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聞

讓建築垃圾實現再就業

西鹹新區灃西新城海綿城市建設試點中的透水磚、濾水材料,昆明路地下綜合管廊的回填再生骨料,西鹹北環線高速公路、西安繞城高速東輔道、西安火車站改造、310國道西安過境公路的路基……它們誕自同樣的“母體”——建築垃圾。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建築垃圾産生量快速增長。如何有效處置建築垃圾,防止其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實現資源再利用,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西安的這家本土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工藝改進,成功研發了一套建築垃圾迴圈利用設備,將建築垃圾“吃幹榨凈”,轉化成有價值的各種資源産品,實現了建築垃圾“變廢為寶”。“重生”後的建築垃圾在城市建設的各個領域大顯神通。

“分解神器”將建築垃圾“吃幹榨凈”

近日,記者來到位於西鹹新區灃西新城的陜西建新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新環保”)。在全封閉半地下式破碎生産線上,一車車建築垃圾被送入進料口,開啟“重生”之旅。經除土、破碎、分揀、整形、篩分、水洗等工序後,傳送帶上不斷“吐”出“寶貝”:再生骨料、鋼筋鐵絲、木材、輕物質等。規格不一的再生骨料經配比深加工,又變成了再生磚、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再生預拌砂漿、再生預拌混凝土等再生建材。

“建築垃圾其實是城市的‘礦産’,放錯地方的資源,經過專業處理,它們可以從沒用變得有用。”陜西建新環保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俊峰介紹,建新環保是一家集拆除、清運、處置、應用為一體的全閉環全産業鏈綜合性建築垃圾迴圈利用企業,年處理能力可達150萬噸,將建築垃圾“吃幹榨凈”“物盡其用”是他們追求的目標。

王俊峰告訴記者,建築垃圾通過他們研發的“分解神器”,變成了四類可用之“材”:再生骨料、鋼筋鐵絲、木料、輕物質。其中,再生骨料按規格又分為再生細分料5毫米以下、再生細骨料5毫米-10毫米、再生粗骨料10毫米-30毫米,可替代天然骨料,可以直接用於道路工程底層回填、海綿城市建設中透水蓄水層等建築領域,也可再加工製成再生混合料、再生預拌混凝土、再生預拌砂漿、再生免燒磚、再生預製構件、再生水泥穩定碎石等,用於各類工程建設場景;鋼筋鐵絲可用來製造鋼材;木料可用於木材加工;塑膠、纖維、電線皮等輕物質,經撕碎、加工,既可用來當作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又可以製成燃燒棒用於機制砂烘乾。

研發攻關 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長期以來,建築垃圾大都採用填埋的方式處理,這樣雖然‘省事’且成本低,但佔用大量土地資源,而且對水、土壤和空氣造成污染。”王俊峰説,為破解“垃圾圍城”之困,2011年,建新環保開啟建築固體廢棄物資源迴圈利用的探索實踐。

“創業初期,我們到歐美多個國家進行調研,考察設備、技術及應用情況。遺憾的是,因為建築工藝、建材使用習慣的不同,國外蓋房子大多用的是木材和磚石,而我們還會用到鋼筋、混凝土、高分子材料、泡沫板等,這就導致了建築垃圾成分的巨大差異。國外的處理設備和技術根本沒法滿足我們的處理需求。”王俊峰説。

沒有合適的設備,那就自己造!就這樣,建新環保與中國建材總院西安墻材院、北京建築大學、長安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西安公路研究院等聯合開展産學研用協同攻關,攻克技術難題,于2014年成功自主研發了一套建築垃圾處置設備。

研發的除鐵裝備,能高效分離建築垃圾中的鋼筋;研發的配比設計和專業設備,生産的再生水泥穩定碎石可完全替代天然水泥穩定碎石;研發的再生預拌砂漿工藝技術,拓寬了再生骨料的應用……十年來,建新環保不斷推動技術創新、改進工藝,累計獲得20項發明專利。時至今日,他們自主研發的建築垃圾處置設備已完成第三次更新換代,一舉填補了我國建築垃圾處理行業的多項空白。

“在建築垃圾處理過程中,裏面的塑膠、布料等輕物質如果分揀不達標,會影響再生骨料的潔凈度。針對這個棘手問題,我們團隊反覆試驗、論證,最終自主研發了水力分選裝置,讓再生粗骨料潔凈度即輕物質含量達到萬分之一,遠遠高於百分之一的國家標準。”王俊峰驕傲地説:“這項技術在全國都是罕見的。”

累計“吃”下超1500萬噸建築垃圾

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建新環保已累計處理建築垃圾超1500萬噸。其生産的建築垃圾再生建材替代原生建材,廣泛應用於西安繞城高速、西漢高速、鄠周眉高速、西興高速改擴建、“三河一山”綠道、西安地鐵1號線和4號線、西安北客站南北廣場、西安火車站廣場等省市重點項目建設,涵蓋海綿城市、市政道路、建築小區、公園綠地、生態修復等多個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該企業不僅推動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還將“零排放”“綠色低碳”理念貫穿在生産經營全過程。雨水在這裡也變廢為寶。廠區修建蓄水池,雨天收集雨水,經沉澱過濾變成生産用水。“洗”完垃圾的臟水又回流到蓄水池,再沉澱過濾,迴圈使用,既實現雨水資源化利用,又做到生産過程無廢水排放。

建築垃圾變成再生建材,不僅有效解決了建築垃圾處理問題,節約了天然資源使用,實現建築固體廢棄物資源迴圈利用,又大大改善了生態環境。隨著生態效益的持續彰顯,建新環保的工藝專利技術成果還轉化推廣到甘肅、天津等省市地區。企業還參與編制國家行業標準《建築垃圾處理技術標準》,被中國迴圈經濟協會評為“全國建築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基地”,被工信部評為“國家資源再生利用重大示範工程”,被住建部評為“建築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範條件企業”……

“我們生産的再生建材比天然建材使用成本低10%-20%,在民用領域也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大創新投入,注重科技研發,推廣建築垃圾再生建材在更多場景的應用,為西安守護好綠水青山。”王俊峰説。記者 于忠虎 呂聰 文/圖

來源:西安日報  責任編輯:鄒鈺坤

(原標題:讓建築垃圾實現再就業)