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

盤活“水資産” 做好“水文章”——寧夏率先實施“四水四定”改革觀察

分享到:
連結已複製
字體:

今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寧夏考察時強調,保護好黃河和賀蘭山、六盤山、羅山的生態環境,是寧夏謀劃改革發展的基準線,要深化資源環境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完善生態産品價值實現機制和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地處西北、乾旱少雨的寧夏,是全國水資源最匱乏的省區之一。作為目前唯一一個全省域實施“四水四定”的省區,近年來率先開展“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改革試點,探索構建水資源承載能力與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相適應的新模式,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做好“水文章”。

摸清“水家底”

近兩年,每逢灌溉時節,青銅峽市大壩鎮不再為農村用水的“糊塗賬”而犯愁。

“過去農戶上報的灌溉面積只有6.2萬畝,實際灌水的農田遠不止這些。借這次改革之機,對實際灌溉面積摸底排查,全鎮共篩查出4.96萬畝‘黑戶’面積。”大壩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水利專幹盛麗娟介紹,目前全鎮11.22萬畝灌溉面積已精準確權到渠、村、戶、田塊,與之匹配的9570萬立方米用水權確權到87條幹渠直開口,做到農業用水權精準到每個計量口。這樣,沒有計入灌溉面積的農田,將無水可用。

盛麗娟所説的“改革”,是寧夏自2021年起探索實施的用水權改革。堅持“四水四定”原則,寧夏出臺用水權管控指標方案,從區域、行業、産業等方面重構水資源配置體系,實行總量控制、指標到縣、定額管理等,強化水資源最大剛性約束,真正實現“有多少湯泡多少饃”。

確權是改革破冰的第一步。農業用水確權,寧夏逐渠逐村逐戶核實灌溉面積,並將水權逐級分解到鎮、村、組或支鬥渠,確權到最適宜計量單元。全區確權灌溉面積1058萬畝、確權水量43.6億立方米,農業用水權應確盡確。如今,灌溉面積底數清,農業用水更透明。

工業用水摸底,寧夏全面排查直接從河流湖泊、地下取水的無證“黑戶”企業、公共供水管網內無用水權企業,全區3701家工業企業用水臺賬全面建立,4.9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全面確權。無證取水、監管缺失等問題從此破解。

“確權明確了用水底線,也標出了總量和效率紅線,讓適水種植、量水生産的意識逐漸成為共識。”寧夏水利廳用水權改革工作專班負責人暴路敏説,在此基礎上,寧夏對水資源要素進行市場化配置,緊盯確權、賦能、定價、入市等關鍵環節,初步形成“資源有價、使用有償、交易有市、節約有效”的新機制。

隨著改革由點及面不斷深入,2023年6月,寧夏在全國率先出臺“四水四定”實施方案,全面推動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産”。研究制定6大板塊40項具體指標,細化提出城鎮開發邊界擴展倍數、萬元GDP用水量下降率、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指標,促進城市發展、産業佈局、土地利用等與水資源承載能力相適應、相協調。

寧夏水利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張紅玲説,寧夏在全國率先開展“四水四定”試點,這是由被動式“先發展後適應”向主動式“先約束後發展”轉變的一種有益探索。

擰緊“節水閥”

寧夏水資源“家底薄”,節水是根本出路。立足區情,寧夏以“四水四定”為原則,推動用水方式向節約集約轉變,全面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不斷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讓每一滴水都能派上大用場。

“對農業來説,優化種植結構是最直接有效的節水辦法。”銀川市金鳳區農業農村和水務局局長李淑娟介紹説,金鳳區“以水定地”科學合理調整農業種植結構、規模,壓減水稻種植面積近3000畝,改種高效節水滴灌玉米,實現節水150萬立方米。

隨著現代化生態灌區建設,計量設施提升改造、田間高效節水灌溉、灌區管理資訊化水準提升,促進農業供水實現精準配置、測量、灌溉,“節水閥”越擰越緊。

“現在安裝的都是測控一體化閘門,啥時候開閘、閘門開多大、淌多少水,都能在電腦上精準操控,大大提升了淌水的精準率。”在石嘴山市平羅縣姚伏鎮,邀福灌溉服務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閆志海發現,管水技術手段越來越先進、智慧、精準,過去大水漫灌、縱水入溝的現象逐漸消失。

