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養50頭毛驢,今年可以賣十幾萬,現在收入的基本都是純利潤,計劃再擴大養殖規模”,于大川村的王興仁告訴記者,他2016年開始養了12頭,花了大概20萬,自己家的地種植飼料,成本也低,這幾年掙出了成本錢,現在開始都是利潤,今年有13頭可以賣,明年至少有二十多頭,收益會一年比一年好。

相較于養殖數量而言,王興仁只是于大川村一個普通的養殖戶,于大川村50頭以上的農戶就有30多戶。

黑毛驢産業剛剛起步的時候,老百姓都處於觀望狀態,後來看到左鄰右舍養殖受益,大家都紛紛開始行動,全村如今養驢數量達到2800頭,合作社9個,飼料加工廠和阿膠廠正在建設中。

于大川村屬省級貧困村(深度貧困村),2018年實現整村脫貧。2016年,村委將黑毛驢養殖確立為村主導産業,按照“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以甘肅紅星偉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為龍頭,以村養殖小區和裕明養殖專業合作社為依託,大力發展黑毛驢養殖産業。現全村共有10頭以上養驢戶24戶,其中精準扶貧戶11戶,共養殖黑毛驢2800多頭。在以養殖黑毛驢為村主導産業的基礎上,傳統的種養殖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全村肉羊存欄量1000多只,現有農民專業合作社10家,家庭農場15家。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8.45萬元,年每人平均純收入達到8490元。

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深入開展,于大川村委一班人深刻認識到,“輸血”式的扶貧不能解決長遠問題,只有因地制宜地發展産業扶貧才能讓群眾穩固脫貧增收,發展産業是實現脫貧的根本之策。因此,在鎮黨委、鎮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培育富民産業上,于大川村堅持把培育富民産業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攻方向,按照“思路跟著問題走”的工作導向,以“黨組織+院校+金融+合作社或農戶”的形式,探尋出一條黑毛驢養殖産業鏈發展模式,撬動了扶貧大産業。

經鎮村協調,多方整合資金200萬元,建成于大川村肉驢養殖小區,小區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建設圈舍24間,配建飼料庫、消毒池、防疫室、消防室等輔助設施,採取“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管理模式,把黨小組建在産業鏈上,把精準扶貧行動落實在發展增收項目中,村黨支部班子成員和黨員帶頭養驢、先行先試,讓群眾看到希望和目標。在獲取一定養殖經驗和經濟效益的基礎上,黨員組織發動有養殖意向的群眾集中在養殖小區統一養殖,已有12家農戶入駐養殖小區,養殖肉驢規模達到639頭,同時約定農戶每養殖一頭肉驢每年向村集體上繳管理費200元。該養殖小區實現了“四個功能”(建立集體經濟産業、搭建致富發展平臺、凝聚脫貧整體合力、釋放輻射帶動效應),形成了支部服務帶動群眾的有形抓手。

依託村企甘肅紅星偉業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肉驢繁育基地和于大川村肉驢養殖小區,建立鎮黨群創業互助孵化基地,村黨支部組織黨員通過前期幫扶對象排摸,定期開展專業技術培訓服務等方式方法,在基地為貧困群眾無償提供養殖棚、啟動資金、養殖技術等,全面落實黨群互助創業和帶動脫貧行動。2016年以來,共帶動14戶貧困群眾創業,養殖肉驢600多頭,戶均養驢5頭以上,戶均收益2.1萬元以上。在幫助群眾創業增收的同時,基地還從當年創業收益中,每年劃出8%用於壯大所在村集體經濟。

為了提升貧困群眾肉驢繁育養殖技術水準,村上積極銜接東阿阿膠集團派出技術骨幹在村開展肉驢繁育養殖技術培訓,共培訓4期120多人次;同時積極協調區畜牧局、區農技中心安排常駐技術專家,對全村肉驢養殖大戶(合作社)、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保障。在發展模式上,按照統一技術培訓、統一疫病防控、統一銷售管理、統一價格收購“四統一”的模式,對肉驢養殖戶提供一站式服務,向新養殖農戶發放懷孕母驢,確保當年實現效益,為肉驢産業鏈條的壯大延伸和貧困群眾收入的穩定增長提供了堅實的綜合服務保障。

村上積極為搶抓市區支援黑驢産業發展政策機遇,大力宣傳扶持政策,落實産業配套服務,為養殖戶協調産業貸款500多萬元,落實三年全額貼息,並協調市區相繼出臺肉驢養殖的具體扶持細則,解決了資金、貼息、保險、圈舍建設補貼等問題,徹底消除了群眾的後顧之憂,有力助推了肉驢繁育養殖産業的發展。在解決了養什麼,如何養,怎麼養,見效慢等問題後,于大川村在區委區政府鎮黨委的大力支援和正確引導下,通過積極與農業農村局對接,經多次洽談後,籌建於大川村飼料加工廠一處,徹底消除和改善,因養殖規模擴大導致的飼料儲備不足和生産條件落後、環境不優等現象,切實推動黑毛驢産業鏈延伸升級,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供稿 木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