種心理疾患。

按摩養肝。按摩大墩、太衝等穴位也有助養護肝臟。大墩位於大腳趾指甲根外側,每天用大拇指指腹對此穴位按摩3分鐘,直到局部出現酸脹感為宜;太衝穴位於足背側第一、二趾跖骨連接部位之間的凹陷處。建議每天用大拇指按壓,並前後滑動20次。(記者張健)

受訪專家:湖北省中醫院肝病科副主任醫師黃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