農業在節水上下功夫,工業在減排上找法子。作為寧夏唯一“四水四定”工業園區試點,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建設煤化工廢水和礦井水零排放等項目,連續兩年礦井水回用煤化工項目近910萬立方米。規上工業用水重復率達95%,通過污水處理後再利用,每年節水近570萬立方米。

為高品質推動“四水四定”先行先試,寧夏根據不同區域水資源稟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分別選擇典型試點,主攻不同方向,積累先進經驗。首府銀川作為試點市,把用好再生水作為關鍵一招,為城市發展注入“水活力”。截至2023年底,銀川市城市再生水利用率達58.9%。

“我們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用於工業生産、市政雜用、生態補水、城市綠化等。”銀川市水務局局長董建華介紹説,銀川市通過工業用水和生態補水兩大途徑,推行再生水配額制,全面提高再生水迴圈利用效率。作為再生水利用確權交易試點項目,銀川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片區的再生水河湖生態利用工程,每年可置換黃河水指標1900余萬立方米。

一個個節水增效的典型案例,是“四水四定”先行先試的生動實踐。目前,寧夏高效節水灌溉率達到57%,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0.579,首次超過全國平均值;萬元GDP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2020年下降22.2%、14.5%;64%縣(區)建成全國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區),93%公共機構、60%高校建成節水型單位……

做大“水市場”

近年來,寧夏持續深化用水權改革,破解機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有序有效推動水資源向高效益領域流轉。如今,用水權入市交易,水資源變為“水資産”,展現出巨大價值。

水資源入市變“商品”,如何定價?暴路敏説,寧夏按照工業、農業穀物、農業經濟作物3種用途,制定了用水權“指導價”。以黃河水為例,用水權價值基準分別為每立方米0.798元、0.252元和0.652元。

在寧夏,市縣間、灌域間、行業間、用戶間和不同期限的水權交易通道陸續打通,共完成用水權交易339筆,交易水量2.53億立方米,金額5.02億元。特別是2023年11月,寧夏以1800萬元成功購得四川出讓的1500萬立方米用水權,成為全國首單跨省區域水權交易。這也是寧夏在嚴管精控、能節盡節的基礎上,運用市場化手段實現水資源“開源”的首創性改革。

用水權還可以抵押貸款。銀川市賀蘭縣是水資源變“水資産”的試點縣,2023年11月,寧夏北伏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共用“水權+土地”綜合抵押方式,獲得1700萬元授信貸款。這些流動資金不僅幫企業解決了實際困難,也為創新發展提供動力。

作為“金融+水資源”融合創新的金融機構之一,國家開發銀行寧夏分行向寧東開發投資有限公司發放4.32億元貸款,支援企業以市場化水權交易方式獲得永寧縣節余的2000萬立方米用水指標,有效緩解了寧東基地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水資源在區域間、行業間優化配置。

“目前已有33家金融機構開展用水權質押、授信、貸款41筆,共發放貸款6.46億元。”據寧夏水利廳水資源管理處副處長陳丹介紹,寧夏創新用水權質押、貸款、抵押等綠色金融産品,以市場化方式促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主體得到有效補償,實現水生態産品價值轉化。

為讓每一滴水都迸發強勁效能,寧夏從“水源頭”到“水龍頭”再到“水市場”全過程管理,推動水資源嚴控嚴管、精打細算、用活用好、增值賦能,走出一條水安全有效保障、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明顯改善的新路子。

寧夏水利廳廳長朱雲説,寧夏將繼續全方位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加快形成“城水協調、人水和諧、地水相宜、産水匹配”的發展格局,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先行區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記者 劉紫淩 李鈞德 任瑋)



【責任編輯:】
(原標題:盤活“水資産” 做好“水文章”——寧夏率先實施“四水四定”改革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