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守好用好每一寸土地

6月的新疆,在廣袤的田野上,棉花、玉米等作物在超長時日照下茁壯生長;

在城鄉流轉利用高效的土地上建起的現代化廠房裏,産業工人在生産線上熟練地操作;

在群山環繞的山區或遼遠平闊的盆地間,一項項事關國計民生的重大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進行;

……

在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土地資源是發展之基、生存之本。6月25日是第三十四個全國土地日,今年的主題是“節約集約用地 嚴守耕地紅線”。

一直以來,自治區自然資源廳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紮實落實自治區黨委和政府決策部署,堅決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實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全社會形成了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的思想共識和行動自覺。

壓實黨政同責 守牢紅線底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地之不存,糧將焉附?要抓好糧食等重要農産品安全供給,端牢中國飯碗,必須藏糧于地,做好耕地保護“大文章”。

近年來,自治區黨委和政府將耕地保護工作作為必須扛穩的重大政治責任,嚴格實行黨政同責,全面壓實各級地方黨委和政府耕地保護主體責任。建立起黨委領導、政府負責、部門協同、公眾參與、上下聯動的耕地保護共同責任機制,全面推行自治區、地(州、市)、縣(市、區)、鄉(鎮)、村五級耕地保護網格化監管機制,層層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配合製定自治區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辦法,細化考核規則,實行“一票否決”。

劃定耕地紅線,加強特殊保護。按照國家“三區三線”劃定統一部署,堅持“應保盡保、應劃盡劃”和“自上而下、上下結合”原則,把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作為劃定“三條控制線”的首要任務,足額納入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實現“數、線、圖”一致,納入國土空間“一張圖”管控,將國家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足額帶位置分解下達至各地(州、市)作為不得突破的紅線底線。

新疆作為超額承擔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確定的耕地保護任務的9個省份之一,自然資源部連續兩年獎勵土地利用計劃指標2.83萬畝。

按照今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自治區將紮實推進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産能提升行動,穩定糧食播種面積,為自治區“區內結余、供給國家”糧食工作新方針落實落地奠定堅實耕地基礎,為國家保障糧食安全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以補定佔”,嚴控佔用、嚴格補充、嚴守總量,不折不扣落實“佔補平衡”管理。嚴格審查非農建設項目佔用耕地,嚴格控制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確保現狀耕地數量不減少、品質不降低。

深挖耕地後備資源潛力,印發國有未利用土地開發審查管理辦法,根據水資源保障情況,完成耕地後備資源補充調查評價,研究編制後備資源開發利用規劃,推動耕地批量增加。

近年來,自治區積極爭取跨省域補充耕地國家統籌指標交易,累計承擔統籌任務13.85萬畝、糧食産能7910余萬公斤,獲國家統籌經費148.3833億元,將資源優勢轉化為資金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深入開展遏制耕地“非農化”,有序推進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堅決遏制亂佔耕地新增;綜合運用衛片執法、掛牌督辦、公開通報等手段,加大對違法違規佔用耕地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涉及犯罪的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向社會釋放嚴守耕地紅線、對違法佔用耕地“零容忍”的強烈信號。

強化用途管制 要素保障助發展

重大項目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自然資源要素保障是加快重大項目建設進度的“助推器”。

和田縣大紅柳灘稀有金屬礦300萬噸/年採選工程,G30連霍高速公路星星峽至哈密段改擴建工程,新疆煤改電二期(和田—民豐、民豐—且末、且末—若羌750千伏)輸變電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在新疆大地落地建設。

據了解,今年以來,圍繞“做優增量、盤活存量、增加流量、提高品質”的目標,堅持項目跟著規劃走,土地要素跟著項目走,突出精準配置、主動靠前服務、優化審批流程,自治區本級共審批建設用地報件281件,其中,重點項目56個。

