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到這裡工作三年了,主要從事花卉、蔬菜管理,月收入3200元,女兒在園區管委會工作,丈夫承包了園區大棚種菜,年收入20000余元,去年,我們在銀西買了一套樓房,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事。”53歲的水川鎮西春村五社村民李翠香邊拔花叢中的雜草邊對記者説。

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大坪花海景區,開滿紫色花瓣的馬鞭草一片燦然。

李翠香腳下的白銀區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規劃面積約1萬畝,區域面積20平方公里,是白銀市、白銀區兩級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陣地。

近年來,白銀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圍繞構建金溝河生態示範帶、沿黃休閒旅遊經濟帶,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和美麗鄉村建設融合共進,“美麗鄉村”疊加“美麗經濟”,綠色發展提升“綠色價值”,為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實現小康注入了無限生機和活力。

金溝河的昨天、今天

金溝河全長28公里,流域面積506平方公里,貫穿白銀城區經王峴、強灣、水川三個鄉鎮流入黃河。何曾幾時,河水污染嚴重,河道垃圾遍佈,砂場林立。

2017年,白銀市區兩級黨委、政府實施金溝河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堅持以生態保護和修復為導向,以促進産業為抓手,堅持産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突出生産、生活、生態“三生融合”,全力保障項目推進。針對金溝河沿線不同的地貌地形和自然風光,高標準規劃設計,以金溝河作為軸線和紐帶,分為城區段和郊野段兩個部分,打造兩岸濱河景觀帶,改善城鄉生態人居環境,塑造一條綠水青山的示範帶。

金溝河生態綜合治理城區段總投資7.19億元,全長5公里,包括水利工程和景觀工程兩部分,分為黃河之韻、城市活力、地標展示、文化休閒四個片區。郊野段工程概算總投資6.67億元,北起白榆公路污水處理廠,南至水川鎮黃河入河口,全長23公里,主要包括河道整治、白銀-青城旅遊公路改建、慢道修復、橋涵建設、遊客服務中心、水系連通、美麗鄉村和大環境綠化等8項建設內容。昔日一條城區排污泄洪的通道,一個生態治理的堵點,一彎砂場林立、垃圾遍佈的沉寂河流,一躍成為注目焦點,再造秀美河川的蝶變之夢。目前,隨著金溝河道治理、生態修復、慢道鋪設、河湖連通、沿途大環境綠化、美麗鄉村改造提升、白銀至青城旅遊公路拓寬貫通、中蘭客專白銀南站修建等諸多項目的落地實施,一條連接白銀城區和水川沿黃生態旅遊經濟帶正悄然形成。

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齊頭並進

環境美麗,乾淨整潔,聽犬吠,嘮家常,能致富,宜居宜業宜養宜遊,是人們對家鄉最大的期盼。

近年來,白銀區緊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堅持綠色發展理念,以構建金溝河生態示範帶、沿黃休閒旅遊經濟帶為契機,立足富民興農、改善人居環境、發展特色産業,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先後建成精品特色村15個、美麗宜居村7個,創建省級清潔村莊45個,打造人居環境示範村5個。白墻青瓦相得益彰、小橋流水交相輝映、特色産業蓬勃興起的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奏響了鄉村由“美麗”向“振興”蝶變的華彩樂章。

為了鞏固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成果,確保以嶄新面貌步入小康,今年年初,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白銀區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大力開展“四抓四促”城鄉人居環境專項整治行動,以“拆違拆舊”為突破點,在“拆”字訣上強攻堅,集中清理整治“臟亂差”和衛生死角;在“治”字訣上拼全力,按照“三無”、“四凈”標準,建立完善村莊環境長效機制;在“清”字訣上做實功,抓好農村院落修繕;在“修”字訣上重品味,圍繞“以綠擠臟、以綠擠荒、以綠治亂”的思路和“宜林則林、宜花則花、宜草則草”的原則,大力開展植樹造林;在“綠”字訣上長堅持,利用圍擋+景觀效果進行美化;在“圍”字訣上使巧勁,大力消除視覺“污染”視覺“貧困”。促進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美麗鄉村提質升級。

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如今,看得見綠水青山、留得住鄉愁鄉韻的白銀區鄉村旅遊“六朵金花”花村·顧家善、鄉坊·強灣村、桃園·羅家灣、石村·萱帽塔、古韻·大川渡、大坪·農業園破繭成蝶,絢麗綻放,山水田園相互交映,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滿足感空前提升。

石村·萱帽塔,今年經過再次提升,一座名為“蘇庭”的優雅民宿閃亮登場。在石村·萱帽塔的粗獷滄桑裏,多了一份“白雲生處有人家”的清寧悠遠。

鄉坊·強灣村,結合白榆公路拓寬改造和金溝河生態治理工程推進,以“全域無垃圾整治”、“四抓四促專項整治行動”、“星級鄉村”創評為抓手,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徹底解決該區域徵拆前後環境面貌“臟亂差”問題,通過平整場地、鋪設人行道、新建楓葉廣場、木質長廊、綠化提升等舉措,美麗鄉村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農民群眾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認識深刻了,愛家鄉、奔小康的勁頭更足了。

