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於大力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強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倒逼了線上教育的快速發展,也逐步暴露出線上教育推進中的各種問題。如何建設和應用有品質的線上資源成為決定未來線上教育品質的關鍵。

《意見》的出臺是自2000年我國基礎教育資訊化正式啟動以來,第一個由教育部牽頭、多部門聯合印發的針對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工作的規範性文件,與“十四五”期間教育高品質發展的基本思路同頻共振,吹響了教育高品質發展新號角,其中蘊含的三重意義非常關鍵。

第一重意義為“應急性替代”,即通過完善線上教育資源建設與應用保障體系,進一步提高基礎教育應對重大突發事件能力。2020年,國家、地方、學校作為保障“停課不停學”的聯合部隊,經受住了考驗,為億萬中小學生的線上學習提供了重要支撐。這已充分説明線上資源正從長期以來的“配角”和“邊緣參與者”真正走向變革的“中心”。但需要清醒認識到,現有的線上資源仍不能滿足教與學需求,還存在資源類型單一、優質資源稀缺、支援教學的資源多、支援學生學習的資源少等問題。此外,規模化資源供給與個性化教育需求之間呈現出結構性失衡,教師和學生均迫切需要能夠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線上資源;資源應用及過程性服務被重視程度不夠,導致學生對當前線上資源公共服務的獲得感不高。《意見》針對上述問題提出應對舉措,通過提升資源品質,使之首先可以實現重大突發事件下作為日常教育的應急性替代。

第二重意義為實現“豐富性拓展”。豐富可選的資源是學生享有高品質教育的前提,《意見》在重點舉措部分明確了各級部門資源建設的主要職責。教育部統籌建設專題教育資源,並依託國家統編教材和用量較大的主要版本教材系統開發課程教學資源;各省級部門上線本地主要使用的教材版本課程教學資源和其他富有本地特色的專題教育資源;市縣和學校依據本地本校教情學情,著力開發地方課程、校本課程和其他特色資源。伴隨著線上教育的發展,線上資源正在呈現出多元、交互、移動、整合等新特徵,學生對多元化的資源,比如工具類資源、MOOC、虛擬資源、活動體驗類資源等需求越來越強烈。《意見》針對現實需求,在建設體系化靜態資源的同時,也關注當前教育改革的學科綜合化、跨學科等特徵,通過四級平臺的協同與互補、多主體開發與準入,實現線上資源的豐富度與拓展性。

第三重意義在於“高品質發展”。從根本上講,線上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共同服務於教育的高品質發展。從發展趨勢來看,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的有機融合將成為教育高品質發展的時代應有特徵。對於如何通過線上資源的建設與應用助推教育的高品質發展,《意見》提供了三種主要途徑。一是重構教育供給模式。資源供給以個性化服務為邏輯轉向,以定制化服務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借助大數據技術和智慧技術實現資源的精準化建設、資源的智慧分類與動態聚合以及適應性的資源推送。二是推進優化應用。《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用好平台資源,服務教師課堂教學,服務學生自主學習。鼓勵教師積極學習借鑒、有機組合或創造加工各類優質資源,學校加強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指導,科學設置學習任務和學習目標。三是聚焦內涵發展領域。《意見》著力於有序推進線上線下教育教學深度融合,著力推動教育理念更新、教學內容重構、教學方式優化和教學組織變革,通過聚焦教育內涵發展領域,實現教育的高品質發展。

2025年,中小學線上教育教學資源建設與應用將實現優質教育資源共用共用基本完善的格局。期待《意見》的有效落實,使教育資訊化推動教育公平發展和品質提升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作者:王凱,係北京教科院課程中心副主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