為更好地實現土地要素保障,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自治區自然資源廳不斷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建設。編印《“一張圖”帶你看懂重大項目規劃和用地手續辦理全過程》《“最多審一次”標準化清單》,推動構建全區規範統一的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制度體系。

增減掛鉤。印發《自治區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渡期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實施細則》,編印《一張圖讀懂“十四五”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宣傳頁,對接相關援疆省(市),推動過渡期內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跨省域調劑。

分類分解自治區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印發《關於2024年自治區土地利用計劃管理的通知》,明確基礎指標的分配原則,向自治區“八大産業集群”、能源基地、邊境口岸優先配置。對原有存量土地規模不多、盤活空間不足,難以産生增量計劃的縣(市)予以指標補貼,計劃指標應保盡保。

據了解,2024年,新疆將通過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指標管控新增建設用地總量,合理安排各業用地和土地供應時序,切實提高土地資源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能力。

建立自治區用地審批監管制度。建立重點項目協調督辦機制,做到資訊對稱、統籌協調、督促辦理。同時,把資訊化智慧化手段作為解決和提升用地審批品質和效率的重要手段,打造“標準化、格式化、模板化、智慧化”的建設用地智慧審批和管理系統,從源頭管控,提升審批品質和效率。

強化節約集約 提升土地利用效率

節約是最好的保護,保護是最大的節約。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離不開土地的高效支撐利用。

當前,自治區正處在高品質建設“八大産業集群”、構建現代化産業體系、因地制宜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時期,新疆各地不斷改革創新,推進節約集約用地,挖掘土地利用潛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庫車市繪製批而未供、閒置土地、低效用地“三張圖譜”,實施“五個一批”,即:股份合作一批、資金扶持一批、租賃承包一批、破産清算一批、依法處置一批,盤活閒置、低效用地,不斷實現産業升級和功能轉換。

昭蘇縣精準配置土地利用計劃指標,建立項目用地節約集約利用與審查制度,開展存量建設用地清理專項工作,騰退城鎮開發邊界外的無效採礦用地。

博湖縣逐宗開展低效用地再開發實施方案的前模擬、後評估工作,引導用地單位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間進行項目開發建設,提高土地投資開發。

全疆各地嚴格按照土地使用標準,嚴控建設用地規模。全面強化土地供應和利用的監測監管工作,建立健全節約集約用地考核評價體系,加強建設項目開工、竣工、投資強度、容積率和閒置情況動態巡查,實現對建設用地供後開發利用的全過程監管。

持續落實“增存掛鉤”機制。促進批而未供和閒置土地處置,鼓勵各級政府和土地權利人依據市場形勢推進低效用地再開發,引導招商引資、項目選址優先使用存量土地,切實用存量換增量。

用好“紅黃綠”土地利用動態預警。將“紅黃綠”土地利用動態綜合預警結果為“紅色”的縣(市、區),除“六重清單”內重大項目外,暫停受理其他建設用地項目報件。

將節約集約用地納入政府督查事項。開展存量建設用地專項清理,盤活低效閒置土地資源,助力單位GDP建設用地使用面積指標有效下降。

2023年,全區處置批而未供土地58.08萬畝,盤活閒置土地16.6萬畝,分別位居全國第七名和第二名,獲得自然資源部通報表揚。

試點推進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拓寬農村經濟業態多元化途徑,構建城鄉統一建設用地市場,為促進鄉村振興助力。2023年,伊寧市、奇臺縣和沙灣市分三批完成4宗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出讓地塊面積共計118.82畝。

寸土寸金關乎國計,一壟一畝承載民生。

2024年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加強耕地保護和建設,逐步推動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分區分類開展鹽鹼地治理改良。落實“六重清單”,強化資金、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促進涉企服務精準化、便利化,推動更多基礎設施和産業項目落地建設。

土生萬物,地載萬代。土地承載著人類的歷史、現實和未來,讓我們節約集約用地,嚴守耕地紅線,朝著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邁進。

來源:新疆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守好用好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