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西安市臨潼區發佈3條古樹名木探幽精品線路

古樹參天,綠蔭之下,遊客穿行於此,歡聲笑語不斷。6月28日,西安市臨潼區馬額街道南劉村的農田裏,182歲的“柿如意”,迎來了一大批遊客,大家都是為了看它而來。

圖片14

火晶柿子是臨潼的特産,這棵枝繁葉茂的古柿樹是最純正的臨潼火晶柿子樹,近兩個世紀的生長,讓它猶如一把巨傘,在田野裏擎立成一道獨特的風景,村裏人親切喚它“柿如意”。

當天,臨潼區“保護古樹名木  尋覓記憶裏的鄉愁”古樹名木探幽精品線路正式發佈。

圖片15

臨潼區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驪山屏南而立,渭河橫貫東西,孕育了豐富的古樹名木資源。臨潼區現有認定掛牌古樹名木180棵、古樹群1處,散生古樹數量位居全市前列。其中,千年以上特級保護古樹4棵,500年以上一級保護古樹26棵,300年以上二級保護古樹38棵,100年以上三級保護古樹112棵。

圖片16

一棵古樹名木,見證著一段歷史,記錄著一種文化,承載著一縷鄉愁。

為進一步加強古樹名木保護,挖掘秦嶺北麓生態和人文價值,傳承優秀文化,臨潼區以古樹名木地理資訊、歷史人文、趣味典故、形態特徵、資源稟賦、保護優勢為基礎,圍繞探秘古村歷史、遊覽古樹奇觀、尋覓綠色鄉愁、研學資源保護為主題,設計了3條古樹名木探幽精品線路,併為沿線古樹製作了圖文結合式的電子“二維碼”文化名片,供遊客了解古樹基本資訊、歷史典故等。

臨潼區林業工作站站長陳智明介紹,1號線路起點位於馬額街道南劉村教育基地附近,沿途經過穆桂英練兵場、營地及其拴馬樁等,涉及“廟上千年皂莢”“穆柯寨降龍木”“黃連木古樹”等古樹景觀8處,是領略愛國主義、英雄主義等民族精神的絕佳古樹探幽線路。2號線路從臨潼城區出發沿穆寨方向,涉及“三生樹”“北坡槐翁”“核桃古樹”等古樹景觀12處,沿路林木蔥郁、幽徑蜿蜒、靜謐秀麗、風光宜人,是領略穆柯寨自然風光的最佳古樹探幽線路。3號線路起點位於臨潼風王溝古廟附近,沿路觀賞秦陵、代王等歷史文化名鎮區域內的古樹,最後抵達全國最美古國槐——胡王漢槐,涉及“李家村皂莢”“丈夫槐” “志閻古槐”等古樹景觀7處,是領略臨潼深厚歷史文化的最佳古樹探幽線路。

同時,為向遊客呈現古樹美麗的自然風貌和良好的保護成效,臨潼區將集中在今年7月至11月,採取“一週一樹一景”的方式,持續宣傳展示線路古樹圖片、歷史故事及沿線特産美食、農副産品等內容,吸引廣大遊客開展探秘古樹歷史、遊覽古樹奇觀、研學古樹文化、尋覓綠色鄉愁等主題研學遊活動,進一步助推秦嶺文化的挖掘和傳承,以古樹為媒宣傳展示好秦嶺北麓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

古樹無言,閱盡世間滄桑,是優秀生態文化的傳承者和人文歷史的重要見證者。

“我們希望通過打造這三條古樹名木線路,深入挖掘古樹名木在觀光旅遊、歷史研學、資源保護等方面的價值,讓更多的市民知道古樹、認識古樹、愛上古樹、保護古樹,讓古樹成為鄉村集體活動地、個人鄉愁回憶地、經濟發展增收地,把古樹特有的文化元素打造成為臨潼區文化旅遊新名片,帶動鄉村旅遊産業發展,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臨潼區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和綜合執法局局長劉勇強説道。(高峰 通訊員 王三合)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