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

密林深山奔波30年 揭秘武都裕河川金絲猴守護人

圖片1

6月27日下午,甘川陜毗鄰地區(九寨溝-武都)文旅環線戰略聯盟武都區第二次會議召開在即,中、省媒體採訪團跟隨嚮導走進位於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裕河鎮白沙溝竹園壩山一處密林深處。

圖片2

這裡地處陜、甘、川三省交界處,是甘肅裕河川金絲猴西秦嶺野外研究基地,位於秦嶺山系與岷山山系的交匯地帶,氣候屬於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帶,年均氣溫12.9℃,最低海拔只有550米。山勢雄偉,樹木蔥郁,三面峭壁環抱,素有“森林小鎮”“康養聖地”之美譽。2002年1月裕河片區被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16年3月晉陞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大山深處的裕河園區,活動著一群金色“精靈”,體型中等、性格溫順、藍色顏面、鼻孔上仰、背上長滿金黃色長毛,這就是我國四大國寶之一的金絲猴——川金絲猴。

56歲的楊忠錄身穿一件迷彩服,由於長期戶外日曬雨淋,皮膚黝黑,一隻手裏拎著一袋胡蘿蔔,一隻手裏端著一盆苞谷粒,嘴裏發出一聲聲模倣猴子的叫聲,酷似哨子的聲音。頃刻間,懸崖峭壁上攀爬岩體和樹枝的一群通體金黃的金絲猴停止玩鬧,蜂擁下山,飛速奔跑到遊客成群的觀景臺上集合,讓人忍俊不禁。而在不遠處的棧道上,來自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和遊客們紛紛拿出手機或相機打卡拍照拍視頻,記錄下這群罕見“國寶”的精彩瞬間。

圖片3

這一幕“召之即來,揮之即去”的神奇場景,其實在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片區裕河園區內天天上演。楊忠錄説,在裕河園區,生長著川金絲猴、大熊貓、羚牛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和珙桐等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享有“生物群落”和“生態氧吧”的美譽。

隴南市武都區裕河鎮幹部王晶介紹,裕河川金絲猴西秦嶺野外研究基地金絲猴的專職看護員目前一共有8個人,楊忠錄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是資格最老的一位。因為他多年奔波在裕河鎮大山深處,對當地環境非常熟悉,做過護林員,還當過裕河鎮白沙溝社長,是一名忠實的金絲猴迷。7年前,自然保護區引導一群川金絲猴到低半山生活。楊忠錄為了方便照顧和保護好野外研究基地這群“寶貝”,和7名村民在白沙溝半山上搭建8間簡易帳篷,全天候守護金絲猴,做了大量的工作。

許多遊客好奇楊忠錄為什麼會和金絲猴結緣,他是怎樣“讀懂”金絲猴並進行交流的?這麼多野生金絲猴為何會這樣“聽話”?在棧道觀景臺,楊忠錄分享了他和金絲猴結緣的故事和秘密。

“我二十幾歲就在大山裏尋覓金絲猴,至今30年,在這裡看護金絲猴已經整整8年時間。”楊忠錄介紹,他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從小一直在武都區裕河鎮陽壩村生活,小時候跟著老人進山採藥,就開始喜歡大自然,在山裏看到過金絲猴和其他珍稀動物。熟識地形的他25歲起就經常協助相關單位深入保護區開展動植物資源普查。43歲他成為一名護林員,幹了兩年,同時擔任白沙溝社長7年多,一直從事日常巡山護林及野生動物保護工作。楊忠錄説,他家就在裕河鎮白沙溝自然保護區山腳下。為了更好地巡護金絲猴,他經常淩晨4點就從家裏出發,徒步在密林中穿梭,探尋金絲猴群的蹤跡,記錄掌握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特點。

圖片4

根據楊忠錄的描述,他第一次與金絲猴結緣,與手中的這根神秘“指揮棒”密不可分。

“我做過一個夢,夢裏有位老人告訴我,找到這根木棒就能找到金絲猴!”楊忠錄回憶説,當年他順著夢境裏的路線,找到了這根“指揮棒”,然後深入大山密林果然見到了尋覓多年的野生金絲猴。為了紀念,他專門在木棒上刻上看護金絲猴的重要時間和相關資訊。

圖片5

據介紹,川金絲猴主要分佈在四川、甘肅、陜西和湖北。而甘肅隴南市裕河自然保護區處於南北氣候過渡地帶,生活在這裡的川金絲猴,既有南方的特徵也有北方的特徵,對於研究川金絲猴種群多樣性有很重要的意義。

圖片6

隴南市武都區裕河鎮黨委書記張燕介紹,現在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攝影師、科普研學團隊和遊客爭相走進裕河,打卡裕河,探訪這群國寶級“精靈”。隨著金絲猴不斷進入大眾視線,“到裕河看金絲猴”這一生態旅遊線路悄然走紅。同時能帶動當地民宿、農家樂的旅遊業發展,為鄉村群眾增收致富賦能。

圖片7

據了解,近年來,大熊貓國家公園甘肅片區裕河園區保護區域內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川金絲猴等伴生珍稀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不斷增加。監測顯示,目前在裕河區域內生活的金絲猴大約1150隻,主要分佈在鷹嘴山脈八福溝深處,而集中生活在白沙溝竹園壩山供科普研學的有61隻,共有“五大家族”。(李東朝)

來源:中國網·絲路中國頻道  責任編輯:石進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