桃園•羅家灣,一個有山有水、有林有田、富裕興旺的新農村,得益於白崖子村黨支部副書記、致富帶頭人羅繼軍的幫扶和帶動。十多年來,他致富不忘鄉親,自掏腰包帶領村民發展核桃産業,統一規劃新建農宅,讓村民們住上了優雅別致、設施齊全的新宅院。近年來,羅繼軍又帶領村民發展集核桃採摘、餐飲休閒、垂釣養生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産業,讓村民們致富增收的路子越走越寬。今天的羅家灣,不僅是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也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小康新村”“幸福桃園”。

“我做生意掙了錢,但看到鄉親還很貧窮,就想為他們做些事。”羅繼軍説。

2020年6月24日,“白榆旅遊公路”改建通車,與金溝河一道,將白銀區3個鄉鎮18個行政村連接貫通,一條路,一道河,成為賞心悅目的“風景線”、鄉村振興的“主動脈”、逐夢小康的“幸福路”、“幸福河”。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美“面子”,更要美“裏子”。結合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級試點建設工作,白銀區在優化鄉村治理上狠下功夫。今年以來,大力開展“三曬三比三賽”鄉風文明行動,組織“鄰里互誇會”、“敬老宴”、“最美不過身邊人”模範人物巡講進基層、曲子戲展演等16項特色活動80余場次,積極開展“家規、家訓、家風故事會”、“好家風好家訓”徵集評選等活動;發揮農村紅白理事會作用,簡辦快辦白事37場,取消各類喜宴63起,全區45個行政村開展“曬村規民約”和“星級鄉村”創評活動,有力地提振了農民精氣神,提升了鄉村文明風貌,使美麗鄉村建設的精神內涵更加深厚。

傾力打造“沿黃休閒旅遊經濟帶”

“一水荷芬追六雋、滿川綠蔭證雙清。”黃河假日城濕地公園,荷花盛開,漫步荷塘邊,看接天蓮葉、映日荷花,既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嬌羞,又有“亭亭風露擁川坻”的大氣,令人心曠神怡。這裡,十里櫻花大道如詩如畫、萬畝濕地美輪美奐、十里黃河風情線濤聲如歌、隴原巧手編出朵朵幸福,每年在濕地公園舉辦的櫻花節、荷花節,已成為白銀區旅遊的特色品牌,吸引遊人絡繹不絕。“到今年我們已舉辦了四屆荷花節,每屆參會人數達到10萬。”濕地公園發展部部長李蓉蓉説。

鑲嵌在黃河岸邊的“江南水鄉”——花村•顧家善煙柳碧樹、小橋流水,紅花綠草、白墻灰瓦,光陰雕琢的巷陌喚起遊人心底的濃濃“鄉愁”……從一個普普通通的沿河小村,成為白銀區美麗鄉村“代言人”,顧家善的變化,得益於美麗鄉村建設的催化和提升。幾年前,這裡的村民收入來源主要靠種植大棚蔬菜和外出務工,村子裏冷冷清清。如今,火熱的鄉村旅遊,讓不少外出的年輕人選擇了回鄉,他們帶著新觀念、新思路,借助鄉愁鄉韻,做起了“美麗”文章。目前,村裏已發展農家樂3家、特色民宿2家,既為遊客提供了便利服務,又為村裏的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務工就業平臺。

激活鄉村旅遊“一池春水”,開啟鄉村振興“無限春光”。大坪農業園區以日光溫室蔬菜和特色林果為主導産業,採取“園區+公司+農戶”的運作模式,將鄉村休閒旅遊作為邁向高品質、可持續發展的突破口,打造集迴圈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休閒旅遊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目前,6家公司、2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其中,涵蓋種植養殖、加工及銷售、餐飲、旅遊等,帶動區域農戶3500戶1.3萬人發展,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20戶657人。園區提供就業崗位800余個,周邊村民在園區長期務工年收入可達2萬元以上,臨時性務工人員年均增收在8000元以上。今年以來,大坪花海、園區採摘旅遊收入已超過100萬元,解決周邊村民就業80余人。鄉村旅遊就像一把金鑰匙,為農民群眾開啟了幸福美好生活的大門。

今年以來,白銀區克服疫情影響,積極推進旅遊業回暖復蘇,截至7月底,白銀區接待遊客186.1萬人次,旅遊綜合總收入11.49億元,其中,鄉村旅遊接待遊客75.44萬人次,鄉村旅遊收入1.72億元,新增旅遊就業人數500人。

未來,白銀區將按照“統一規劃、分步推進”的原則,突出示範引領,每年打造2至3個特色美麗鄉村,3年內達到美麗鄉村全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